外循环立磨助磨剂施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3788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循环立磨助磨剂施加装置,包括储存罐、流量阀、过滤器、流量泵、立磨中心下料管,还包括液体输送管,液体输送管由外循环立磨的两个磨辊中间伸向磨内,液体输送管在立磨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直管,一部分为环形管,环形管布置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的周围,且环形管与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同圆心,并固定在中心下料管上;在环形管下方开多个小孔,均匀分布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周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助磨剂送入立磨内,减小输送路程损失,节约助磨剂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外循环立磨研磨、出料过程中基本无风的影响,液体助磨剂在磨内基本无损失,提高了助磨剂的利用率。

External circulation vertical mill grinding aid apply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xternal circulating grinding device is applied, including storage tank, flow valve, filter, flow pump, vertical grinding center feeding tube, also includes a liquid conveying pipe, a liquid conveying pipe two toward the middle roller consists of an outer loop vertical mill grinding, liquid conveying pipe is divided into two in the part of the mill, as part of the straight pipe, as a part of the annular tube, the annular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loop around the vertical grinding center tube, and the annular tube and the outer circulating tube concentric with the grinding center, and fixed in the center tube; a plurality of small holes in the open ring pipe below uniform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pipe, circulating material grinding center. The grinding aid is fed into the vertical mill to reduce the loss of the conveying distance, and the amount of the grinding aid is sav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 wind in the process of vertical grinding and discharging in the external circulation, and the liquid grinding aid has no loss in the grinding process,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grinding aid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磨剂施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外循环立磨液体助磨剂施加装置。
技术介绍
外循环立磨是指内无选粉机与喷嘴环的立磨,物料经过磨辊与磨盘碾压后,全部排出立磨,物料在立磨内部无循环。一般从立磨中心下料管喂入立磨,经过磨辊与磨盘的碾磨,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磨盘,经过刮料板刮向下料口,从立磨侧下方下料口排出立磨;若对研磨后的物料进行粒度分级,主要是用斗提机将研磨后的物料喂入外置的选粉系统进行选粉。外循环立磨由于没有喷嘴环,立磨本身阻力很低,用机械提升的方式代替风力提升,后续选粉系统可以节省电力消耗,是一种节能的立磨粉磨技术。外循环立磨可以像辊压机一样,与球磨机组成预粉磨系统、联合粉磨系统、半终粉磨系统,也可以与外置选粉系统组成外循环立磨终粉磨系统。传统的内循环立磨,由于受喷嘴环影响,立磨内风量很大,很多细粉被风吹起,助磨剂直接滴加在立磨内会导致助磨剂随水泥成品带出选粉机,难以到达立磨研磨区,起不到助磨与稳定料床的作用。外循环立磨由于没有喷嘴环,通过外置式选粉系统对碾磨过的物料进行选粉,受选粉效率的制约,选粉后剩下的物料还含有一定的细粉量,这些细粉全部返回在磨盘上,影响立磨料床的稳定。由于立磨的粉磨原理与球磨机不同,球磨机使用的助磨剂主要起消除静电、分散物料的作用,立磨助磨剂主要起稳定料床的作用,在增强料床稳定中增加研磨效果。立磨助磨剂的施加一般在入磨皮带机上滴加,由于皮带机宽度方向上各点物料量不同,很难滴加均匀,若将滴加宽度加大,会有部分助磨剂滴加到皮带机边沿(物料较少),再加上滴加点离立磨研磨区路程较远,会导致助磨剂的损失与浪费。由于外循环立磨内部无喷嘴环,内部基本没有料被风吹起(立磨有一收尘口,只是保持立磨处于微负压状态),能在物料进入研磨区前滴加助磨剂,其效果会最好,助磨剂经过的路程越短,越能节约助磨剂用量。针对外循环立磨,提高立磨专用助磨剂的使用效果和节约助磨剂用量,助磨剂施加方式显得很重要,本专利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外循环立磨喂料、研磨及出料特征,设计出一种高效的外循环立磨助磨剂施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约助磨剂用量、提高助磨剂利用率,保证物料与助磨剂均匀混合,且稳定料层与助磨效果较佳的外循环立磨液体助磨剂施加装置。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循环立磨助磨剂施加装置,包括储存罐、流量阀、过滤器、流量泵、立磨中心下料管,还包括液体输送管,液体输送管由外循环立磨的两个磨辊中间伸向磨内,液体输送管在立磨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直管,一部分为环形管,环形管布置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的周围,且环形管与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同圆心,并固定在中心下料管上;在环形管下方开多个小孔,均匀分布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周围。