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淏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9689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用于提供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的载体。该系统通过多级分级处理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好;费用低;占地面积小;微生物来源不同,在载体中立体结构生存,生物浓度大,抗冲击能力强;产泥少;投资不高;无回流;无臭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生物处理现有的技术主要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中用到的生物菌群是通过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缓慢培养驯化出来,将不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出来的生物菌群混合在生化池中,生物菌群是以颗粒污泥的形式分散。这活性污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种生物菌群混合在一起,不同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相互干扰等生存关系,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等问题,因而处理效果不佳;另外活性污泥法中生物是依附于颗粒污泥分散于整个污水池中,生物的浓度受到限制,而且在活性污泥中含有的同种微生物浓度通常不高,当浓度超过8000mg/L时会产生污泥膨胀,大量生物会死亡;三是,活性污泥法中所有的微生物集中在一个池子中,一旦污水带进有毒有害物质,整个池中的微生物都会受到影响,因而抵抗冲击的能力普遍较弱。所以活性污泥法容易受水质水量的变化冲击,一旦系统遭到破坏,恢复起来需要漫长的过程;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来源是连续的,没有条件进行长时间停运养生;所以带病运行的生化池处理后的水质一般达不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3的一级A排放标准。所以,该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城市污水及出水要求不太严格的场合。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同,微生物的来源也是通过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缓慢的培养驯化出来的,不同的生物菌群也是混合在一起,但生物菌群附着在固体介质上,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通常生物生长在滤料和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因而,该方法称为生物膜法。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同样也是各种生物混杂,相互之间存在捕食、竞争等生存关系,会使各种生物量保持一个稳定水平,但由于生物依附于载体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生物的浓度相对活性污泥法来说增加了,因而处理效果提高,抗冲击性增强。但生物膜法中的生物菌群仍然是来源于污水厂的活性污泥,所有种类的生物混合在一起,活性生物难以人为控制,因而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此外,由于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小,故设备容积负荷有限,生物浓度较低,处理效率较差;第三,生物膜法净化出的水往往含有较大的脱落的生物膜片,使得出水澄清度降低。所以其一般适用于氨氮含量低的污水处理场合。因而如果能提供一种可以根据不同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菌群,并具有较高的抗冲击的能力,可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现实且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含有多个污水处理池,每个污水处理池中含有相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述系统通过将这些污水处理池串联起来,使得污水在通过每个污水处理池时都可得到有针对性的净化处理,如果将每个污水处理池称为一级,则污水经过逐级净化从而达到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载体,用于提供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还设有用于承载和固定所述载体的冲孔板,所述冲孔板设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冲孔板包括上层冲孔板和下层冲孔板,所述载体填装在所述上层冲孔板和所述下层冲孔板之间;所述载体在所述上传冲孔板和下层冲孔板之间的填装量为所述载体占所述上层冲孔板和所述下层冲孔板之间空间总体积的40-70%。优选地,所述冲孔板为多孔结构,所述冲孔板上的孔的直径为10-20mm,孔间距为10-20mm;所述冲孔板的材质为钢板或塑料板。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污水处理池的相对的池壁上,并呈上下对应关系。优选地,所述载体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高分子弹性体;所述载体的干密度为25kg/m3。优选地,所述高分子弹性体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高分子弹性体的形状为立方体,所述立方体的大小为20-30mm3。优选地,所述微生物选自B110、B111、B222、B350、B350M、B550、B560、B570、B655、B800、B950、BCP35、BCP35M或PCN。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设在下层冲孔板上用于给所述微生物供氧的曝气管;设在污水处理池底部用于排出所述微生物的排泄物及污泥的排泥管。优选地,所述上层冲孔板距所述污水处理池顶部的垂直距离为0.2-1.0m,所述下层冲孔板距所述污水处理池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5-2.0m;所述上层冲孔板和所述下层冲孔板之间的距离为1-4m;所述污水处理池的长度为1-10m,宽度为1-8m,深度为1-6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污水分级处理,在串联的级中加入载体,载体给生物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可以大量繁殖,不会随水流失;(2)载体略重于水,在气水的作用下处于悬浮蠕动状态,避免了堵塞,增大了生物与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生物净化率;(3)根据不同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使用针对此污水类型的专业菌种,并且固定在多级的池体载体之中,实现了污水处理从混合菌群到专业化菌群处理的转变,拥有更强的针对性;(4)由于生物固定在立体载体之中,当短暂的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时,受到影响的仅仅是表层生物,深层生物仍然可以起到有效净化作用,因此抗冲击的能力显著提高,可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1、效率高——出水直接达到一级A标准;2、费用低——运行成本比传统工艺(如A2/O)减少30%;3、占地小——比传统工艺(如A2/O)低30%;4、耐冲击——能适应水质水量大的变化;5、产泥少——与常规工艺相比产泥量减少一半;6、无臭味——没有臭味,可做成景观工程;7、无回流——不需要污泥和污水回流,可以节省能耗;8、投资不高——比传统工艺(如A2/O+深度处理)低约20%。附图说明图1示出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图中,1-进水口;2-出水口;3-上层冲孔板;4-下层冲孔板;5-曝气管;6-载体;7-排泥管;8-池底;9-池顶;10-水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在每个污水处理池中只添加相同种类的微生物,然后将添加有不同种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池串联起来,由于不同的污水处理池中添加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因而每个污水处理池针对净化的污染物不同,这样,当污水逐个经过这些污水处理池时,污水处理就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活性污泥法中的混合菌群到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每个污水处理池中单一种类菌群的转变;污水通过逐级净化从而满足了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将一个大的反应池分割成若干个污水处理池,每两个相邻的污水处理池之间第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载体,用于提供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载体,用于提供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载体的冲孔板,所述冲孔板设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板包括上层冲孔板和下层冲孔板,所述载体填装在所述上层冲孔板和所述下层冲孔板之间;所述载体在所述上传冲孔板和下层冲孔板之间的填装量为所述载体占所述上层冲孔板和所述下层冲孔板之间空间总体积的40-7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板为多孔结构,所述冲孔板上的孔的直径为10-20mm,孔间距为10-20mm;所述冲孔板的材质为钢板或塑料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污水处理池的相对的池壁上,并为上下对应位置关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淏
申请(专利权)人:胡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