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高脂肪乳产品质量的恒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2977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脂肪乳产品质量的恒温系统,包括注射用水进管、初乳罐、均质罐、甘油管、输送泵、均质机、冷却液进管、冷却液出管和恒温系统,注射用水进管与初乳罐密闭连通,注射用水进管与初乳罐之间密闭连通设有换热器,初乳罐通过管道与甘油管密闭连通,恒温系统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恒温装置A、恒温装置B和恒温装置C,输送泵、恒温装置C、均质机、恒温装置B、恒温装置A依次密闭连通,恒温装置A分别与初乳罐、均质罐密闭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脂肪乳产品的均匀性,降低了脂肪乳过氧化值和甲氧基苯胺值,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人体摄入的脂肪乳产品质量更稳定、更高端,也保证了产品储存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脂肪乳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脂肪乳产品质量的恒温系统。
技术介绍
脂肪乳是一种由精制大豆油、甘油、卵磷脂等所组成的既均匀又稳定的脂肪乳剂,它治疗的重要性在于非肠道给养下提供高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从生理学和营养学已经证明人体摄入的脂肪先经胃肠吸收形成乳糜微粒,而该品的形态和组成都与乳糜极其相似,直接给不能进食的病人静脉输注,可以提供脂肪营养。传统脂肪乳剂生产中过氧化值和甲氧基苯胺值比较难以控制,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品质,从而危害到使用者人身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脂肪乳产品质量的恒温系统,确保了脂肪乳产品的均匀性,降低了脂肪乳过氧化值和甲氧基苯胺值,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人体摄入的脂肪乳产品质量更稳定、更高端,也保证了产品储存周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提高脂肪乳产品质量的恒温系统,包括注射用水进管、初乳罐、均质罐、甘油管、输送泵、均质机、冷却液进管、冷却液出管和恒温系统,所述注射用水进管与初乳罐密闭连通,注射用水进管与初乳罐之间密闭连通设有换热器,所述初乳罐通过管道与甘油管密闭连通,在初乳罐与甘油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气动隔膜阀K;所述初乳罐与输送泵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在初乳罐与输送泵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气动隔膜阀A和气动隔膜阀D;所述恒温系统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恒温装置A、恒温装置B和恒温装置C,所述输送泵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C的入口端密闭连通,所述恒温装置C的出口端与均质机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C与均质机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检测装置C,所述均质机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B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恒温装置B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A的入口端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B与恒温装置A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监测装置B,所述恒温装置A的出口端密闭连通有输送总管,输送总管分别密闭连通有输送支管A和输送支管B,输送支管A与初乳罐顶部密闭连通,输送支管B与均质罐顶部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A出口端的输送总管上设有温控监测装置A和气动隔膜阀F,在输送支管A上设有气动隔膜阀G,在输送支管B上设有气动隔膜阀H和气动隔膜阀I;所述均质罐底部通过管道与输送泵的入口端密闭连通,在均质罐与输送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气动隔膜阀C;所述冷却液进管上连通有冷却液进管支管A、冷却液进管支管B和冷却液进管支管C,所述冷却液进管支管A与恒温装置A密闭连通,在冷却液进管支管A上设有流量调节阀A,恒温装置A底部连通有冷却液出管支管A,在冷却液出管支管A上设有流量调节阀F,所述冷却液进管支管B与恒温装置B密闭连通,在冷却液进管支管B上设有流量调节阀B,恒温装置B底部连通有冷却液出管支管B,在冷却液出管支管B上设有流量调节阀E,所述冷却液进管支管C与恒温装置C密闭连通,在冷却液进管支管C上设有流量调节阀C,在温装置C底部连通有冷却液出管支管C,在冷却液出管支管C上设有流量调节阀D,所述冷却液出管支管A、冷却液出管支管B、冷却液出管支管C分别与冷却液出管密闭连通;所述温控检测装置C分别与流量调节阀C、流量调节阀D连接,所述温控监测装置B分别与流量调节阀B、流量调节阀E连接,所述温控监测装置A分别与流量调节阀A、流量调节阀F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注射用水进管与初乳罐之间密闭连通设有温控监测装置D,所述注射用水进管上设有气动隔膜阀L和气动隔膜阀M,所述换热器、温控监测装置D、气动隔膜阀L、气动隔膜阀M和初乳罐依次设置。