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9055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结构新颖的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包括有电梯井、电梯箱、电梯升降控制系统、按钮Ⅰ、弹性件、压板Ⅰ、电磁铁Ⅰ、导块、卡紧装置、控制箱和电磁铁Ⅱ;电梯井底部设有电磁铁Ⅰ,电磁铁Ⅰ上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内设有按钮Ⅰ,按钮Ⅰ与电磁铁Ⅰ通过电路连接,弹性件顶部设有压板Ⅰ,电梯井顶部设有电梯升降控制系统,电梯井内设有电梯箱,电梯升降控制系统与电梯箱连接,电梯箱底部设有电磁铁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了安全性能、减少伤亡事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的运输工具。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分。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目前的电梯坠落致人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生安全造成影响,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安全系数高、结构新颖的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目前的电梯坠落致人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生安全造成影响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结构新颖的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包括有电梯井、电梯箱、电梯升降控制系统、按钮Ⅰ、弹性件、压板Ⅰ、电磁铁Ⅰ、导块、卡紧装置、控制箱和电磁铁Ⅱ;电梯井底部设有电磁铁Ⅰ,电磁铁Ⅰ上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内设有按钮Ⅰ,按钮Ⅰ与电磁铁Ⅰ通过电路连接,弹性件顶部设有压板Ⅰ,电梯井顶部设有电梯升降控制系统,电梯井内设有电梯箱,电梯升降控制系统与电梯箱连接,电梯箱底部设有电磁铁Ⅱ,电梯箱外侧设有导块,导块与电梯井的导向系统配合,导块内设有卡紧装置,卡紧装置包括有气缸、固定块、导套、卡板、直杆和卡齿,导块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导套,导块上设有气缸,气缸与导套连接,固定块末端铰接连接有卡板,固定块上铰接连接有直杆,直杆与卡板铰接连接,卡板均匀设有卡齿,电梯箱内设有控制箱,控制箱包括有滑轨、滑块、移动板、缓冲块、铜槽、弹簧、铜球和压板Ⅱ,控制箱内顶部设有缓冲块,缓冲块内开有小槽,小槽内设有铜槽,缓冲块底部均匀设有弹簧,弹簧底端设有压板Ⅱ,压板Ⅱ顶端设有铜球,铜球与铜槽配合,铜球与铜槽与气缸、电磁铁Ⅱ通过线路连接,控制箱内左侧设有滑轨,滑轨上设有滑块,滑轨上设有移动板,移动板在压板Ⅱ正下方。优选地,控制箱材质为不锈钢。工作原理: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箱快速下落,由于加速度变化异常,移动板带动滑块在滑轨上快速向上运动,移动板挤压压板Ⅱ,弹簧发生形变,铜球卡入铜槽内,电路接通,气缸伸长,推动固定块,直杆推动卡板张开,卡板上的卡齿卡入电梯井的导向系统内,可减缓电梯箱下落速度,同时电磁铁Ⅱ通电,当电梯箱落至电梯井底部时,压下压板Ⅰ,压板Ⅰ压下按钮Ⅰ,按钮Ⅰ控制电磁铁Ⅰ通电,电磁铁Ⅰ与电磁铁Ⅱ通相同的电时,电磁铁Ⅰ与电磁铁Ⅱ相互排斥,能够减缓撞击速度,弹性件起到缓冲作用,本装置能够有效的减缓乘客的伤亡情况。因为控制箱材质为不锈钢,能够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3)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提高了安全性能、减少伤亡事故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梯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卡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梯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控制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梯井,2-电梯箱,3-电梯升降控制系统,4-按钮Ⅰ,5-弹性件,6-压板Ⅰ,7-电磁铁Ⅰ,8-导块,9-卡紧装置,91-气缸,92-固定块,93-导套,94-卡板,95-直杆,96-卡齿,10-控制箱,101-滑轨,102-滑块,103-移动板,104-缓冲块,105-小槽,106-铜槽,107-弹簧,108-铜球,109-压板Ⅱ,11-电磁铁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电梯井1、电梯箱2、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按钮Ⅰ4、弹性件5、压板Ⅰ6、电磁铁Ⅰ7、导块8、卡紧装置9、控制箱10和电磁铁Ⅱ11;电梯井1底部设有电磁铁Ⅰ7,电磁铁Ⅰ7上设有弹性件5,弹性件5内设有按钮Ⅰ4,按钮Ⅰ4与电磁铁Ⅰ7通过电路连接,弹性件5顶部设有压板Ⅰ6,电梯井1顶部设有