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波专利>正文

除氧干燥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91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氧干燥塔,包括脱氧填料桶、设置在脱氧填料桶内侧的脱水填料桶、设置在脱水填料桶内侧的加热桶,加热桶的内腔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脱氧填料桶的内表面与脱水填料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氧室,该脱氧室内填充有可可再生的脱氧剂,脱水填料桶的内表面与加热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水室,该脱水室内填充有可再生的干燥剂,脱氧填料桶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进口,脱水填料桶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气流进口,加热桶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三气流进口,加热桶的上端部设置有气流出口;采用除水、脱氧复合式结构,节约工作中运行成本和一次性投资成本;该除氧干燥塔还能够实现脱氧剂和干燥剂的再生过程。(*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氧干燥塔,特别涉及一种用在氨气等类似气体纯化系统中的除氧干燥塔。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工业制氨气的设备中通常有一个气体纯化的工序,在这个工序中,要将氨气首先进行通过脱氧器中进行脱氧处理,再经过多级脱水设备进行脱水处理。在这个工序中,除氧器以及多级的脱水设备均是独立安装的,每一种设备都占有很大的空间。另外,这些脱氧器中的脱氧剂以及脱水设备中的干燥剂要经常更换或分别进行再生处理,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氧干燥塔,该设备能够同时实现脱水和脱氧的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氧干燥塔,包括脱氧填料桶、设置在所述脱氧填料桶内侧的脱水填料桶、设置在所述脱水填料桶内侧的加热桶,所述的加热桶的内腔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脱氧填料桶的内表面与脱水填料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氧室,该脱氧室内填充有可再生的脱氧剂,所述脱水填料桶的内表面与加热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水室,该脱水室内填充有可再生的干燥剂,所述脱氧填料桶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进口,所述脱水填料桶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气流进口,所述加热桶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三气流进口,所述的加热桶的上端部设置有气流出口。所述的脱氧填料桶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脱氧剂进料口和脱氧剂卸料口。所述的脱水填料桶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干燥剂进料口和干燥剂卸料口。所述的脱氧填料桶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保温层。该除氧干燥塔内还设置有温度计。所述的第一气流进口、第二气流进口、第三气流进口、气流出口的口部分别设置成网孔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除水、脱氧复合式结构,节约工作中运行成本和一次性投资成本。2、本技术的除氧干燥塔还能够实现从让再生气体从气流出口进气、第一气流进口出气这种反向流通来实现脱氧-->剂和干燥剂的再生过程;3、再生采用上进下出结构,再生时增加了利用气体自身重力下沉加大再生效果。详细的优点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除氧干燥塔的主视剖视图(图中单箭头表示的为氨气的流动过程);附图2为本技术的除氧干燥塔的主视剖视图(图中双箭头表示的为氢气的流动过程);其中:1、脱氧填料桶;2、脱水填料桶;3、加热桶;4、电加热装置;5、脱氧室;6、脱氧剂;7、脱水室;8、干燥剂;9、第二气流进口;10、第三气流进口;11、第一气流进口;12、脱氧剂进料口;13、脱氧剂卸料口;14、干燥剂进料口;15、干燥剂卸料口;16、保温层;17、温度计;18、气流出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的一种除氧干燥塔,它为三层套桶结构,包括最外层的脱氧填料桶1、设置在脱氧填料桶1内侧的脱水填料桶2、设置在脱水填料桶2内侧的加热桶3,加热桶3的内腔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4,脱氧填料桶1的内表面与脱水填料桶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氧室5,该脱氧室5内填充有可再生的脱氧剂6,脱水填料桶2的内表面与加热桶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水室7,该脱水室7内填充有可再生的干燥剂8,脱氧填料桶1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进口11,脱水填料桶2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气流进口9,加热桶3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三气流进口10,加热桶3的上端部设置有气流出口18。