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种苗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37289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竹种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初代培养步骤、继代培养步骤和生根培养步骤,其中的生根培养步骤为:取继代培养所得的丛生苗分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得到芦竹生根苗;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NAA 0.1‑0.3mg·L‑1+蔗糖15‑25g·L‑1+活性炭0.5‑3g·L‑1,pH 5‑5.8。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特殊配方的生根培养基对采用现有常规方法获得的继代丛生苗进行生根培养,在培养时间≥7d时,即可达到90%以上的生根率,而且每株长根3‑5条,根长2‑4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具体涉及芦竹种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芦竹(Arundo donax)禾本科、芦竹属多年生植物,具发达根状茎,秆粗大直立、坚韧,具多数节,常生分枝,可用于饲料、乙醇、造纸、发电和环境修复等多种行业。现有芦竹繁殖有播种、分株、扦插等方法,一般以分株方法为主;通常是早春时用快揪沿植物四周切成有4-5个芽一丛,然后移植;这种方法繁殖速度慢、种苗易带毒,且劳动强度大、运输不便,造林成本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种苗供应紧缺的问题,不利于芦竹的产业化生产。相对于传统的方法,利用组培技术对芦竹进行繁殖,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整齐一致的无病毒种苗,种苗生长优势明显,是芦竹种苗产业化繁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公开号为CN10322972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芦竹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愈伤组织的诱导:将芦竹组织接种于2,4-D1.0~5.0mg/l培养基中,接种后暗培养3d,然后于光周期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培养;(2)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将愈伤组织接种于含2,4-D5.0mg/l培养基中;(3)愈伤组织植株再生: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IBA0.5mg/l和6-BA5.0mg/l;(4)壮芽培养;(5)生根培养:壮芽后植株接种于MS添加NAA0~0.5mg/L的培养基中生根;(6)移栽。该专利技术建立了一种利用芦竹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方法,使用培养基配方较为简单,但其培养时间较长,仅生根培养这一步骤就需要培养1个月左右才能达到90%的生根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根时间短且生根率高的芦竹种苗的培育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芦竹种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初代培养步骤、继代培养步骤和生根培养步骤,其中:所述的生根培养步骤为:取继代培养所得的丛生苗分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得到芦竹生根苗;其中: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NAA 0.1-0.3mg·L-1+蔗糖15-25g·L-1+活性炭0.5-3g·L-1,pH 5-5.8。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特殊配方的生根培养基对采用现有常规方法获得的继代丛生苗进行生根培养,在培养时间≥7d时,即可达到90%以上的生根率(判定得到芦竹生根苗的基准与现有技术中其它植株进行生根培养时得到生根苗的要求相同,具体可以是当丛生苗长出1-2cm的完整根系时即认定得到芦竹生根苗),而且每株长根3-5条,根长2-4cm。上述培育方法的生根培养步骤中,进行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优选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15h/d,光照强度为40±5μmol·m-2·s-1;进一步优选为:温度为25±3℃,光照时间为10-12h/d,光照强度为40μmol·m-2·s-1;所述生根培养基配方优选为:1/2MS+NAA 0.2-0.3mg·L-1+蔗糖15-25g·L-1+活性炭1-2g·L-1,pH 5-5.8;进一步优选为1/2MS+NAA 0.2mg·L-1+蔗糖20g·L-1+活性炭1g·L-1,pH 5.8。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用于进行生根培养的继代丛生苗可以采用现有常规方法培育获得,为了获得更壮、须根多且生长良好的生根苗,优选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初代培养步骤和继代培养步骤获取继代丛生苗;其中:所述的初代培养步骤为:以芦竹的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直至在外植体上诱导形成嫩芽;其中:所述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 3-5mg·L-1+蔗糖25-35g·L-1+琼脂3-4g·L-1,pH 5-5.8。上述初代培养步骤中,对外植体的消毒处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具体的消毒处理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取外植体置于质量浓度为1-3%的洗洁精水溶液中浸泡10-20min,取出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再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0-75%的乙醇浸泡50-70s,取出后再置于质量浓度为0.1-0.2%的HgCl2中浸泡8-10min,取出,无菌水清洗3-5次。