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冷热联供的电动汽车吸附热池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近百年来化石燃料的使用逐年增加趋于殆尽,并且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关注。汽车行业是尤为突出的高耗能行业,电动汽车由于其安全、高效、清洁无污染等诸多优势是代替传统燃油汽车的不二之选,但依然存在着行驶里程短、充电不便捷等诸多问题。目前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是以电驱动压缩式制冷循环与电加热供热相结合的系统,数据显示,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耗电量最高可达蓄电池蓄电量的20%,这些附加的电负荷导致了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降低,另外,电动汽车蓄电池由于其严苛的工作温度要求,在高负荷运行下需要输入较高的冷量以维持其温度稳定。在此背景下,一种可实现冷热联供的电动汽车吸附热池空调系统被提出以增加汽车行驶里程并提高电池使用效率。经现有文献的查阅,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675642.7的“基于吸附式制冷的汽车废热回收停车空调及其工作方法”,即将吸附式制冷技术运用在汽车上,利用汽车废气热量通过吸附式制冷循环产生冷量,但只能运用在燃油动力汽车中。除此之外有诸多相关利用汽车尾气的吸附式空调系统,但是关于电动汽车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并没有被提出。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138651.6的“一种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水冷冷却系统但是需要消耗蓄电池电量并且独立于汽车空调系统外增加了水箱、水泵等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冷热联供的电动汽车吸附热池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反应管路、解吸管路、制冷回路和供热回路;所述的吸附反应管路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1)、第一水泵(6)、蒸发器(4)和内置吸附剂(9)的吸附器(3);行驶过程中,水箱(1)内的水经第一水泵(6)流入蒸发器(4)中蒸发,产生冷量,蒸发后的水再流入吸附器(3)中,吸附剂(9)吸收水蒸气并释放吸附热;所述的解吸管路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吸附器(3)、冷凝器(2)、节流阀(19)和水箱(1),所述的吸附器(3)内还设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加热丝(8);电动汽车充电时,电加热丝(8)加热吸附器(3)内的吸附剂(9),解吸出水蒸气,经冷凝器(2)冷凝成液态水后,经过节流阀(19)返回水箱(1)中储存;所述的制冷回路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循环连接的蒸发器(4)、第二水泵(10)和供冷/供热器(5);行驶过程中,制冷回路内的循环水流经蒸发器(4),吸收经吸附反应管路中水在蒸发器(4)处蒸发产生的冷量,再流回供冷/供热器(5),对车内制冷;所述的吸附器(3)内还设有换热器(11),所述的供热回路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循环连接的第二水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冷热联供的电动汽车吸附热池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反应管路、解吸管路、制冷回路和供热回路;所述的吸附反应管路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1)、第一水泵(6)、蒸发器(4)和内置吸附剂(9)的吸附器(3);行驶过程中,水箱(1)内的水经第一水泵(6)流入蒸发器(4)中蒸发,产生冷量,蒸发后的水再流入吸附器(3)中,吸附剂(9)吸收水蒸气并释放吸附热;所述的解吸管路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吸附器(3)、冷凝器(2)、节流阀(19)和水箱(1),所述的吸附器(3)内还设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加热丝(8);电动汽车充电时,电加热丝(8)加热吸附器(3)内的吸附剂(9),解吸出水蒸气,经冷凝器(2)冷凝成液态水后,经过节流阀(19)返回水箱(1)中储存;所述的制冷回路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循环连接的蒸发器(4)、第二水泵(10)和供冷/供热器(5);行驶过程中,制冷回路内的循环水流经蒸发器(4),吸收经吸附反应管路中水在蒸发器(4)处蒸发产生的冷量,再流回供冷/供热器(5),对车内制冷;所述的吸附器(3)内还设有换热器(11),所述的供热回路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循环连接的第二水泵(10)、供冷/供热器(5)和换热器(11);行驶过程中,供热回路中的循环水流经换热器(11),吸收吸附器(3)中的吸附热,再返回供冷/供热器(5),对车内供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冷热联供的电动汽车吸附热池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系统可以切换为制冷模式或供热模式;当空调系统切换为制冷模式时,吸附反应管路和制冷回路接通工作,解吸管路和供热回路切断,此时,水箱(1)内的水经第一水泵(6)流入蒸发器(4)中蒸发,产生冷量,蒸发后的水再流入吸附器(3)中,吸附剂(9)吸收水蒸气并释放吸附热,制冷回路内的循环水流经蒸发器(4),吸收经吸附反应管路中水在蒸发器(4)处蒸发产生的冷量,再流回供冷/供热器(5),对车内制冷;当空调系统切换为供热模式时,吸附反应管路和供热回路接通工作,解吸管路和制冷回路切断,此时,水箱(1)内的水经第一水泵(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嘉兴,李廷贤,闫霆,仵斯,吴东灵,翟天尧,王如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