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288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它包括Ube2v1蛋白。基于构建的Ube2v1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细胞株和裸鼠实验结果表明,Ube2v1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没有功能的Ube2v1通过结合Ube2N降解去乙酰化酶Sirt1,从而削弱Sirt1对组蛋白H4K16位点的去乙酰化作用,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在结直肠癌细胞中添加NSC697923化合物,Ube2v1对去乙酰化酶Sirt1的降解作用明显减弱。结果表明Ube2v1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的标志物,且NSC697923可以应用于制备抗结直肠癌转移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泛素结合酶,尤其涉及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Ube2v1及其新用途,属于生物医学

技术介绍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由泛素(ubiquitin,Ub)、泛素活化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E1)、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protein,E2)、泛素-蛋白连接酶(ubiquitin-protein ligase,E3)、26S蛋白酶体和泛素解离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等组成,其对靶蛋白的降解是由各个组分承担相应功能的一种级联反应。简而言之,泛素首先在E1催化下获得活性,E1-泛素结合的中间体再将泛素转移给E2,形成E2-泛素中间体;最后,E3s可以直接或间接与底物结合,促使泛素从与E2s转移到靶蛋白上;当第一个泛素分子连接到靶蛋白上后,另外一些泛素分子在E3s的催化下相继与底物相连的泛素分子的残基相连,形成一条多聚泛素链;完成泛素化的靶蛋白被展平进入26S蛋白酶体,在蛋白酶体的催化中心中被降解,同时泛素分子可被DUBs从底物上水解下来,重复利用。由泛素系统控制的蛋白质降解,不单可以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它也是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方式。泛素系统控制的蛋白质降解还对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生长、免疫功能等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泛素系统异常导致底物蛋白降解或功能的障碍,与许多疾病如炎症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泛素结合酶(E2s)是组成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重要成分。在泛素化过程中,E2必须在E1和E3之间穿梭往返运行,E1和E3通过相同的基序与E2连接。为了保证在激活的泛素与数量巨大的E3之间得到平衡的分布,需要多个E2异构体。泛素结合酶E2种类很多,分子量在14-35kDa之间,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哺乳动物中所有的E2都含有一个保守的大约150个氨基酸的核心结构域,在结构域的中央是决定E2活性的半胱氨酸残基,位于蛋白表面浅的裂隙内。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迄今,其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泛素结合酶E2s在肿瘤包括结直肠癌中的角色也逐渐被人们重视。泛素结合酶E2变体1(Ube2v1)属于泛素结合酶E2变体家族,它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Ube2v1蛋白属于泛素结合酶E2变体蛋白家族,该家族蛋白的序列与其它泛素结合酶相似,但是它们缺少了决定E2活性的半胱氨酸残基,因而不具有泛素结合酶的活性。它的功能意义如何还存在许多的疑问。有研究表明,Ube2v1可通过Lys-63结合Ube2n形成异源二聚体,形成非典型多聚泛素化链,进而通过激活MAP3K7/TAK1复合物活化NF-kappa-B和MAPK通路,从而调控炎症基因的表达。这种类型的多聚泛素化链还能激活IKK,不经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蛋白。同时,Ube2v1可以通过IL1B,TNF,TRAF6以及TRAF2分子激活NF-kappa-B通路。此外,它在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激活,控制细胞周期和分化,DNA损伤后的细胞修复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Ube2v1在肿瘤包括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结直肠癌药物的不足,通过对ube2v1深入研究,表明Ube2v1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并且Ube2v1可通过自噬途径调控EMT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转移。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和研究,表明Ube2v1可作为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或者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或筛查的试剂盒成分。