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电梯井1内设有电梯箱2,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与电梯箱2连接,电梯箱2底部设有电磁铁Ⅱ11,电梯箱2外侧设有导块8,导块8与电梯井1的导向系统配合,导块8内设有卡紧装置9,卡紧装置9包括有气缸91、固定块92、导套93、卡板94、直杆95和卡齿96,导块8上设有固定块92,固定块92上设有导套93,导块8上设有气缸91,气缸91与导套93连接,固定块92末端铰接连接有卡板94,固定块92上铰接连接有直杆95,直杆95与卡板94铰接连接,卡板94均匀设有卡齿96,电梯箱2内设有控制箱10,控制箱10包括有滑轨101、滑块102、移动板103、缓冲块104、铜槽106、弹簧107、铜球108和压板Ⅱ109,控制箱10内顶部设有缓冲块104,缓冲块104内开有小槽105,小槽105内设有铜槽106,缓冲块104底部均匀设有弹簧107,弹簧107底端设有压板Ⅱ109,压板Ⅱ109顶端设有铜球108,铜球108与铜槽106配合,铜球108与铜槽106与气缸91、电磁铁Ⅱ11通过线路连接,控制箱10内左侧设有滑轨101,滑轨101上设有滑块102,滑轨101上设有移动板103,移动板103在压板Ⅱ109正下方。控制箱10材质为不锈钢。工作原理: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箱2快速下落,由于加速度变化异常,移动板103带动滑块102在滑轨101上快速向上运动,移动板103挤压压板Ⅱ109,弹簧107发生形变,铜球108卡入铜槽106内,电路接通,气缸91伸长,推动固定块92,直杆95推动卡板94张开,卡板94上的卡齿96卡入电梯井1的导向系统内,可减缓电梯箱2下落速度,同时电磁铁Ⅱ11通电,当电梯箱2落至电梯井1底部时,压下压板Ⅰ6,压板Ⅰ6压下按钮Ⅰ4,按钮Ⅰ4控制电磁铁Ⅰ7通电,电磁铁Ⅰ7与电磁铁Ⅱ11通相同的电时,电磁铁Ⅰ7与电磁铁Ⅱ11相互排斥,能够减缓撞击速度,弹性件5起到缓冲作用,本装置能够有效的减缓乘客的伤亡情况。因为控制箱10材质为不锈钢,能够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梯井(1)、电梯箱(2)、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按钮Ⅰ(4)、弹性件(5)、压板Ⅰ(6)、电磁铁Ⅰ(7)、导块(8)、卡紧装置(9)、控制箱(10)和电磁铁Ⅱ(11);电梯井(1)底部设有电磁铁Ⅰ(7),电磁铁Ⅰ(7)上设有弹性件(5),弹性件(5)内设有按钮Ⅰ(4),按钮Ⅰ(4)与电磁铁Ⅰ(7)通过电路连接,弹性件(5)顶部设有压板Ⅰ(6),电梯井(1)顶部设有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电梯井(1)内设有电梯箱(2),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与电梯箱(2)连接,电梯箱(2)底部设有电磁铁Ⅱ(11),电梯箱(2)外侧设有导块(8),导块(8)与电梯井(1)的导向系统配合,导块(8)内设有卡紧装置(9),卡紧装置(9)包括有气缸(91)、固定块(92)、导套(93)、卡板(94)、直杆(95)和卡齿(96),导块(8)上设有固定块(92),固定块(92)上设有导套(93),导块(8)上设有气缸(91),气缸(91)与导套(93)连接,固定块(92)末端铰接连接有卡板(94),固定块(92)上铰接连接有直杆(95),直杆(95)与卡板(94)铰接连接,卡板(94)均匀设有卡齿(96),电梯箱(2)内设有控制箱(10),控制箱(10)包括有滑轨(101)、滑块(102)、移动板(103)、缓冲块(104)、铜槽(106)、弹簧(107)、铜球(108)和压板Ⅱ(109),控制箱(10)内顶部设有缓冲块(104),缓冲块(104)内开有小槽(105),小槽(105)内设有铜槽(106),缓冲块(104)底部均匀设有弹簧(107),弹簧(107)底端设有压板Ⅱ(109),压板Ⅱ(109)顶端设有铜球(108),铜球(108)与铜槽(106)配合,铜球(108)与铜槽(106)与气缸(91)、电磁铁Ⅱ(11)通过线路连接,控制箱(10)内左侧设有滑轨(101),滑轨(101)上设有滑块(102),滑轨(101)上设有移动板(103),移动板(103)在压板Ⅱ(109)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梯井(1)、电梯箱(2)、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按钮Ⅰ(4)、弹性件(5)、压板Ⅰ(6)、电磁铁Ⅰ(7)、导块(8)、卡紧装置(9)、控制箱(10)和电磁铁Ⅱ(11);电梯井(1)底部设有电磁铁Ⅰ(7),电磁铁Ⅰ(7)上设有弹性件(5),弹性件(5)内设有按钮Ⅰ(4),按钮Ⅰ(4)与电磁铁Ⅰ(7)通过电路连接,弹性件(5)顶部设有压板Ⅰ(6),电梯井(1)顶部设有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电梯井(1)内设有电梯箱(2),电梯升降控制系统(3)与电梯箱(2)连接,电梯箱(2)底部设有电磁铁Ⅱ(11),电梯箱(2)外侧设有导块(8),导块(8)与电梯井(1)的导向系统配合,导块(8)内设有卡紧装置(9),卡紧装置(9)包括有气缸(91)、固定块(92)、导套(93)、卡板(94)、直杆(95)和卡齿(96),导块(8)上设有固定块(92),固定块(92)上设有导套(93),导块(8)上设有气缸(91),气缸(91)与导套(93)连接,固定块(92)末端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高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