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碳化塔本技术为一种内循环碳化塔,属于化工设备领域。传统生产小苏打的碳化塔一般是在塔体内安装若干菌帽,在塔体的下部冷却和通入CO2气体。由于此类塔是在塔体的整个下部冷却结晶,因而其传质传热差;由于CO2的搅动影响了小苏打的结晶;另外该塔的吸收性也效差;总之该塔的生产能力低下。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改善碳化塔的吸收性能、传质传热性能及结晶性能、生产周期来提高碳化塔的生产能力。本技术的内循环碳化塔是在塔体内的中部和下部装有若干菌帽;在塔体的外层下部装有冷却夹套;塔体内的上部装有若干筛板;塔体内的下部装有一中央循环筒,将塔体下部的菌帽套在其中,与塔体隔开;CO2气体进气管通入中央循环筒;本内循环碳化塔的中央循环为一圆柱型筒。本内循环碳化塔根据结晶理论和二次成核原理,将常规的外冷却式碳化塔,设计成外冷式自然循环碳化塔,为了强化吸收增设了筛板。本塔利用中央循环筒内外含气量不同,造成重度差作为推动力,进行自然循环,来强化传质传热。同时将冷却吸收分开,减轻了冷却段气体强烈搅拌破坏结晶现象,冷却过程过饱和度均匀。本塔的工艺条件稳定、结晶粒度好、操作简单、生产周期长、生产能力大。本 ...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循环碳化塔,它是在塔体内的中部和下部装有若干菌帽;在塔体的外层下部装有冷却夹套;其特征在于塔体内的上部装有若干筛板;塔体内的下部装有一中央循环筒,将塔体下部的菌帽套在其中,与塔体隔开;CO↓[2]气体进气管通入中央循环筒。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循环碳化塔,它是在塔体内的中部和下部装有若干菌帽;在塔体的外层下部装有冷却夹套;其特征在于塔体内的上部装有若干筛板;塔体内的下部装有一中央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贺占海,张永胜,吕明远,王文耀,袁玉苹,冯太云,陈靖安,边志富,石光荣,吴永胜,于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伊克昭化工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