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7539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3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其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燃料处理系统,通过监测系统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由中央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并控制家居设备的运行,燃料处理系统由燃料活化处理部件依次排列组成。其中燃料活化处理部件包括导流片、整流弹簧、蜂窝陶瓷、若干由导流片与同极相向的两个磁环间隔排列组成的同极共振单元,燃料处理系统利用同极共振加载及其传递处理技术,使燃料进行充分燃烧,同时利用增效载体使燃烧产物发生甲烷化反应和水煤气反应,形成一个链式增燃反应使单位燃料释放更多发热量,并减少污染物的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节气、减排和智能化的优点。

Intelligent control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ing synergistic process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processing, which comprises a central control system, monitoring system and fuel handling system, monitoring system through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running data and environmental data, by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of intelligent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home equipment running on th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is composed of fuel, fuel activation processing unit in turn arrangement. The fuel activation component includes a flow deflector, rectifier spring, honeycomb ceramic, a plurality of two magnetic deflector interval and homopolar opposite homopolar resonance unit arrangement, fuel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resonant loading and transfer homopolar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ke sufficient fuel combustion, the combustion products and the use of synergistic carrier methanation reaction occurred and the water gas reaction, forming a chain reaction of the coal combustion unit fuel releases more heat, and reduce pollutant generation, the invention has advantages of solar term emission reduction and intelli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燃料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飞机等机械设备的流体燃料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染减排是我国确定的一项硬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国严抓硫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下降,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增加,加剧了区域复合型酸雨的恶化趋势。随着氮氧化物排放污染的日趋严重,我国已经加大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十二五”期间,除了节能、二氧化硫减排指标,氮氧化物的排放也列为强制减排指标。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后5年,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削减10%。氮氧化物除了作为一次污染物伤害人体健康外,还是臭氧和酸沉降等二次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也是形成区域细粒子污染和灰霾的重要原因,使我国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能见度日趋下降,灰霾天数不断增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使得我国酸雨污染已经由硫酸型主导,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变,氮氧化物排放已经成为我国酸雨控制的又一重要污染物。大气氮氧化物会影响大气的氧化性,造成光化学污染、二次颗粒物大大增加、灰霾问题等,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全面推行电厂脱硫脱硝,开展机动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是减排的主要举措。汽车、锅炉、窑炉等燃气用户改用石油气、天然气等气态燃料,虽然可以减少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增大了。2010年11月,《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首次公布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明确指出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伴随着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也不断加剧。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发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汽车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也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所以汽车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新能源的意义尤为重大。根据《关于实施国家第四阶段轻型汽油车、两用燃料车和单一气体燃料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自2011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的轻型汽油车、两用燃料车、单一气体燃料车必须符合国Ⅳ标准的要求。提高排放标准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排放标准要求日渐严格,汽车安装三元催化器减少氮氧化物,但三元催化器价格高、使用寿命短,监管困难而造成难以坚持实施,同时如果汽车使用的油品、气品不给力,减排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其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燃料处理系统,通过监测系统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由中央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并控制家居设备的运行,燃料处理系统由燃料活化处理部件依次排列组成。其中燃料活化处理部件包括导流片、整流弹簧、蜂窝陶瓷、若干由导流片与同极相向的两个磁环间隔排列组成的同极共振单元,燃料处理系统利用同极共振加载及其传递处理技术,使燃料进行充分燃烧,同时利用增效载体使燃烧产物发生甲烷化反应和水煤气反应,形成一个链式增燃反应使单位燃料释放更多发热量,并减少污染物的生成,本专利技术具有节气、减排和智能化的优点。