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2639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包括前外壳、后外壳、固定外壳,所述前外壳和固定外壳之间安装有用于轴向浮动的压缩弹簧;所述前外壳前端外部压装有接触头,所述前外壳的轴孔内装有前绝缘子;所述固定外壳外部套装有卡环;所述后外壳的右端与射频同轴电缆连接,所述射频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上套设有插针、后绝缘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有效保证了电连接器中的同轴接触件,在整个连接器插合后,能使所有插头上的同轴接触件和插座上的同轴接触件的电气和机械基准面相重合,能够保证各射频传输通道的电压驻波比低、相位一致性好、插损一致性好等性能指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是指一种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信息产业等国防重点工程以及邮电通讯等需要传输多路视频、射频信号的各种军工或民用领域。特别是在相控阵雷达、北斗导航等用户整机系统应用最多。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整机系统的日趋复杂、功能不断扩展,外形尺寸不断缩小,相应地系统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各系统单元之间、子系统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更多地需要将多通道或多路射频信号及其它控制信号,以集成、混装的形式,形成多通道或多芯、多路高低频混装电连接器、模块电连接器,实现一次插合过程就能快速完成多通道或多路射频信号及其它控制信号的可靠传输。这类高低频混装电连接器、多芯射频集成、模块电连接器,它由插头和插座两部分构成,其特征是插头中共同设有射频插针接触件和低频信号插针接触件,相应在插座中共同设有射频插孔接触件和低频信号插孔接触件,而且插头和插座中的射频接触件及低频信号接触件的位置坐标分别一一对应,通过插头与插座的快速连接与分离,一次就能实现高、低频多路信号或多路射频信号的接通与断开,大大提高了系统连接的效率和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设备外设端口的设置,减少了设备间的连线,解决了以往高、低频单独走线、设备内空间紧张的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输的质量要求更高,要求高保密性、高传输频率、高传输可靠性,耐受各种环境的能力要强。因此,对于高低频混装电连接器、多芯射频集成、模块电连接器所用的同轴接触件,用户对各通道的电压驻波比、相位一致性、插损一致性等均有较高的性能要求,目前现有的同轴接触件,由于本身制造过程的尺寸误差(包括轴向尺寸误差和径向尺寸误差)的存在,还有固定这些多芯同轴接触件的安装板,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也存在孔径偏差、孔位偏差、孔的轴向尺寸偏差、各孔的孔距偏差等等,使得这些高低频混装电连接器、多芯射频集成、模块电连接器中的同轴接触件,在整个连接器插合后,很难做到使所有插头上的同轴接触件和插座上的同轴接触件的电气和机械基准面相重合,也就很难保证各通道的电压驻波比、相位一致性、插损一致性等高性能指标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采用了轴向压缩弹簧浮动技术、封闭式接触头盲插接触技术、前松后取式接触件固定和拆卸技术、微波射频扩频技术等,有效保证了用于高低频混装电连接器、多芯射频集成、模块电连接器中的同轴接触件,在整个连接器插合后,能使所有插头上的同轴接触件和插座上的同轴接触件的电气和机械基准面相重合,能够保证各射频传输通道的电压驻波比低、相位一致性好、插损一致性好等性能指标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包括前外壳、后外壳、固定外壳,所述前外壳和固定外壳之间安装有用于轴向浮动的压缩弹簧,且是全封闭的;所述前外壳前端外部压装有接触头,前外壳的轴孔内装有前绝缘子;所述固定外壳外部套装有用于将所述同轴接触件固定和拆卸的卡环;所述后外壳的右端与射频同轴电缆连接,所述射频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和屏蔽层;所述内导体上套设有插针、后绝缘子。其中,所述前外壳的尾端和后外壳内部均设有用于将前外壳和后外壳连接的螺纹。其中,所述插针包括公称外径为1.37mm和1.49mm两段,所述前外壳包括公称内径为4.47mm和4.87mm两段。