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保健品或药物的植物提取物,是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提取物按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是由上述药物植物混合后制备的提取物,或者是先分别制备上述药物提取物再将各种提取物混合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是滴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其他常规药物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取物制备工艺十分简单,结合中医药理论及多年的临床经验,组方更为科学合理,治疗针对性强,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中成药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养阴,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属补法。补阴法常用于治疗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两目干涩,眩晕,耳鸣,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胃中灼热等。不同脏腑的阴虚证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阴法有补心阴、补肺阴、补胃阴、补肝阴、补肾阴等。常用地黄、龟版、天冬、麦冬、百合、熟地、知母、山萸肉等药物为主组成方剂。临床上具体使用补阴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因实热或感受外邪时所致的发热、口渴、自汗出等病证,不适宜用本法治疗。②因温燥药易伤阴液,故阴虚证忌用温燥药物。治疗学术语。系补法之一。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指用补阴药物治疗阴虚证的方法。阴虚多与心肺肝肾四脏相关,应辨证施治。如心阴虚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阴虚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肝阴虚症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手足蠕动,肢体麻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遗精,五心烦热,盗汗潮热,颧红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化痰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痰而导致的多种上疾患。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气.清热.燥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用。润肺止咳是指使用养阴润肺中药治疗阴虚咳嗽,也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效果。咳嗽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咳嗽是人体一种保护性防御功能。通过咳嗽,可以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或侵入气管内的异物。仅有咳嗽而无痰的称为干咳,可见于多种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效确切的用于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保健品或药物的植物提取物配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利用上述配方和制备方法制备的植物提取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制备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药物的植物提取物,是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提取物,所述混合物是由各植物混合后制备的提取物,或者是分别制备各药物提取物再将各种提取物混合制成。所述由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植物混合后制备的提取物的方法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植物,加水或乙醇浸泡,再用水或乙醇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即得。所述山药、虎杖、黄连和丹参植物混合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百合5%~90%、地黄5%~90%、麦冬5%~90%、玄参5%~90%、川贝母5%~90%、当归5%~90%、白芍5%~90%、桔梗5%~90%、半夏5%~90%和甘草5%~90%。;更优选的重量百分比为:百合5%~30%、地黄5%~20%、麦冬5%~30%、玄参5%~20%、川贝母5%~30%、当归5%~20%、白芍5%~30%、桔梗5%~290%、半夏5%~20%和甘草5%~20%。所述加水或乙醇浸泡的加水量优选为混合物体积5~20倍量的水或乙醇,浸泡时间优选1~4h,提取次数1~5次,每次提取0.5~3小时。所述提取液过滤之前还可先在20-80℃条件下先将提取液放置一段时间,再用50-300目纱布过滤。本步骤更有利于提高制备的提取物的纯度,进而提高药效。所述分别制备各提取物的方法为:所述用水或乙醇提取各药物前可先将药材制成粗粉,再加入其体积8~10倍量的水进行提取,浸泡时间1~1.5小时,提取次数2~3次,每次提取0.5~2小时,将提取液合并,浓缩成干浸膏,即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提取工艺中,介质乙醇或水与被提原料的比例采用本领域的习惯做法,即乙醇或水的用量单位为体积单位,被提原料的用量单位为重量单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是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的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可以是滴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其他任何已有的药物制剂。所述滴丸剂主要是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与PEG4000制成。优选的方案是提取物的混合物与辅料按1:3的重量比例混合,再熔融,滴入冷却剂液体石蜡中制成,更具体的制备工艺可参考现有技术中滴丸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片剂主要是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与淀粉制成,优选方案是提取物的混合物与淀粉按1:1的重量比例混合,加水适量后整粒,再加入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压片、包衣制成,更具体的制备工艺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所用原料:药材购自广州清平药材市场。实施例1分别将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粉碎成20目粗粉。将粉碎百合2kg、地黄2kg、麦冬2.5kg、玄参2kg、川贝母2.5kg、当归2kg、白芍2.5kg、桔梗2kg、半夏2kg和甘草2.5kg混合后用水回流提取,加溶剂10倍量,浸泡时间1小时,提取次数3次,每次2小时,将提取液浓缩至干浸膏即得;将混合提取物与PEG4000按1:3的比例混合,再熔融,滴入冷却剂液体石蜡中制成滴丸。该制剂的用量为每天两次,每次0.5g,口服。实施例2分别将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粉碎成20目粗粉。将粉碎百合2kg、地黄2kg、麦冬2.5kg、玄参2kg、川贝母2.5kg、当归2kg、白芍2.5kg、桔梗2kg、半夏2kg和甘草2.5kg混合后用10%乙醇回流提取,加溶剂6倍量,浸泡时间2小时,提取次数2次,每次1小时,将提取液浓缩至干浸膏即得;将混合提取物与PEG4000按1:3的比例混合,再熔融,滴入冷却剂液体石蜡中制成滴丸。该制剂的用量为每天两次,每次0.5g,口服。实施例3分别将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粉碎成20目粗粉。将粉碎百合2kg、地黄2kg、麦冬2.5kg、玄参2kg、川贝母2.5kg、当归2kg、白芍2.5kg、桔梗2kg、半夏2kg和甘草2.5kg混合后用20%乙醇回流提取,加溶剂7倍量,浸泡时间3小时,提取次数3次,每次1.5小时,将提取液浓缩至干浸膏即得;将混合提取物与与淀粉按1:1的比例混合,加水适量后整粒,再加入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压片、包衣制成。该制剂的用量为每天两次,每次3片,口服。实施例4分别将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粉碎成20目粗粉。将粉碎百合2kg、地黄2kg、麦冬1.5kg、玄参2kg、川贝母1.5kg、当归2kg、白芍1.5kg、桔梗2kg、半夏2kg和甘草1.5kg混合后用30%乙醇回流提取,加溶剂8倍量,浸泡时间4小时,提取次数4次,每次2小时,将提取液浓缩至干浸膏即得;将各药材提取物与PEG4000按1:3的比例混合,再熔融,滴入冷却剂液体石蜡中制成。该制剂的用量为每天两次,每次0.5g,口服。实施例5分别将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粉碎成20目粗粉。将粉碎百合3kg、地黄1kg、麦冬2.5kg、玄参2kg、川贝母2.5kg、当归2kg、白芍1.5kg、桔梗1kg、半夏2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提取物,所述混合物是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混合后制备的提取物,或者是先分别制备各药物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再将各提取物混合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提取物,所述混合物是由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混合后制备的提取物,或者是先分别制备各药物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再将各提取物混合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植物混合后制备提取物的步骤为:各植物,加水浸泡,再用水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即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植物混合的质量百分比为:百合5%~90%、地黄5%~90%、麦冬5%~90%、玄参5%~90%、川贝母5%~90%、当归5%~90%、白芍5%~90%、桔梗5%~90%、半夏5%~90%和甘草5%~90%;百合、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半夏和甘草加水或乙醇浸泡的用量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林芳,王亚囡,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弘泰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