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4600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该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并根据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接着将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根据吸能装置的待安装空间,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自动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进而减轻了用户设计吸能装置的工作负担,缩短了吸能装置的生产周期,降低了吸能装置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轨道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在强烈的冲击载荷作用下,车辆的结构会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发生脱轨、翻滚、爬车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从而导致车内人员的伤亡。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轨道车辆的头车的一端设置一吸能装置,该吸能装置可以有效缓冲并吸收列车碰撞时所产生的动能,从而减少车辆载人区结构的变形量,进而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但是,现有的吸能装置都是设计者根据不同的设计参数单独进行设计,一旦设计完成之后,其本身的尺寸结构和吸能参数也将固定,不能根据设计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当吸能装置的尺寸或者吸能参数发生变化时,用户就得从头开始重新设计吸能装置,这样使得整个吸能装置的设计过程非常耗时耗力,进而提高了吸能装置的制造成本。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快速生成吸能装置,同时降低设计者的劳动量成为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吸能装置需要根据不同的待安装空间设计不同的吸能装置造成吸能装置的设计费时费力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可选地,上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具体包括:对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得到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其中,所述吸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竖直方向并联分布;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每个第一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与每个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相加之和。可选地,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纵向并联分布,且所述第二吸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能梁的长度;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任一个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可选地,上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可选地,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得到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并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接着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模块,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其中,所述吸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可选的,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竖直方向并联分布;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每个第一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与每个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相加之和。可选的,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纵向并联分布,且所述第二吸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能梁的长度;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任一个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通过服务器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并根据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接着将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即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根据吸能装置的待安装空间,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自动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进而减轻了用户设计吸能装置的工作负担,缩短了吸能装置的生产周期,降低了吸能装置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具体包括:对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得到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其中,所述吸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卉子李明高伊召峰高峰张庆刚范乐天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