脱氧剂6和干燥剂8为可再生的制剂,即能够在使用一阶段后通过一些工序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特性。脱氧填料桶1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脱氧剂进料口12和脱氧剂卸料口13。脱水填料桶2的上、下端部也分别设置有干燥剂进料口14和干燥剂卸料口15。为了使得整个除氧干燥塔具有保温作用,脱氧填料桶1的外壁面上还包裹有保温层16。另外,为了便于了解除氧干燥塔内的温度,在其内部还设置有温度计17,通常是一些热电偶。为了使得第一气流进口11、第二气流进口9、第三气流进口10、气流出口-->18的口部分别设置成网孔结构,其中均是双层的孔板,并在双层孔板中间加上一层60目的不锈钢丝网两层。下面细述一下该除氧干燥塔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述的氨气的除水脱氧过程,其中单箭头表示氨气的流动方向;氨气首先从第一气流进口11进入脱氧室5内,通常在脱氧室内填充的脱氧剂6为锰,氨气中的氧分子与锰发生氧化反应,这样氨气中的氧分子就将被脱除,脱氧后的氨气在通过第二气流进口9进入脱水室7,脱水室内的干燥剂8可以选用无水硫酸铜,这样经过脱水后的氨气再通过第三气流进口10流出脱水室7进入加热桶3的内腔中,最后,通过加热桶3上的气流出口18流出整个除氧干燥塔,在此过程中,加热桶3内的电加热装置4不工作。如图2所述的再生过程,其中双箭头表示氢气的流动方向;此过程采用氢气作为再生气体,将氢气首先从气流出口18进入加热桶3内,氢气再通过第三气流进口10进入脱水室7内,再从第二气流进口9进入脱氧室5内,最后再从第一气流出口10逸出脱氧室7内。当发现有氢气从第一气流出口10流出后,打开电加热装置4进行预热,由于各桶均是采用不锈钢制成,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导热,通常电加热装置4的功率都比较大,这样经过加热桶3的氢气都将从此处吸收热量,加热后氢气再通过第三气流进口10进入脱水室7内,由于进入脱水室7内的氢气已在前一工序中加热过(进行对流换热),所以此时热的氢气会将脱水室7内的水份带走(并且由于各桶均是由不锈钢制成的,所以加热桶3内的热量到导热到脱水室7内,此时已有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汽),带有水份的氢气再从第二气流进口9进入脱氧室5内,由于氢气具有还原性,这样氢气就会将脱氧剂6中的氧原子还原出来,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变成水,此时由于整个塔内的温度很高,这部分水将变成水蒸汽连同多于的氢气一起从第一气流进口11逸出。上述的这个再生过程使得脱氧剂6和干燥剂8均被再生处理,经过此工序处理后的脱氧剂6和干燥剂8可以在下一次氨气的除水脱氧过程中继续使用。在实际工业运用过程中,同时使用两台除氧干燥塔,在同一时间内,一台塔发生氨气的除水脱氧过程,另一台塔进行再生过程;而在下一个时间内,两台塔中所进行的过程正好相反,这样使得氨气的除水脱氧过程与再生过程能够在两台不同的塔内交替进行。另外,再生过程中采用上进气下出气结构,再生时增加了利用气体自身重力下沉加大再生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氧干燥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氧填料桶(1)、设置在所述脱氧填料桶(1)内侧的脱水填料桶(2)、设置在所述脱水填料桶(2)内侧的加热桶(3),所述的加热桶(3)的内腔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4),所述脱氧填料桶(1)的内表面与脱水填料桶(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氧室(5),该脱氧室(5)内填充有可再生的脱氧剂(6),所述脱水填料桶(2)的内表面与加热桶(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水室(7),该脱水室(7)内填充有可再生的干燥剂(8),所述脱氧填料桶(1)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进口(11),所述脱水填料桶(2)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气流进口(9),所述加热桶(3)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三气流进口(10),所述的加热桶(3)的上端部设置有气流出口(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氧干燥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氧填料桶(1)、设置在所述脱氧填料桶(1)内侧的脱水填料桶(2)、设置在所述脱水填料桶(2)内侧的加热桶(3),所述的加热桶(3)的内腔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4),所述脱氧填料桶(1)的内表面与脱水填料桶(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氧室(5),该脱氧室(5)内填充有可再生的脱氧剂(6),所述脱水填料桶(2)的内表面与加热桶(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脱水室(7),该脱水室(7)内填充有可再生的干燥剂(8),所述脱氧填料桶(1)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进口(11),所述脱水填料桶(2)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气流进口(9),所述加热桶(3)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三气流进口(10),所述的加热桶(3)的上端部设置有气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