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6918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涉及养蚕用具技术领域。这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包括方格簇,所述方格簇至少有一边含有盐酸肾上腺素,待5龄蚕上蔟时即接触到该盐酸肾上腺素,起到了缓解蚕体麻痹,收缩蚕体肌肉,逐步恢复机能,达到蚕体有力吐丝结茧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养殖户不能及时发现5龄蚕中有机氮农药杀虫双的毒性从而影响养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蚕用具
,尤其是一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
技术介绍
中秋蚕为秋蚕养殖的重点,此时气候较适合于蚕生长发育与桑树生长。但是目前全国多数桑田面临稻田的包围,而近年来稻田螟虫和中卷叶虫的发生量大和危害期延长,稻田治虫量和治虫次数明显增多,桑蚕食用了受污染的桑叶导致中秋蚕农药中毒的现象增多,直接影响到中秋蚕的养殖。中秋蚕农药中毒,十多种农药包括有机氮、有机磷、菊酯类农药综合作用的结果,尤以杀虫双中毒为重,杀虫双对家蚕有极强的胃毒、触杀、熏蒸作用,杀虫双小颗粒在通过空气传播到桑树上,桑叶吸收收到污染,蚕在食下被污染的桑叶一般经过3~5天的积累过程,才出现中毒症状,一般出现中毒症状先发生在4龄第3、4天,普遍发生在5龄第3天以后。5龄蚕蚕体受杀虫双中毒后,中毒轻的仍能上蔟,但上蔟后有吐平板丝,结畸形茧和不结茧现象;中毒严重者则瘫痪6~7天后干瘪而死,尸体不腐烂。这样养殖户不仅不能在桑蚕上蔟前及时发现桑蚕已中毒并采取防治措施来减少中毒情况的蔓延及治疗,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桑蚕上蔟后不但颗粒无收,反而污染了和浪费了方格簇,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它可以解决养殖户不能及时发现5龄蚕中有机氮农药杀虫双的毒性从而影响养殖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包括方格簇,所述方格簇至少有一边含有盐酸肾上腺素。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方格簇至少有一边和最靠近所述边的1~3排方格含有盐酸肾上腺素。进一步的:所述方格簇通过浸泡在浓度为1mg/ml的盐酸肾上腺素溶液中,浸泡25s~50s,再干燥而得。进一步的:所述盐酸肾上腺素采用喷施的方式覆于所述方格簇,喷施浓度为1mg/ml,喷施2次~5次,每次都待干燥之后再喷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盐酸肾上腺素可迅速缓解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方格簇的一边及靠近所述边的1~3排方格通过浸泡或者喷施的方式使其含有盐酸肾上腺素,待5龄蚕上蔟时即接触到该盐酸肾上腺素,起到了缓解蚕体麻痹,收缩蚕体肌肉,逐步恢复机能,达到蚕体有力吐丝结茧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避免了人工对中毒的蚕体进行盐酸肾上腺素的施用,节省了宝贵的防治时间和大量的人力、财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一:一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包括常规的纸板方格簇,所述方格簇有一边通过在浓度为1mg/ml的盐酸肾上腺素溶液中,先浸泡50s,再干燥而得。5龄蚕上蔟时,将该含有盐酸肾上腺素的一边放在下面,蚕体通过该边上蔟,在上蔟时即接触到盐酸肾上腺素,起到了解毒,缓解蚕体麻痹,收缩蚕体肌肉,逐步恢复机能,达到蚕体有力吐丝结茧的作用。实施例二:将方格簇的一边和靠近所述边的1~3排方格浸泡在浓度为1mg/ml的盐酸肾上腺素溶液中25s,其余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三:一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包括常规的纸板方格簇,将方格簇的一边喷洒5次浓度为1mg/ml的盐酸肾上腺素溶液,每次都待干燥之后再喷施。5龄蚕上蔟时,将该含有盐酸肾上腺素的一边放在下面,蚕体通过该边上蔟,在上蔟时即接触到盐酸肾上腺素,起到了解毒,缓解蚕体麻痹,收缩蚕体肌肉,逐步恢复机能,达到蚕体有力吐丝结茧的作用。实施例四将方格簇的一边和靠近所述边的1~3排方格喷洒5次浓度为1mg/ml的盐酸肾上腺素溶液,其余同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包括方格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簇至少有一边含有盐酸肾上腺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包括方格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簇至少有一边含有盐酸肾上腺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结茧专用方格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簇至少有一边和最靠近所述边的1~3排方格含有盐酸肾上腺素。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桑蚕结茧专用方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绍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环江长达方格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