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凤起专利>正文

混凝土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7439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3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体;第一竖向筋;其预制在混凝土体内;位于混凝土体内,并至少由预制在混凝土体中的预制件形成的灌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还可容纳从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以及与灌浆通道两侧导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也位于混凝土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利用该混凝土墙体结构实现的上下墙体拼装结构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法。

Concrete wal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crete wal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first vertical reinforcement; concrete; precast concrete in the body; in the concrete body, and at least a precast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ody in the form of filling channel; the filling channel also can accommodate second vertical bars extending from the wall bottom up; and grout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channel conduction feeding channel and a discharging channel; the feeding channel and a discharging channel is also located in concret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upper and a lower wall assembling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预制墙体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常见的的一种预制墙体包括多道相互交错的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在钢筋外侧包裹有混凝土体,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都从混凝土体边缘伸出,形成自由端。在施工过程中,上下相邻的两块墙体在结合时,需要将下墙体的竖向钢筋和上墙体的竖向钢筋在其自由端处相互绑扎,然后再进行现场浇筑,这一过程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在绑扎过程中造成位置偏差,造成预制墙体连接不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能够免去上下墙体在拼接时竖向筋绑扎的工序,实现了良好的上下墙体对接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体;第一竖向筋;其预制在混凝土体内;位于混凝土体内,并至少由预制在混凝土体中的预制件形成的灌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还可容纳从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以及与灌浆通道两侧导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也位于混凝土体内。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灌浆通道由如下的结构形成:预制件与第一竖向筋贴合,混凝土体经浇筑包裹在预制件和竖向筋的周围以形成墙体形状,且所述混凝土体的底部设有供预制件抽出的开口,以使得预制件抽出后形成可容纳从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的空间;预制件中具有可将所述空间与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空间与所述连接通道共同构成所述灌浆通道。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预制件为丝杠,丝杠本体预制在混凝土体内并与第一竖向筋贴合,且在丝杠从混凝土体底部旋出后形成所述空间可容纳从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的空间;在丝杠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与出料通道和进料通道导通的连接通道。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丝杠的直径由混凝土体底部自下而上逐渐变小。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进料通道以及与进料通道导通的连接通道位于混凝土体内的下部,所述出料通道以及与出料通道导通的连接通道位于混凝土体内的上部。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出料通道和与其导通的连接通道共同形成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的通道,其中第一出料口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料口的高度。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进料通道与其连通的连接通道在混凝土体中水平设置。可选地或优选地,在形成所述灌浆通道的结构中,所述预制件与第一竖向筋的外侧设置有将预制件与第一竖向筋绑扎固定的装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包括上墙体和下墙体,下墙体和上墙体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楼板以及位于混凝土楼板上的座浆层;下墙体包括下混凝土体和设置在下混凝土体内的第二竖向筋,上墙体包括:上混凝土体;第一竖向筋;其预制在上混凝土体内;位于上混凝土体内,并至少由预制在上混凝土体中的预制件形成的灌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还可容纳从下墙体中经混凝土楼板和座浆层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以及与灌浆通道两侧导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也位于上混凝土体内。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施工方法,该方法利用了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墙体结构,该方法包括:在预制件周围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并在墙体底部留有供预制件从墙体中抽离的开口,将预制件从墙体底部抽离以形成灌浆通道;其中在墙体内还预制有可与所述灌浆通道导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以及将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竖向筋插入灌浆通道中,然后利用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向灌浆通道内灌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墙体结构,通过预制件在构成墙体的混凝土体内预留出一个空间,该空间一方面可容纳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竖向筋,另一方面在混凝土体内还预制了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并使其与所述空间连通,这样,在上下墙体的拼接过程中,只需要将下墙体的竖向筋伸入到空间中,然后沿着各通道向空间内灌浆,就可以实现下墙体和上墙体竖向筋的浇筑,免去的竖向筋的绑扎过程,此外由于空间的位置可以根据预制件的位置预先定好,因此精准度比一一绑扎竖向筋的方式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混凝土墙体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预制件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丝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混凝土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体;2-第一竖向筋;3-第二竖向筋;4-丝杠;5-钢丝;6-空间;7-进料通道;8-出料通道;9-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11-输送通道;12-上墙体;14-混凝土楼板;15-座浆层;121-上混凝土体;122-第一竖向筋;123-灌浆通道;132-第二竖向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使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使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该结构主要由构成墙体主体的混凝土体1、被混凝土体1包裹的第一竖向筋2以及预制在混凝土体1内的预制结构组成。其中,预制结构的主要作用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预制结构用于在混凝土体内形成一个可容纳从下墙体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3的空间。第二方面,预制结构还用于形成可供混凝土浆料导通的通道,以使得灌浆后,将第二竖向筋3也包裹住。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制结构包括预制件,预制件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具体数量根据单元墙体的大小来选择。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预制件的位置。预制件以预定的间隔来排布,只要使其能够与下方墙体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3的位置对应即可。通过在预制件的周围浇筑混凝土,可以形成墙体,但应当注意的是,在浇筑时应该在底部留出供预制件抽出的开口。预制件本体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制件为丝杠4,这样,当混凝土浇筑在丝杠4周围时,混凝土体1内自然会形成与丝杠4表面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当浇筑完毕后,旋转丝杠4就可以将丝杠与混凝土体1分离,以在混凝土体4内形成容纳第二竖向筋3的空间。在一些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不马上拆卸预制件,而是需要运送后统一拆卸,此时丝杠4会因其具有螺纹结构而不会在运输中轻易地掉落。优选地,从混凝土体1的底部开始,丝杠4的直径自下而上逐渐地减小(从图1的空间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好处在于进而更加省力地将丝杠4从混凝土体中旋出。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丝杠4在放置时与第一竖向筋2贴合,为了使得贴合紧密,还可以通过绑扎装置将两者绑扎固定。例如,可以采用钢丝5、铁丝或其他金属丝沿着丝杠和第一竖向筋2的外周面进行缠绕,以使其相对位置紧固不会松散。这样的好处还在于可以竖向筋的位置为参考基准来实现预制件的定位,使得墙体的装配精度更高。至此,已经得到了可容纳第二竖向筋3的空间6,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混凝土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体;第一竖向筋;其预制在混凝土体内;位于混凝土体内,并至少由预制在混凝土体中的预制件形成的灌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还可容纳从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以及与灌浆通道两侧导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也位于混凝土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体;第一竖向筋;其预制在混凝土体内;位于混凝土体内,并至少由预制在混凝土体中的预制件形成的灌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还可容纳从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以及与灌浆通道两侧导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也位于混凝土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通道由如下的结构形成:预制件与第一竖向筋贴合,混凝土体经浇筑包裹在预制件和竖向筋的周围以形成墙体形状,且所述混凝土体的底部设有供预制件抽出的开口,以使得预制件抽出后形成可容纳从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的空间;预制件中具有可将所述空间与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空间与所述连接通道共同构成所述灌浆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为丝杠,丝杠本体预制在混凝土体内并与第一竖向筋贴合,且在丝杠从混凝土体底部旋出后形成所述空间可容纳从墙体下方延伸上来的第二竖向筋的空间;在丝杠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与出料通道和进料通道导通的连接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的直径由混凝土体底部自下而上逐渐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以及与进料通道导通的连接通道位于混凝土体内的下部,所述出料通道以及与出料通道导通的连接通道位于混凝土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起
申请(专利权)人:朱凤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