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探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2264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涡流探伤装置,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内圈涡流探伤和外圈涡流探伤两种工序,两种工序都包括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其中,内圈涡流探伤工序包括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一翻身组件、第二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和剔料组件,传送组件推动内圈依次经过上述组件,完成内圈的涡流探伤工作,外圈涡流探伤工序和内圈涡流探伤工序相同,不再赘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采用手工进行检测而导致检测效率低、人为误差大、增加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和难以适应现代化规模生产的需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涡流探伤装置
技术介绍
涡流检测是许多NDT(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它应用“电磁学”基本理论作为导体检测的基础。涡流的产生源于一种叫做电磁感应的现象。当将交流电施加到导体,例如铜导线上时,磁场将在导体内和环绕导体的空间内产生磁场。涡流就是感应产生的电流,它在一个环路中流动。之所以叫做“涡流”,是因为它与液体或气体环绕障碍物在环路中流动的形式是一样的。如果将一个导体放入该变化的磁场中,涡流将在那个导体中产生,而涡流也会产生自己的磁场,该磁场随着交流电流上升而扩张,随着交流电流减小而消隐。因此当导体表面或近表面出现缺陷或测量金属材料的一些性质发生变化时,将影响到涡流的强度和分布,从而我们就可以通过其来检测涡流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间接的知道导体内部缺陷的存在及金属性能是否发生了变化。因此,利用涡流原理可以解决金属材料探伤(裂缝、缺陷检查)、测厚(材料或涂层厚度测量)、分选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轴承内外圈涡流探伤的检测,普遍采用手工进行检测,存在着检测效率低、人为误差大的同时增加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缺陷,难以适应现代化规模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流探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采用手工进行检测而导致检测效率低、人为误差大、增加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和难以适应现代化规模生产的需要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涡流探伤装置,包括: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所述第一探伤工位包括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所述翻身工位包括第一翻身组件和第二翻身组件;所述第二探伤工位包括第二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所述探硬度工位包括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和第二涡流探硬度组件;所述剔料工位包括一个剔料组件;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一翻身组件、第二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和剔料组件组成内圈涡流探伤工序;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二翻身组件、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二涡流探硬度组件和剔料组件组成外圈涡流探伤工序;所述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之间设置传送组件和放置内圈或外圈的待料垫板,所述传送组件推动内外圈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所述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和所述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或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的结构包括探头、待料垫板、控制内圈或外圈旋转的第一步进电机、控制探头升降的第二步进电机、防止探头磕碰损坏的升降定位机构、控制内圈或外圈旋转的检测平台、两个控制内圈或外圈竖直固定的轴承、调节两轴承间距的调节组件、控制内圈或外圈水平固定的第一气缸和控制轴承升降的第二气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通过皮带与所述检测平台连接;所述检测平台位于所述待料垫板中间,且其表面与所述待料垫板表面平齐;所述两轴承与内圈或外圈接触时的转动方向的水平切线与内圈或外圈形成的圆相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身组件与所述第二翻身组件的大小结构相同,包括夹紧装置、升降装置和旋转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控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升降的双作用气缸;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夹紧装置的第三气缸;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夹紧装置的齿轮、第四气缸和连接两者的齿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或所述第二夹板位于所述待料垫板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夹板或所述第二夹板位在最低位置时的内表面与所述待料垫板的表面平齐;所述齿轮和所述夹紧装置的中心轴线都与水平面重合,且所述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夹紧装置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和所述第二涡流探硬度组件大小结构相同,包括硬度探头、硬度探头安装板以及控制硬度探头升降的第五气缸。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推动内圈或外圈的爪手固定块、控制爪手固定块前后左右移动的动力组件以及保护和牵引管件运动的拖链;所述爪手固定块与内圈或外圈接触的一端为与内圈或外圈相配合的半圆形结构;所述动力组件为三个气缸,分别为控制所述爪手固定块推动内圈或外圈到下一个工序或返回上一个工序的第六气缸、内圈或外圈到指定位置后推动所述爪手固定块离开内圈或外圈的第七气缸和控制所述爪手固定块离开进入待料垫板的第八气缸。