液体助磨剂储存于储存罐中,通过流量阀、过滤器、流量泵、液体输送管将助磨剂送往外循环立磨内,由流量阀调节滴加液体助磨剂量的大小,助磨剂由环形管下方的均布小孔滴加在外循环立磨磨盘物料上,与磨盘上物料进行混合并向研磨区移动,然后形成稳定料层并经过外循环立磨磨辊碾压,将大块颗粒的物料碾压成粉状物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当外循环立磨为n个磨辊时,所述的环形管下方开的小孔数量为至少n个,n≥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在环形管下方开的小孔数量为磨辊数量的m倍,m为整数,且m≥2。根据磨盘的大小来设计小孔数量,磨盘越大,小孔数量越多,以保证助磨剂滴加在物料上的均匀性,并加大滴加的覆盖面积,以扩大物料与助磨剂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助磨剂在外循环立磨的稳定料层效果与助磨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环形管与液体输送管接头有2个及以上,且接头位置在环形管上均匀布置。当磨盘较大时,液体输送管与环形管只有一个接头,很难保证环形管下方各个开孔的压头均匀一致,会导致各处滴加助磨剂的量出现不均;对于大磨盘,在环形管上多设置几个接头,并且各接头位置在环形管上均匀分布,这样有利于实现环形管各个孔滴加的助磨剂量一致。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助磨剂送入立磨内,减小输送路程损失,节约助磨剂用量。本专利技术外循环立磨研磨、出料过程中基本无风的影响,液体助磨剂在磨内基本无损失,提高了助磨剂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立磨中心下料管周围的物料在磨盘离心力作用下均匀向四周运动,磨盘上物料均匀,在下料管周围均布助磨剂滴加孔,保证了物料与助磨剂均匀混合。本专利技术助磨剂滴加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后,较短时间内到达研磨区,稳定料层与助磨效果较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进的装置组成示意图。图中代号说明:1、储存罐,2、流量阀,3、过滤器,4、液体输送管,4-1、直管,4-2、环形管,5、流量泵,6、小孔,7、立磨中心下料管,8、磨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循环立磨助磨剂施加装置,包括储存罐1、流量阀2、过滤器3、流量泵5、立磨中心下料管7,还包括液体输送管4,输送管由外循环立磨的两个磨辊8中间空隙伸向磨内,输送管4在立磨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直管4-1,一部分为环形管4-2,环形管4-2布置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的周围,且环形管4-2与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同圆心,并固定在中心下料管7上;在环形管4-2下方开多个小孔6,均匀分布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周围。液体助磨剂储存于储存罐1中,通过流量阀2、过滤器3、流量泵5、液体输送管4将助磨剂送往外循环立磨内,由流量阀2调节滴加液体助磨剂量的大小,助磨剂由环形管4-2下方的均布小孔6滴加在外循环立磨磨盘物料上,与磨盘上物料进行混合并向研磨区移动,然后形成稳定料层并经过外循环立磨磨辊8碾压,将大块颗粒的物料碾压成粉状物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磨内输送管4的直管4-1与环形管4-2只有一个接头,环形管4-2下方的小孔6数量≥3个。当外循环立磨为3个磨辊8时,所述的环形管4-2下方开的小孔6数量至少3个;当外循环立磨为4个磨辊8时,所述的环形管4-2下方开的小孔6数量至少4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实施方案,所述的环形管4-2下方开的小孔6数量设计为磨辊8数量(数量≥3)的整数倍(倍数≥2),根据磨盘的大小来设计小孔6数量,磨盘越大,小孔6数量越多,以保证助磨剂滴加在物料上的均匀性,并加大滴加的覆盖面积,进而提高助磨剂的稳定料层效果与助磨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改进型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环形管4-2与液体输送管4接头有2个及以上,且接头位置在环形管4-2上均匀布置。当磨盘较大时,环形管4-2周长也相应加大,若液体输送管与环形管只有一个接头,很难保证环形管4-2下方各个小孔6的压头一致,会导致各处滴加助磨剂的量出现不均。因此对于大磨盘,在环形管上多设置几个接头,并且各接头位置在环形管上均匀分布,这样有利于实现环形管各个小孔6滴加助磨剂的量相一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外循环立磨助磨剂施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循环立磨助磨剂施加装置,包括储存罐(1)、流量阀(2)、过滤器(3)、流量泵(5)、立磨中心下料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输送管(4),液体输送管由外循环立磨的两个磨辊(8)中间伸向磨内,液体输送管(4)在立磨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直管(4‑1),一部分为环形管(4‑2),环形管(4‑2)布置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的周围,且环形管(4‑2)与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同圆心,并固定在中心下料管(7)上;在环形管(4‑2)下方开多个小孔(6),均匀分布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循环立磨助磨剂施加装置,包括储存罐(1)、流量阀(2)、过滤器(3)、流量泵(5)、立磨中心下料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输送管(4),液体输送管由外循环立磨的两个磨辊(8)中间伸向磨内,液体输送管(4)在立磨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直管(4-1),一部分为环形管(4-2),环形管(4-2)布置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的周围,且环形管(4-2)与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同圆心,并固定在中心下料管(7)上;在环形管(4-2)下方开多个小孔(6),均匀分布在外循环立磨中心下料管(7)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循环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宇崔恒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