上述初代培养步骤中,所述初代培养基配方优选为:MS+6-BA 3.5-4.5mg·L-1+蔗糖25-35g·L-1+琼脂3.2-3.7g·L-1,pH 5-5.8;进一步优选为MS+6-BA 4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 5.8;在初代培养时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优选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15h/d,光照强度为20±5μmol·m-2·s-1;进一步优选为:温度为25±3℃,光照时间为10-12h/d,光照强度为20μmol·m-2·s-1。在上述限定的培养条件下,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中诱导得到嫩芽所需的时间约为30-40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代培养步骤为:将初代培养步骤所得嫩芽转入继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得到丛生苗;其中:所述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 7-9mg·L-1+IBA 0.7-0.9mg·L-1+蔗糖25-35g·L-1+琼脂3-4g·L-1,pH 5-5.8。上述继代培养步骤中,继代培养基配方优选为:MS+6-BA 7.5-8.5mg·L-1+IBA 0.7-0.8mg·L-1+蔗糖25-35g·L-1+琼脂3.2-3.7g·L-1,pH 5-5.8;进一步 优选为MS+6-BA 8mg·L-1+IBA 0.8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 5.8;在继代培养时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优选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15h/d,光照强度为30±5μmol·m-2·s-1;进一步优选为:温度为22±3℃,光照时间为10-12h/d,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在上述限定的培养条件下,嫩芽在继代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丛生芽苗(约3-6cm)所需的时间约为20-25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特殊配方的生根培养基对采用现有常规方法获得的继代丛生苗进行生根培养,在培养时间≥7d时,即可达到90%以上的生根率,而且每株长根3-5条,根长2-4cm。2、进一步地,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初代培养步骤、继代培养步骤和生根培养步骤可获得大量整齐一致的无菌种苗,解决了传统芦竹种苗繁殖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而且培育得到的芦竹生根苗的时间短、生根率高,整个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实现大批量生产,培育得到的芦竹种苗无菌健壮,移栽后成活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培育得到的丛生苗的图片;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培育得到的生根苗的图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1)以芦竹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置于质量浓度为1%的洗洁精水溶液中浸泡10min,取出后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再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60s,取出后再置于质量浓度为0.1%的HgCl2中浸泡10min,取出,用无菌水清洗5次;2)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30天,在外植体上诱导形成嫩芽,所得嫩芽呈鲜绿色,生长良好;其中,所述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 3.5mg·L-1+蔗糖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芦竹种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保护点】
芦竹种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初代培养步骤、继代培养步骤和生根培养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根培养步骤为:取继代培养所得的丛生苗分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得到芦竹生根苗;其中: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NAA 0.1‑0.3mg·L‑1+蔗糖15‑25g·L‑1+活性碳0.5‑3g·L‑1,pH 5‑5.8。

【技术特征摘要】
1.芦竹种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初代培养步骤、继代培养步骤和生根培养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根培养步骤为:取继代培养所得的丛生苗分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得到芦竹生根苗;其中: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NAA 0.1-0.3mg·L-1+蔗糖15-25g·L-1+活性碳0.5-3g·L-1,pH 5-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15h/d,光照强度为40±5μmol·m-2·s-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0.2-0.3mg·L-1+蔗糖15-25g·L-1+活性碳1-2g·L-1,pH 5-5.8。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代培养步骤为:以芦竹的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直至在外植体上诱导形成嫩芽;其中:所述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 3-5mg·L-1+蔗糖25-35g·L-1+琼脂3-4g·L-1,pH 5-5.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康华付传明何金祥苏江龚庆芳黄惠锦黄宁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