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无碱金属离子体系合成β沸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52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无碱金属离子体系中合成β沸石的方法,该方法以工业级的气相二氧化硅为硅源,拟薄水铝石为铝源,将其加入到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中混合均匀,于120~160℃晶化6~14天。该反应体系具有如下摩尔比组成:SiO↓[2]/Al↓[2]O↓[3]=15~∞,(TEA)↓[2]O/SiO↓[2]=0.07~0.20,H↓[2]O/SiO↓[2]=3.0~10.0。该方法不仅成功解决了直接用水热法合成β沸石硅铝比范围窄的难题,将SiO↓[2]/Al↓[2]O↓[3]拓宽至15~∞的范围,而且合成的β沸石经焙烧后可直接作为催化剂使用,省除了离子交换步骤,提高了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碱金属离子体系合成β沸石本专利技术属于沸石分子筛合成
,提出在无碱金属离子体系中合成β沸石的新方法。β沸石由美国Mobil公司于1967年用经典的水热晶化法首次合成(USP3,308,069)。该沸石是唯一具有三维十二元环孔道结构的高硅沸石,由于其独特的拓扑结构和良好的热以及水热稳定性,β沸石在烃类裂解、异构化、烷烃芳构化、烯烃烷基化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常见的β沸石合成方法中,大多采用硅溶胶、硅胶颗粒、水玻璃、白炭黑等含有碱金属离子的硅源。碱金属离子的存在,不仅使水热晶化过程容易产生ZSM-5或丝光沸石等杂晶,并且在这样的体系下合成得到的β沸石硅铝比范围非常有限,尽管投料时SiO2/Al2O3范围较大:10~200,但生成的β沸石的SiO2/Al2O3一般在15~80之间,因而人们往往采取酸脱铝、水蒸汽处理等方法对β沸石的酸性进行改性来满足不同催化反应对酸性的要求,但以牺牲β沸石的结晶性能和择形作用为代价。另外,在含有碱金属离子体系中合成得到的β沸石需要进行离子交换才能用于酸催化反应。离子交换不仅操作繁琐,并且由于β晶粒较小,一次交换的收率一般为85%,而钠型的β沸石往往需要铵交换2~3次再经焙烧而成氢型才能使用,因而离子交换过程对样品产生一定损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无碱金属离子体系中合成β沸石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iO2/Al2O3范围大的β沸石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焙烧后可直接作为催化剂使用的β沸石的合成方法。-->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 在无碱金属离子条件下,将四乙基氢氧化铵、铝源如拟薄水铝石或Al2O3和工业级的气相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升温维持一定时间,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在120~160℃晶化6~14天,晶化完毕经抽滤、洗涤、100℃干燥,即得β沸石,氢型β可由干燥产品经550℃焙烧6小时直接制得。合成β沸石时,所用物料应达到如下的摩尔比范围:SiO2/Al2O3=15~∞(TEA)2O/SiO2=0.07~0.20H2O/SiO2=3.0~10.0在检测范围内,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合成的β沸石SiO2/Al2O3高达2000。若原料纯度高,则SiO2/Al2O3可进一步提高。在反应混合液中不加入铝源,得到全硅β沸石产物。上述合成反应中的铝源为拟薄水铝石,价廉易得。上述合成反应较好的晶化温度是135~145℃,晶化时间是8~12天。上述合成反应中的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可以适当升温至70~85℃,维持20~40分钟。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中,β沸石产物由于不含有碱金属离子,所以经焙烧后可直接作为催化剂使用。用现有合成技术得到的β沸石由于SiO2/Al2O3范围窄,酸性较强,通常采用酸脱铝、水蒸汽处理等方法对β沸石的酸性进行改性;另外,在含有碱金属离子体系中合成得到的β沸石需要进行离子交换才能用于酸催化反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合成的β沸石SiO2/Al2O3可达15~∞范围,不用进行改性就能满足不同催化反应对酸性的要求,而且合成的β沸石经焙烧后可直接作为催化剂使用,可见本专利技术比现有技术更加具有优越性。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列举实施例。-->实施例1将8.0g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25wt%)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取0.33g拟薄水铝石(51wt% Al2O3)溶解后再加入2.0g气相二氧化硅混合,剧烈搅拌30分钟,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升温至75℃维持一定时间,一般30分钟左右,转入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40℃晶化12天,得到β沸石产物,化学分析测定其SiO2/Al2O3=17.9。实施例2将4.0g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25wt%)加入到8.0ml去离子水中,取0.22g拟薄水铝石(51wt% Al2O3)溶解后再加入2.0g气相二氧化硅混合,剧烈搅拌20分钟后升温至85℃维持约20分钟,转入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50℃晶化8天,得到β沸石产物,化学分析测定其SiO2/Al2O3=27.7。实施例3将5.0g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25wt%)加入到7.0ml去离子水中,取0.11g拟薄水铝石(51wt% Al2O3)溶解后再加入2.0g气相二氧化硅混合,剧烈搅拌30分钟后升温至80℃维持约30分钟,转入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30℃晶化10天,得到β沸石产物,化学分析测定其SiO2/Al2O3=53.6。实施例4将6.0g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25wt%)和0.033g拟薄水铝石(51wt%Al2O3)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取2.0g气相二氧化硅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剧烈搅拌30分钟,升温至70℃维持约40分钟,转入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40℃晶化10天,得到β沸石产物,ICP分析测定其SiO2/Al2O3=189。实施例5将8.0g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25wt%)和0.011 g拟薄水铝石(51wt%Al2O3)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取2.0g气相二氧化硅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剧烈搅拌30分钟后升温至80℃维持约35分钟,转入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35℃-->晶化12天,得到β沸石产物,ICP分析测定其SiO2/Al2O3=506。实施例6将8.0g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25wt%)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0 g气相二氧化硅,剧烈搅拌30分钟,升温至75℃维持约40分钟,转入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45℃晶化12天,得到全硅β沸石产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碱金属离子体系合成β沸石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气相二氧化硅、铝源、四乙基氢氧化铵和水组成的反应混合液搅拌均匀,适当升温维持,在无碱金属离子体系中晶化6~14天,晶化温度120~160℃,反应体系具有如下摩尔组成:SiO↓[2]/Al↓[2]O↓[3]=15~∞,(TEA)↓[2]O/SiO↓[2]=0.07~0.20,H↓[2]O/SiO↓[2]=3.0~10.0。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无碱金属离子体系合成β沸石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气相二氧化硅、铝源、四乙基氢氧化铵和水组成的反应混合液搅拌均匀,适当升温维持,在无碱金属离子体系中晶化6~14天,晶化温度120~160℃,反应体系具有如下摩尔组成:SiO2/Al2O3=15~∞,(TEA)2O/SiO2=0.07~0.20,H2O/SiO2=3.0~10.0。2  一种无碱金属离子体系合成β沸石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气相二氧化硅、四乙基氢氧化铵和水组成的反应混合液搅拌均匀,升温维持,在无碱金属离子体系中晶化6~14天,晶化温度120~160℃,反应体系具有如下摩尔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万平李全芝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