为了增强甘油管向初乳罐输送物料的动力,所述初乳罐与甘油管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气动隔膜阀J。作为优选,所述初乳罐与输送泵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气动隔膜阀B,所述气动隔膜阀B位于气动隔膜阀A与气动隔膜阀D之间。本技术确保了脂肪乳产品的均匀性,降低了脂肪乳过氧化值和甲氧基苯胺值,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人体摄入的脂肪乳产品质量更稳定、更高端,也保证了产品储存周期。本技术恒温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注射用水经过注射用水进管16注入配制用水点,初乳罐1通过换热器12对注射用水进行了升温处理,温控监测装置D13内部存储有注射用水温度最佳范围,温控监测装置D13实时监测注射用水进管16中的水温度,然后温控监测装置D13控制换热器12的升温开关以及升温大小的控制来达到控制注射用水进管16中脂肪乳制备用水维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最终达到脂肪乳制备用水的最佳温度。2)均质乳化过程中,初乳罐1、均质罐2、输送泵4、均质机5和恒温系统由管路及其阀门连通构成一个封闭的自控循环系统,同时输送泵4和恒温装置C8连接,温控监测装置C11内部存储有均质乳化所需的最佳温度范围,温控监测装置C11实时监测恒温装置C8与均质机5之间管道中脂肪乳初级半成品的温度,然后温控监测装置C11控制流量调节阀C23和流量调节阀D24的开关控制来达到控制恒温装置C8与均质机5之间管道中脂肪乳初级半成品维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温控监测装置B10内部存储有均质乳化所需的最佳温度范围,温控监测装置B10实时监测恒温装置B7与恒温装置A6之间管道中脂肪乳初级半成品的温度,然后温控监测装置B10控制流量调节阀B22和流量调节阀E25的开关控制来达到控制恒温装置B7与恒温装置A6之间管道中脂肪乳初级半成品维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温控监测装置A9内部存储有均质乳化所需的最佳温度范围,温控监测装置A9实时监测恒温装置A6出口端输送总管管道中脂肪乳初级半成品的温度,然后温控监测装置A9控制流量调节阀A21和流量调节阀F26的开关控制来达到控制恒温装置A6出口端输送总管管道中脂肪乳初级半成品维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使得从输送支管A进入到初乳罐1中的脂肪乳初级半成品维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使得从输送支管B进入到均质罐2中的脂肪乳初级半成品维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进入到初乳罐1、均质罐2中的脂肪乳初级半成品在经过输送泵4输送到一下个均质乳化过程,经过自控循环系统多次的自循环均质乳化过程后,高质量的、均匀化高的脂肪乳产品就可以通过本恒温系统排出,以备后续使用。3)均质乳化完成出口端分别与恒温装置B7和恒温装置A6串联,通过流量调节阀B22、流量调节阀E25、流量调节阀A21、流量调节阀F26,参照温控监测装置B10和温控监测装置A9,实现乳化后恒温控制。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确保了脂肪乳产品的均匀性,降低了脂肪乳过氧化值和甲氧基苯胺值,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人体摄入的脂肪乳产品质量更稳定、更高端,也保证了产品储存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初乳罐,2-均质罐,3-甘油管,4-输送泵,5-均质机,6-恒温装置A,7-恒温装置B,8-恒温装置C,9-温控监测装置A,10-温控监测装置B、11-温控监测装置C,12-换热器,13-温控监测装置D,14-冷却液进管,15-冷却液出管,16-注射用水进管,21-流量调节阀A,22-流量调节阀B,23-流量调节阀C,24-流量调节阀D,25-流量调节阀E,26-流量调节阀F,31-气动隔膜阀A,32-气动隔膜阀B,33-气动隔膜阀C,34-气动隔膜阀D,35-气动隔膜阀E,36-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提高脂肪乳产品质量的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用水进管(16)、初乳罐(1)、均质罐(2)、甘油管(3)、输送泵(4)、均质机(5)、冷却液进管(14)、冷却液出管(15)和恒温系统,所述注射用水进管(16)与初乳罐(1)密闭连通,注射用水进管(16)与初乳罐(1)之间密闭连通设有换热器(12),所述初乳罐(1)通过管道与甘油管(3)密闭连通,在初乳罐(1)与甘油管(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气动隔膜阀K(41);所述初乳罐(1)与输送泵(4)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在初乳罐(1)与输送泵(4)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气动隔膜阀A(31)和气动隔膜阀D(34);所述恒温系统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恒温装置A(6)、恒温装置B(7)和恒温装置C(8),所述输送泵(4)