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接触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6672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接触件组件。接触件具有用于供适配接触件插入并与之导电连接的、母式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具有插口,所述插口有两个以上并且各个插口朝向不同。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于接触件的插接结构具有两个以上的插口并且各插口的朝向不同,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单插口的接触件相比,在使用的时候,适配接触件可以从各个插口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插入至插接结构中并与之接触导电,由此便为插头与插座的多向插合分离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将该接触件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安装以后,则可以实现电连接器的多向插合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接触件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连接器组件中,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插、分均有着单一的固定的方向,即当插头和插座中的一个固定时,另一个必须沿着一个固的方向与其插接或者分离。作为印制板之间的主要电连接部件的电连接器也存在着上述问题。现有的板间连接器通常在规定一个插合方向之后,则分离方向也相应确定,即与插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合与分离仅局限于一个轴线方向。然而,在通讯领域中,随着通讯设备的多样化,功能模块与母板(印制板)之间的连接方式日趋复杂,有时候会出现不单单要求两印制板在一个面上插合分离,而是要求互相平行的两印制板也可以在垂直其板面的方向上插分的情况,即要求连接器具有多向插合分离的功能。而现有的电连接器是不具备上述功能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件,以解决现有连接器无法实现多向插合分离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接触件的接触件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接触件的技术方案是:接触件,该接触件具有用于供适配接触件插入并与之导电连接的、母式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具有插口,所述插口有两个以上并且各个插口朝向不同。该接触件为簧片式接触件,其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簧片,所述插接结构由两簧片的前部构成。所述簧片的前部设有向内隆起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呈带状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插接结构的插口有两个,两插口分别位于接触件的顶部和前部。两簧片的顶部通过顶板互连,所述顶板上设有用于与相应的定位块配合以限制接触件相对于相应的绝缘体前后移动的豁口。簧片与顶板为一体结构,顶板是通过弯折而形成。所述簧片上设有用于与相应绝缘体配合以阻止接触件上下活动的倒刺结构。接触件组件的技术方案是:接触件组件,包括公接触件和母接触件,所述母接触件具有供公接触件插入并与之导电连接的、母式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具有插口,所述插口有两个以上并且各个插口朝向不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接触件的插接结构具有两个以上的插口并且各插口的朝向不同,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单插口的接触件相比,在使用的时候,适配接触件可以从各个插口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插入至插接结构中并与之接触导电,由此便为插头与插座的多向插合分离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将该接触件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安装以后,则可以实现电连接器的多向插合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接触件在绝缘体上的第一安装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接触件在绝缘体上的第二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接触件组件的实施例1中的公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接触件组件的实施例2中的公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现有技术中,之所以会出现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与插座仅能单向的插合与分离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插头和插座中所用到的接触件导致的,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因为母式接触件的插接结构(插接孔、插接槽、插接缝等)仅有一处插口,当与适配接触件配合时,适配接触件仅能从插接结构的单一插口以单一的路径插入。因此,如果想要解决电连接器的无法实现多向插合分离的问题,则不得不首先考虑到对接触件的结构的更改。本专利技术便是从接触件的结构着手,通过重新设计接触件的结构形式,为解决电连接器无法实现多向插合分离提供解决方案。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实施例1,如图所示,该接触件为簧片式接触件,此处称簧片式接触件,主要是为了与棒状的带插孔的孔式接触件区分,该簧片式接触件整体是通过冲压、冲裁而成,其主要构成部分有两簧片11以及连接在两簧片11的顶部之间的顶板12,此处称顶板12,实际上是为了成型两簧片11,将基材进行弯折时所形成的弯折部构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的情况下,顶板12与至少一个簧片11之间还可以是焊接的结构。两簧片11并列设置,它们的前部一起构成了一个用于供适配接触件插入并与之导电连接的插接结构,显然,该插接结构为母式的插接结构,即当与适配接触件进行插接时,该插接结构是供适配接触件插入,而非插入至适配接触件之中。顶板12上设有豁口121,该豁口121是通过在顶板12上冲裁而形成,其作用与相应的定位块配合以限制接触件相对于相应的绝缘体前后移动,关于豁口121的具体作用方式,下文中将会结合图2,以接触件的使用例来进行详细介绍。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簧片11的前部都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向内隆起的带状结构111,该带状结构111构成了用于与适配接触件的插入的部分接触并导电的接触部。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簧片11上的接触部有两个,两个接触部前后并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带状结构111的接触部是通过在基材上冲裁而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制造工艺稍加复杂的情况下,接触部还可以是另外单独制作,之后以焊接方式固定在簧片11上的结构。另外,除了带状结构以外,接触部还可以采用凸起式的结构,这种凸起式的结构可不必要求将基材裁开,而仅仅是通过冲压使簧片向内鼓起,形成泡状结构即可。如图1所示,簧片11的前部,即形成插接结构的部分,其顶部、前部以及底部均是没有封闭的,顶板12并没有延伸至簧片11的前端,由此使得插接结构的顶部、前部以及底部均具备了作为插口101、供适配接触件插入的条件。由此便使得插接结构形成了不同方向上的插口,插口101的数量可选择性的采用两个,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三个插口全部启用。这样当与适配接触件插接时,插口101的数量即等于可选择的插接路径的数量。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簧片11的后下部设置了引脚13,引脚13用于与相应的印制板配合使用,以使该接触件被应用于板载连接器中,在使用时,印制板会给从插接结构下部开口插入适配接触件造成干涉,因此仅考虑将插接结构的前部开口以及顶部开口作为插口使用,即在本实施例中,插接结构仅有两个插口101。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这种布置结构的两插口,在使用时,适配接触件不仅可以选择性的从两个插口插入,而且插合后还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浮动,例如,可以上下浮动和前后浮动。上文中已经提到,顶板12上的豁口121是为了与相应的定位块配合以限制接触件相对于相应的绝缘体前后移动,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接触件除了不能前后移动以外,其当然也不能上下移动,否则当与适配接触件插接时,则会导致该接触件位置发生变化,造成插接不可靠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簧片的下侧被设为了具有与相应绝缘体挡止配合的功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簧片上设置倒刺结构,通过倒刺结构与相应绝缘体中的槽的配合来实现对接触件的固定。图2、3分别从不同视角下显示了该实施例中接触件的一种使用例,以此来更加清楚的对接触件的该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图2、3显示的是该实施例的使用例的爆炸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处使用该接触件的连接器为板载连接器,除了接触件以外,其构成部分还包括绝缘体21、定位块22和导销23。绝缘体21上设有接触件安装槽211和定位块安装槽212,接触件安装槽211为前后贯通、开口朝下的通槽,其左右两侧的槽壁上还设有前后延伸的导槽213,接触件自后向前的装入至相应的接触件安装槽中后,其顶板上的豁口正对绝缘体上的定位块安装槽212,定位块22卡入至定位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接触件组件

【技术保护点】
接触件,该接触件具有用于供适配接触件插入并与之导电连接的、母式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具有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有两个以上并且各个插口朝向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1 CN 201610197754X1.接触件,该接触件具有用于供适配接触件插入并与之导电连接的、母式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具有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有两个以上并且各个插口朝向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该接触件为簧片式接触件,其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簧片,所述插接结构由两簧片的前部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的前部设有向内隆起的接触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呈带状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的插口有两个,两插口分别位于接触件的顶部和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杨扬吴志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