其中,所述接触头外部开有12个轴向均布槽,并且接触头相对于前外壳后移一段距离,形成封闭式结构,前外壳前端面与外圆过渡处,设计有大圆弧圆角过渡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轴向压缩弹簧浮动技术,能够补偿同轴接触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轴向尺寸偏差,能够始终保证整个连接器插合后,插头上的每个同轴接触件和插座上与之相对应的同轴接触件的电气和机械基准面相重合,使得电压驻波比更低,相位一致性、插损一致性更优。采用了封闭式接触头结构设计技术,使接触头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整体,既保证了微波射频信号传输的特性阻抗连续性,又保证了接触头电气连接的连续性和接触可靠性。采用了前松后取式接触件固定和拆卸技术,使所述同轴接触件在安装使用和维修拆卸时更加便利。采用了扩频技术,也能使所述同轴接触件的电压驻波比更低更优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器在插合前、插合后同轴接触件的电气和机械基准面的位置比较示意图;图3为传统的同轴接触件外导体的插合端开均布槽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拆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包括前外壳6、后外壳7、固定外壳8,所述前外壳6和固定外壳8之间安装有用于轴向浮动的压缩弹簧5;所述前外壳6前端外部压装有接触头2,使特性阻抗连续的前外壳6外部不开槽,使电气可靠传输和连接的接触头2部分,开有12个轴向均布槽,并把接触头2后移一段距离,并且在前外壳6前端面与外圆过渡处,设计有大圆弧圆角过渡,形成了封闭式接触头和盲插接触的结构;前外壳6的轴孔内装有前绝缘子3;所述固定外壳8外部套装有卡环9;所述后外壳7的右端与射频同轴电缆12连接,所述射频同轴电缆12包括内导体10和屏蔽层11;所述内导体10上套设有插针1、后绝缘子4。装配时,用自制的装配工装把接触头2压配到前外壳6上,到位后,旋入压缩弹簧5,并检查它应能轴向自由移动和转动。之后,把前绝缘子3装入前外壳6,到位后套上固定外壳8,推动它使压缩弹簧5预压缩,然后在后外壳7的内螺纹部位涂少许螺纹锁固胶,再旋入到刚才组装的前外壳6尾端螺纹上,继续推动固定外壳8,直到后外壳7旋到不能再旋动为止,表明已经到位。接着在接触头2外面套上装卡环9的夹具,把卡环9装配到位,旋转之应转动灵活。接下来就是装接电缆过程:首先按照设计规范对射频同轴电缆12剥线尺寸要求,进行剥线。完成后,在射频同轴电缆12的内导体10上套上所述同轴接触件的后绝缘子4和插针1,使插针1、后绝缘子4和射频同轴电缆12的剥线端面三者保持紧贴,接着对插针1和射频同轴电缆12的内导体10在后绝缘子4的定位下进行焊接,要求焊点光滑、饱满、无虚焊、无气泡。完成后把它推入到前面组装的组件内,到位后在后外壳7的右端面处和射频同轴电缆12的屏蔽层11进行焊接。轴向压缩弹簧浮动技术在同轴接触件的前外壳6和固定外壳8之间设计有用于轴向浮动的压缩弹簧5,,形成了全封闭的轴向压缩弹簧浮动的结构,并通过后外壳7和前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

【技术保护点】
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外壳(6)、后外壳(7)、固定外壳(8),所述前外壳(6)和固定外壳(8)之间安装有用于轴向浮动的压缩弹簧(5),且是全封闭的;所述前外壳(6)前端外部压装有接触头(2),前外壳(6)的轴孔内装有前绝缘子(3);所述固定外壳(8)外部套装有用于将所述同轴接触件固定和拆卸的卡环(9);所述后外壳(7)的右端与射频同轴电缆(12)连接,所述射频同轴电缆(12)包括内导体(10)和屏蔽层(11);所述内导体(10)上套设有插针(1)、后绝缘子(4)。

【技术特征摘要】
1.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动盲插同轴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外壳(6)、后外壳(7)、固定外壳(8),所述前外壳(6)和固定外壳(8)之间安装有用于轴向浮动的压缩弹簧(5),且是全封闭的;所述前外壳(6)前端外部压装有接触头(2),前外壳(6)的轴孔内装有前绝缘子(3);所述固定外壳(8)外部套装有用于将所述同轴接触件固定和拆卸的卡环(9);所述后外壳(7)的右端与射频同轴电缆(12)连接,所述射频同轴电缆(12)包括内导体(10)和屏蔽层(11);所述内导体(10)上套设有插针(1)、后绝缘子(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及模块电连接器用新型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战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