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C(8)的入口端密闭连通,所述恒温装置C(8)的出口端与均质机(5)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C(8)与均质机(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检测装置C(11),所述均质机(5)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B(7)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恒温装置B(7)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A(6)的入口端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B(7)与恒温装置A(6)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监测装置B(10),所述恒温装置A(6)的出口端密闭连通有输送总管,输送总管分别密闭连通有输送支管A和输送支管B,输送支管A与初乳罐(1)顶部密闭连通,输送支管B与均质罐(2)顶部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A(6)出口端的输送总管上设有温控监测装置A(9)和气动隔膜阀F(36),在输送支管A上设有气动隔膜阀G(37),在输送支管B上设有气动隔膜阀H(38)和气动隔膜阀I(39);所述均质罐(2)底部通过管道与输送泵(4)的入口端密闭连通,在均质罐(2)与输送泵(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气动隔膜阀C(33);所述冷却液进管(14)上连通有冷却液进管支管A、冷却液进管支管B和冷却液进管支管C,所述冷却液进管支管A与恒温装置A(6)密闭连通,在冷却液进管支管A上设有流量调节阀A(21),恒温装置A(6)底部连通有冷却液出管支管A,在冷却液出管支管A上设有流量调节阀F(26),所述冷却液进管支管B与恒温装置B(7)密闭连通,在冷却液进管支管B上设有流量调节阀B(22),恒温装置B(7)底部连通有冷却液出管支管B,在冷却液出管支管B上设有流量调节阀E(25),所述冷却液进管支管C与恒温装置C(8)密闭连通,在冷却液进管支管C上设有流量调节阀C(23),在温装置C(8)底部连通有冷却液出管支管C,在冷却液出管支管C上设有流量调节阀D(24),所述冷却液出管支管A、冷却液出管支管B、冷却液出管支管C分别与冷却液出管(15)密闭连通;所述温控检测装置C(11)分别与流量调节阀C(23)、流量调节阀D(24)连接,所述温控监测装置B(10)分别与流量调节阀B(22)、流量调节阀E(25)连接,所述温控监测装置A(9)分别与流量调节阀A(21)、流量调节阀F(2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高脂肪乳产品质量的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用水进管(16)、初乳罐(1)、均质罐(2)、甘油管(3)、输送泵(4)、均质机(5)、冷却液进管(14)、冷却液出管(15)和恒温系统,所述注射用水进管(16)与初乳罐(1)密闭连通,注射用水进管(16)与初乳罐(1)之间密闭连通设有换热器(12),所述初乳罐(1)通过管道与甘油管(3)密闭连通,在初乳罐(1)与甘油管(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气动隔膜阀K(41);所述初乳罐(1)与输送泵(4)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在初乳罐(1)与输送泵(4)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气动隔膜阀A(31)和气动隔膜阀D(34);所述恒温系统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恒温装置A(6)、恒温装置B(7)和恒温装置C(8),所述输送泵(4)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C(8)的入口端密闭连通,所述恒温装置C(8)的出口端与均质机(5)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C(8)与均质机(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检测装置C(11),所述均质机(5)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B(7)的入口端通过管道密闭连通,恒温装置B(7)的出口端与恒温装置A(6)的入口端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B(7)与恒温装置A(6)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监测装置B(10),所述恒温装置A(6)的出口端密闭连通有输送总管,输送总管分别密闭连通有输送支管A和输送支管B,输送支管A与初乳罐(1)顶部密闭连通,输送支管B与均质罐(2)顶部密闭连通,在恒温装置A(6)出口端的输送总管上设有温控监测装置A(9)和气动隔膜阀F(36),在输送支管A上设有气动隔膜阀G(37),在输送支管B上设有气动隔膜阀H(38)和气动隔膜阀I(39);所述均质罐(2)底部通过管道与输送泵(4)的入口端密闭连通,在均质罐(2)与输送泵(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气动隔膜阀C(33);所述冷却液进管(14)上连通有冷却液进管支管A、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峰刘文军王云川刘思川葛均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