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瑞金专利>正文

新型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584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属高压放电技术领域,放电介电体采用冷却水冷却,大大降低了温升,高压电极采用不锈钢网或不锈钢弹簧,特殊的外壳封装形式,使得臭氧发生器寿命大大延长,结构更加紧凑,制作容易,外观美观。(*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臭氧发生器本技术属于高压放电
现有的臭氧发生器普遍采用沿面放电型,此型发生器有充惰性气体氖(Ne)或氩(Ar)的玻璃放电管和陶瓷片两种。充气玻璃放电管发生器国外称作臭氧灯,我国邯郸,大连等船舶工业相关单位首先研制了这种产品,但经多年实践检验,该种发生器大多数寿命较短,一般连续工作几百小时后产生的臭氧量即所剩无几了。另一类臭氧陶瓷片资料见于七十年代日本专利文献,鞍山静电研究院与成都正帮公司采用接地极被复封闭陶瓷,高压极防氧化涂膜工艺,一般连续工作温升高,产生的臭氧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且臭氧产量在克级以下,电耗大,作为工业应用产品困难很多。本技术臭氧发生器是一种制造简单且容易,体积小,结构紧凑,产生臭氧浓度高,而且成本低廉,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表示臭氧发生器的主要结构。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臭氧发生器的结构作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所标字母和各数字分别表示如下:a、干燥空气或纯氧气体进口,b、臭氧气体出口,c、冷却水出口,d、冷却水进口,1、外壳,2、环氧树脂填充料,3、放电介电体(采用石英玻璃组成臭氧放电管),4、干燥空气成纯氧气体通道,5、高压电极,6、接地极。附图说明,整个臭氧发生器内部放电介电体3和干燥空气或纯氧气体通道4,用石英玻璃整体加工成臭氧放电管,放电区域石英玻璃厚度为1mm,高压电极5(采用线径为0.3mm,16目有弹性不锈钢网或线径0.4mm,间距4mm的不锈钢弹簧)紧贴内壁放置,接地电极6采用铝泊紧紧包复在放电管的外表面或喷涂导电金属如金属钛等,在高压电极5或接地电极6之间施加高频或中频电压就会在电极5形成沿面放电,目测可见到整体布满电晕。干燥空气中氧气从进口a进入经过气体通道4底部均匀分布的细孔,经过放电电晕区域使得氧气转变为臭氧,从臭氧气体出口端b引出。由于高频沿面放电产生大量热量,冷却水从进口端d进入,从冷却水出口端c处排出,使得臭氧放电管不致产生温升。整个臭氧发生器放电管用upvc管子或阻燃ABS工程塑料管子封装,内部填充环氧树脂3,组成一个整体。本技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采用极不均匀电场形成沿面放电生成臭氧,电耗低,臭氧浓度高,所需电源功率小,电压低,安全裕度大,制作容易,主要的是连续工作寿命较长,可以制作不同臭氧产量的系列臭氧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放电管3和外壳1封装组成,其特征是:放电管紧贴内壁放置高压电极5,外壁包复接地电极6,放电区域石英玻璃厚度为1mm,外壳一侧设置成冷却水进口端d和冷却水出口端c,在外壳顶部设计成干燥空气或纯氧气进口a和臭氧气体出口b,在放电管内部设置干燥空气或纯氧气体通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放电管3和外壳1封装组成,其特征是:放电管紧贴内壁放置高压电极5,外壁包复接地电极6,放电区域石英玻璃厚度为1mm,外壳一侧设置成冷却水进口端d和冷却水出口端c,在外壳顶部设计成干燥空气或纯氧气进口a和臭氧气体出口b,在放电管内部设置干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瑞金
申请(专利权)人:沈瑞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