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恒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2643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的恒温系统。包括注有硅油的电池,所述的电池的一端通过进油软管与硅油汇集装置的进油端相连通,电池的另一端通过出油软管与硅油汇集装置的出油端相连通,所述的硅油汇集装置通过水阀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的压缩机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板式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的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硅油汇集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三连通管与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的加热器通过水阀与硅油汇集装置相连接。优点在于:通过对硅油加热或者是冷却实现电池的恒温,能够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温度,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的恒温系统
技术介绍
以电池模块作为能量单元的设备,一般由若干个单体动力电池组成电池模块,通过若干电池模块串、并联连接来为整车提供能量。电池对工作温度要求非常苛刻,如果工作温度过高,则会加快衰减速度,寿命会急剧降低,甚至会引起安全事故,另外动力电池之间的温度不均匀性还会引起性能差异,加速电池模块的劣化。为了保证动力电池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并具有较好的温度均匀性,通常在电池模块内采取一定的散热及均衡温度的措施。目前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制空气对流和相变材料吸热,但都存在一定缺陷:强制空气对流的方式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如果风道设计不合理,反而会使得单体动力电池的温差加大;相变材料吸热的方式虽然具有较强的吸热能力,但其传热性能较差,均衡温度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恒温型电池组[申请号:CN201410633430.7],包括电池框体和电池组,电池框体设置有恒温保持组件,恒温保持组件一端设有风机,所述恒温保持组件另一端端部设有通风孔架;所述电池框体设有放置电池组的电池组腔体,电池组放入电池组腔体中,电池组由形成多排多列的单体电池组成;所述通风孔架设置有与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相通的通风孔。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温度调节效果不够理想,且温度不够稳定,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于电池保持恒温的电池的恒温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电池的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有硅油的电池,所述的电池的一端通过进油软管与硅油汇集装置的进油端相连通,电池的另一端通过出油软管与硅油汇集装置的出油端相连通,所述的硅油汇集装置通过水阀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的压缩机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板式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的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硅油汇集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三连通管与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的加热器通过水阀与硅油汇集装置相连接。当电池温度较高时,电池内的硅油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油软管进入到硅油汇集装置,然后打开水阀使得硅油进入到压缩机中,压缩机对电池里的硅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硅油通过出油软管重新进入到电池中,从而实现电池的冷却;当电池温度较低时,电池内的硅油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油软管进入到硅油汇集装置,然后打开水阀使得硅油进入到加热器中,加热器对电池里的硅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硅油通过出油软管重新进入到电池中,从而实现电池的加热,通过对硅油加热或者是冷却实现电池的恒温,能够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温度,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上述的电池的恒温系统中,所述的水阀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总管体与硅油汇集装置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管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的第二管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在上述的电池的恒温系统中,所述的加热器和压缩机之间设有风扇,所述的风扇可拆卸固定在底壳上。在上述的电池的恒温系统中,所述的压缩机通过第四连通管与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的换热器通过第五连通管与硅油汇集装置相连接。在上述的电池的恒温系统中,所述的进油软管上设有水泵,所述的水泵通过第一软管与变径钢管相连接,所述的变径钢管通过第二软管与硅油汇集装置相连接。在上述的电池的恒温系统中,所述的进油软管上设有总控制阀。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电池的恒温系统的优点在于:当电池温度较高时,电池内的硅油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油软管进入到硅油汇集装置,然后打开水阀使得硅油进入到压缩机中,压缩机对电池里的硅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硅油通过出油软管重新进入到电池中,从而实现电池的冷却;当电池温度较低时,电池内的硅油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油软管进入到硅油汇集装置,然后打开水阀使得硅油进入到加热器中,加热器对电池里的硅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硅油通过出油软管重新进入到电池中,从而实现电池的加热,通过对硅油加热或者是冷却实现电池的恒温,能够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温度,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池1、进油软管2、硅油汇集装置3、出油软管4、压缩机5、板式换热器6、加热器7、风扇8、水泵9、总控制阀10、水阀11、底壳12、换热器13、变径钢管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电池的恒温系统包括注有硅油的电池1,电池1的一端通过进油软管2与硅油汇集装置3的进油端相连通,电池1的另一端通过出油软管4与硅油汇集装置3的出油端相连通,硅油汇集装置3通过水阀11与压缩机5相连接,压缩机5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板式换热器6相连接,板式换热器6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板式换热器6通过第三连通管与加热器7相连接,加热器7通过水阀11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当电池温度较高时,电池1内的硅油在水泵9的作用下通过进油软管2进入到硅油汇集装置3,然后打开水阀11使得硅油进入到压缩机5中,压缩机5对电池1里的硅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硅油通过出油软管4重新进入到电池1中,从而实现电池的冷却;当电池温度较低时,电池1内的硅油在水泵9的作用下通过进油软管2进入到硅油汇集装置3,然后打开水阀11使得硅油进入到加热器7中,加热器7对电池1里的硅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硅油通过出油软管4重新进入到电池1中,从而实现电池的加热,通过对硅油加热或者是冷却实现电池1的恒温,能够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温度,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其中,水阀11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总管体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第一管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管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加热器7和压缩机5之间设有风扇8,风扇8可拆卸固定在底壳12上。压缩机5通过第四连通管与换热器13相连接,换热器13通过第五连通管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进油软管2上设有水泵9,水泵9通过第一软管与变径钢管14相连接,变径钢管14通过第二软管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进油软管2上设有总控制阀1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的恒温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的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有硅油的电池(1),所述的电池(1)的一端通过进油软管(2)与硅油汇集装置(3)的进油端相连通,电池(1)的另一端通过出油软管(4)与硅油汇集装置(3)的出油端相连通,所述的硅油汇集装置(3)通过水阀(11)与压缩机(5)相连接,所述的压缩机(5)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板式换热器(6)相连接,所述的板式换热器(6)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所述的板式换热器(6)通过第三连通管与加热器(7)相连接,所述的加热器(7)通过水阀(11)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有硅油的电池(1),所述的电池(1)的一端通过进油软管(2)与硅油汇集装置(3)的进油端相连通,电池(1)的另一端通过出油软管(4)与硅油汇集装置(3)的出油端相连通,所述的硅油汇集装置(3)通过水阀(11)与压缩机(5)相连接,所述的压缩机(5)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板式换热器(6)相连接,所述的板式换热器(6)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所述的板式换热器(6)通过第三连通管与加热器(7)相连接,所述的加热器(7)通过水阀(11)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阀(11)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总管体与硅油汇集装置(3)相连接,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同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