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Ube2v1在针对性和靶细胞特异性的结直肠癌转移的防治药物。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它包括Ube2v1蛋白。一种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或筛查的试剂盒,它包括Ube2v1蛋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或筛查的试剂盒,所述的Ube2v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Met-Ala-Ala-Thr-Thr-Gly-Ser-Gly-Val-Lys-Val-Pro-Arg-Asn-Phe-Arg-Leu-Leu-Glu-Glu-Leu-Glu-Glu-Gly-Gln-Lys-Gly-Val-Gly-Asp-Gly-Thr-Val-Ser-Trp-Gly-Leu-Glu-Asp-Asp-Glu-AspMet-Thr-Leu-Thr-Arg-Trp-Thr-Gly-Met-Ile-Ile-Gly-Pro-Pro-Arg-Thr-Ile-Tyr-Glu-Asn-Arg-Ile-Tyr-Ser-Leu-Lys-Ile-Glu-Cys-Gly-Pro-Lys-Tyr-Pro-Glu-Ala-Pro-Pro-Phe-Val-Arg-Phe-Val-Thr-Lys-Ile-Asn-Met-Asn-Gly-Val-Asn-Ser-Ser-Asn-Gly-Val-Val-Asp-Pro-Arg-Ala-Ile-Ser-Val-Leu-Ala-Lys-Trp-Gln-Asn-Ser-Tyr-Ser-Ile-Lys-Val-Val-Leu-Gln-Glu-Leu-Arg-Arg-Leu-Met-Met-Ser-Lys-Glu-Asn-Met-Lys-Leu-Pro-Gln-Pro-Pro-Glu-Gly-Gln-Cys-Tyr-Ser-Asn。序列表如SEQ ID NO 1所示。一、专利技术提供Ube2v1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的实验研究申请人用Ube2v1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及其对照分别注射入裸鼠尾静脉,制作裸鼠肺转移模型。通过测量结直肠癌细胞转移后两组小鼠的肺重和体重,镜下观察肺组织中转移灶的大小,进一步确认Ube2v1是否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该实验的结果图1至图4,RT-PCR的结果显示39对临床结直肠癌标本中Ube2v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IHC的结果显示在89对临床结直肠癌标本中Ube2v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远端转移的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TNM IV的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TNM I的组织。应用PrognoScan(http://www.prognoscan.org/)软件在公共基因表达谱中预测出Ube2v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病人生存率远低于Ube2v1低表达的病人。另外如图5至图6结果显示,在裸鼠中皮下注射Ube2v1稳定过表达结直肠癌细胞株及其对照株,1个月后摘取裸鼠皮下瘤,比较发现Ube2v1过表达组的瘤较对照组的瘤体积相比明显较大。另外,图5至图6结果显示,在注射了Ube2v1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的裸鼠在2个月后,与对照相比,肉眼观其肺组织上转移灶点明显多于对照组,其肺重比体重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我们镜下观察HE的切片中两组小鼠肺组织的转移灶点的大小并计数,过表达Ube2v1结直肠癌细胞的小鼠肺部转移灶点数目明显多于对照,且灶点范围更大伴有大面积的坏死。以上结果表明Ube2v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610564412.html" title="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Ube2v1蛋白。

【技术特征摘要】
1.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Ube2v1蛋白。2.一种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或筛查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Ube2v1蛋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结直肠癌或人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或筛查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be2v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Met-Ala-Ala-Thr-Thr-Gly-Ser-Gly-Val-Lys-Val-Pro-Arg-Asn-Phe-Arg-Leu-Leu-Glu-Glu-Leu-Glu-Glu-Gly-Gln-Lys-Gly-Val-Gly-Asp-Gly-Thr-Val-Ser-Trp-Gly-Leu-Glu-Asp-Asp-Glu-AspMet-Thr-Leu-Thr-Arg-Trp-Thr-Gly-Met-Ile-Ile-Gly-Pro-Pro-Arg-Thr-Ile-Tyr-Glu-Asn-Arg-Ile-Tyr-Ser-Leu-Lys-Ile-Glu-Cys-Gly-Pro-Lys-Tyr-Pro-Glu-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明沈彤蔡令栋李师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