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监测系统、燃料处理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通讯模块、存储模块、PLC设备控制模块,通讯模块负责接收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和对外通讯,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分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分析处理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控制指令并将指令发送到PLC设备控制模块,PLC设备控制模块根据指令对相关设备进行控制,储存模块存储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控制指令、控制结果以及系统运行记录;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模块,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汽车各部件和其他各系统中,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和发动机运行情况,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到中央控制系统;燃料处理系统包括封盖、碳钢碳钢外壳、陶瓷管和若干组燃料活化处理部件,陶瓷管相套于碳钢外壳内,若干燃料活化处理部件依次排列在陶瓷管内,封盖位于碳钢外壳两端,其通过高能共振加载使节能环保流体燃料处理器中所有元素的分子处在同相或同频振动的共振状态,然后传递给燃料,使燃料具有电荷云碰撞和同极共振效应,在设定的高温高压或高温场下,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碳链和碳、氢原子电荷云电键裂解、重整,使燃料的长碳链结构裂解为短碳链;燃料活化处理部件包括导流片、整流弹簧、蜂窝陶瓷、若干由导流片与同极相向的两个镀络永磁镀络永磁磁环间隔排列组成的同极共振单元,同极共振单元、蜂窝陶瓷、整流弹簧和另一个导流片依次排列,导流片和整流弹簧都经过电镀特殊金属处理,导流片进行镀锡处理,用于对燃料进行初步脱硫处理;整流弹簧进行镀钼处理,起助燃作用;若干组燃料活化处理部件依次排列并相套于陶瓷管内,陶瓷管相套于管状碳钢碳钢外壳内,两个封盖分别嵌合于管状碳钢碳钢外壳两端或一个封盖嵌合于管状碳钢碳钢外壳一端,另一端一体成型密封,封盖一端具有管状开口,另一端具有环状凹槽,凹槽上套有一条密封塑料圈。所述的传感器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爆燃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所述的导流片是具有聚磁作用的边缘凹凸的圆轮状导流片,对燃料进行径向导流,聚磁作用可以降低两个同极相向的镀络永磁磁环相互排斥的程度,使两个镀络永磁磁环可以近距离靠近并形成同极共振反应,同时凹凸的边缘可以径向导流燃料,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引导燃料扰流,加大燃料的比表面积。所述的同极共振单元中的镀络永磁磁环是铷铁硼镀络永磁磁环,钕铁硼作为稀土永磁材料的一种,具有极高的磁能积和矫顽力,可以形成稳定的磁场,使燃料处理器具有稳定的效果。所述的蜂窝陶瓷和陶瓷管的组成成分包括纳米级的石墨烯、壳聚糖、电气石和铷铁硼磁粉,具有100-300nm的微孔,蜂窝陶瓷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通过石墨烯和壳聚糖可以将燃料分散成小分子团,使燃料与蜂窝陶瓷更充分接触,同时壳聚糖和石墨烯具有丰富的官能团,电气石辐射的远红外射线与燃料分子产生共振,使燃料分子的C—C,C—H键的震动增强,降低燃料的活化能,从而节省燃料,减少CO和NO的排放。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其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在燃料燃烧的之后进行甲烷化反应和水煤气反应,产生链式增燃作用。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其在燃烧的过程中可以调低空气过剩系数、改变燃料的结构和燃烧速率、对燃料极度雾化进行稀薄燃烧,再加上选择性尾端还原反应使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其通过同极共振场效应传递到燃烧系统表面形成的场能互斥层进行离析积碳和阻止新积碳的产生,同时在处理器及炉壁上形成一个场能反射面,阻止热能扩散的功效,进一步提高燃烧系统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导流片和镀络永磁磁环形成同极共振单元,通过高能共振加载等高科技物理手段使燃料处理器中所有元素的分子处在同相或同频振动状态,即共振状态,然后将震动传递给燃料,使燃料具有电荷云碰撞和同极共振效应,在发动机燃烧室中设定的高温高压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监测系统、燃料处理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通讯模块、存储模块、PLC设备控制模块,通讯模块负责接收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和对外通讯,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分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分析处理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控制指令并将指令发送到PLC设备控制模块,PLC设备控制模块根据指令对相关设备进行控制,储存模块存储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控制指令、控制结果以及系统运行记录;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模块,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汽车各部件和其他各系统中,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和发动机运行情况,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到中央控制系统;燃料处理系统包括封盖、碳钢外壳、陶瓷管和若干组燃料活化处理部件,陶瓷管相套于碳钢外壳内,若干燃料活化处理部件依次排列在陶瓷管内,封盖位于碳钢外壳两端,其通过高能共振加载使节能环保流体燃料处理器中所有元素的分子处在同相或同频振动的共振状态,然后传递给燃料,使燃料具有电荷云碰撞和同极共振效应,在设定的高温高压或高温场下,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碳链和碳、氢原子电荷云电键裂解、重整,使燃料的长碳链结构裂解为短碳链;燃料活化处理部件包括导流片、整流弹簧、蜂窝陶瓷、若干由导流片与同极相向的两个镀络永磁磁环间隔排列组成的同极共振单元,同极共振单元、蜂窝陶瓷、整流弹簧和另一个导流片依次排列,导流片和整流弹簧都经过电镀特殊金属处理,导流片进行镀锡处理,用于对燃料进行初步脱硫处理;整流弹簧进行镀钼处理,起助燃作用;若干组燃料活化处理部件依次排列并相套于陶瓷管内,陶瓷管相套于管状碳钢外壳内,两个封盖分别嵌合于管状碳钢外壳两端或一个封盖嵌合于管状碳钢外壳一端,另一端一体成型密封,封盖一端具有管状开口,另一端具有环状凹槽,凹槽上套有一条密封塑料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增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监测系统、燃料处理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通讯模块、存储模块、PLC设备控制模块,通讯模块负责接收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和对外通讯,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分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分析处理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控制指令并将指令发送到PLC设备控制模块,PLC设备控制模块根据指令对相关设备进行控制,储存模块存储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控制指令、控制结果以及系统运行记录;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模块,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汽车各部件和其他各系统中,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和发动机运行情况,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到中央控制系统;燃料处理系统包括封盖、碳钢外壳、陶瓷管和若干组燃料活化处理部件,陶瓷管相套于碳钢外壳内,若干燃料活化处理部件依次排列在陶瓷管内,封盖位于碳钢外壳两端,其通过高能共振加载使节能环保流体燃料处理器中所有元素的分子处在同相或同频振动的共振状态,然后传递给燃料,使燃料具有电荷云碰撞和同极共振效应,在设定的高温高压或高温场下,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碳链和碳、氢原子电荷云电键裂解、重整,使燃料的长碳链结构裂解为短碳链;燃料活化处理部件包括导流片、整流弹簧、蜂窝陶瓷、若干由导流片与同极相向的两个镀络永磁磁环间隔排列组成的同极共振单元,同极共振单元、蜂窝陶瓷、整流弹簧和另一个导流片依次排列,导流片和整流弹簧都经过电镀特殊金属处理,导流片进行镀锡处理,用于对燃料进行初步脱硫处理;整流弹簧进行镀钼处理,起助燃作用;若干组燃料活化处理部件依次排列并相套于陶瓷管内,陶瓷管相套于管状碳钢外壳内,两个封盖分别嵌合于管状碳钢外壳两端或一个封盖嵌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徐权新李慕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保能特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