进一步的,所述剔料组件包括次品料道、内外圈爪手、控制内外圈爪手升降的气缸组件和控制内外圈爪手在待料垫板到次品料道来回移动的电机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流探伤装置,同时包括轴承的内圈涡流探伤和外圈涡流探伤两道工序,通过对工序的把握,可以控制每个内圈、外圈的探伤时间相同,为探伤后的其他工序做准备;每道工序通过传送组件代替人工操作,将内圈或外圈推动放入第一内圈或外圈涡流探伤组件下探伤,探伤完成后推送到翻身组件,对内外圈进行翻身处理在继续推送到第二内圈或外圈涡流探伤组件下完成二次探伤,整个过程既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有效提升了探伤检全率和检准率。此外该工序还包括了涡流探硬度组件,通过涡流感应处待测内外圈的情况再与标准件做对比来得出硬度,相比于采用其他压力设备操作,通过该组件检测不会损坏产品,对产品实际性能影响很小。最后,在完成对内圈或外圈的探伤和探硬度之后,还会通过剔料组件将次品剔出到专门的次品料道,进一步的节约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整体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流探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流探伤装置的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流探伤装置的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流探伤装置的第一翻身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流探伤装置的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流探伤装置的剔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传送组件;2、第一探伤工位;3、翻身工位;4、第二探伤工位;5、探硬度工位;6、剔料工位;7、待料垫板;101、第七气缸;102、第六气缸;103、第八气缸;104、爪手固定块;105、拖链;21、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22、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211、第一步进电机;212、第一气缸;213、检测平台;214、轴承;215、第二气缸;216、第二步进电机;217、探头;31、第一翻身组件;32、第二翻身组件;311、第一夹板;312、第二夹板;313、双作用气缸;314、第三气缸;315、第四气缸;41、第二内圈涡流探伤组件;42、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51、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52、第二涡流探硬度组件;511、硬度探头安装板;512、硬度探头;513、第五气缸;601、内外圈爪手;602、电机组件;603、气缸组件。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涡流探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流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所述第一探伤工位包括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所述翻身工位包括第一翻身组件和第二翻身组件;所述第二探伤工位包括第二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所述探硬度工位包括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和第二涡流探硬度组件;所述剔料工位包括一个剔料组件;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一翻身组件、第二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和剔料组件组成内圈涡流探伤工序;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二翻身组件、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二涡流探硬度组件和剔料组件组成外圈涡流探伤工序;所述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之间设置传送组件和放置内圈或外圈的待料垫板,所述传送组件推动内外圈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流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所述第一探伤工位包括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所述翻身工位包括第一翻身组件和第二翻身组件;所述第二探伤工位包括第二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所述探硬度工位包括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和第二涡流探硬度组件;所述剔料工位包括一个剔料组件;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一翻身组件、第二内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一涡流探硬度组件和剔料组件组成内圈涡流探伤工序;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二翻身组件、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第二涡流探硬度组件和剔料组件组成外圈涡流探伤工序;所述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之间设置传送组件和放置内圈或外圈的待料垫板,所述传送组件推动内外圈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探伤工位、翻身工位、第二探伤工位、探硬度工位以及剔料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所述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和所述第二外圈涡流探伤组件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和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流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涡流探伤组件或所述第一外圈涡流探伤组件的结构包括探头、待料垫板、控制内圈或外圈旋转的第一步进电机、控制探头升降的第二步进电机、防止探头磕碰损坏的升降定位机构、控制内圈或外圈旋转的检测平台、两个控制内圈或外圈竖直固定的轴承、调节两轴承间距的调节组件、控制内圈或外圈水平固定的第一气缸和控制轴承升降的第二气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流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通过皮带与所述检测平台连接;所述检测平台位于所述待料垫板中间,且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马盈丰龚洪亮曹景山韩叙霖李伟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