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峰专利>正文

双螺旋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51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产生臭氧的电子放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双螺旋臭氧发生器。它由电源、高压发生器、导体、电极骨架组成,该骨架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螺旋螺纹,两条螺旋槽内分别缠绕导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工作效率可成倍提高,电极骨架制作简单,形式多样,其几何形状不受限制,且在螺旋槽内缠绕的导体可以随机增长,以达数米至几十米,可以制成大型高效工业化臭氧发生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螺旋臭氧发生器本技术涉及产生臭氧的电子放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双螺旋臭氧发生器。现有臭氧发生器按其放电方法有四种,一是放电针式,该装置要求放电针尖对得很准,否则就不会放电,臭氧发生量很小;二是介质薄板式,该装置要求薄板做的极薄,工艺复杂,且很难做成大型化,臭氧发生量也就难以满足大型化的需要;三是针孔放电式,该装置的两个电极制造工艺复杂,要求精度高,难以有效地做成大型化电极,同时效率也不高;四是管式放电式,该装置除具有第三种放电装置的共同缺点外,还有使用寿命不长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极制造工艺简单、可以制成大型化、且效率高的双螺旋臭氧发生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电源、高压发生器、导体、电极骨架组成,该骨架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螺旋螺纹,两条螺旋槽内分别缠绕导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两导体所受电压相同,并处于平行状态,所以两导体可同时工作,使工作效率成倍提高。电极骨架制作简单,形式多样,其几何形状不受限制,且在螺旋槽内缠绕的导体可以随机增长,以达数米至几十米,所以可以制成大型高效工业化臭氧发生电极,从而很好地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附图图面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由电源1、高压发生器2、导体3、4、骨架5组成,该骨架5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螺旋螺纹,两条螺旋槽内分别缠绕导体3、4,当供给其适当高压时,由于两导-->体间有螺旋齿牙6阻隔,即可产生电子雾,从而电离分子氧,产生臭氧。螺旋齿牙6可以视设备能力和工艺水平而定,即可制成薄状甚至超薄状,也可做得较厚;既可较高,又可低平。当然,齿牙6越薄,导体3、4就可在同等长度的骨架上缠绕的越多,从而效率也越高。本技术的电极骨架5的截面可以是方形、圆形、管形,甚至任何几何形状。其截面积及长度也不受限制。骨架5的材料为膨胀系数小、耐温400℃以上的陶瓷、玻璃、工程塑料或其它可成型的耐热、耐高压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旋臭氧发生器,包括电源(1)、高压发生器(2)、导体(3)(4)、构成电极的骨架(5),其特征在于该骨架(5)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螺旋螺纹,两条螺旋槽内分别缠绕导体(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臭氧发生器,包括电源(1)、高压发生器(2)、导体(3)(4)、构成电极的骨架(5),其特征在于该骨架(5)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峰屈玉俊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峰屈玉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