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611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12:05
将两个部分以能够相对转动且能够可靠地保持转动后的状态的方式连结。模型(101)包括:臂部(104),其具有转动轴部(110);以及躯干部(103),其具有轴支承部(111),该躯干部(103)以能够相对于臂部(104)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臂部(104),在臂部(104)设有凸部(112),在躯干部(103)设有凹部(113),该凹部(113)随着转动轴部(110)插入于轴支承部(111)而与凸部(112)嵌合,在转动轴部(110)和轴支承部(111)分别设有卡定部(121、122),该卡定部(121、122)互相卡合,并将转动轴部(110)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凸部(112)与凹部(113)嵌合的第1位置和凸部(112)自凹部(113)脱出的第2位置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型。
技术介绍
公知有一种包括第1部分、和以能够相对于第1部分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第1部分的第2部分的模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图7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人形的模型中,腿部10以能够相对于躯干1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躯干1。躯干1具有突出片2、和固定于突出片2的球体20,腿部10具有容纳球体20的容纳室12。腿部10利用容纳室12的内周面与球体20的外周面之间的滑动副转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7-452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模型中,利用容纳室12的内周面与球体20的外周面之间的滑动副转动的腿部10因容纳室12的内周面与球体20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而保持为转动后的状态。但是,随着反复进行腿部10的转动,在容纳室12的内周面和球体20的外周面产生磨损,导致腿部10的保持力下降。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将两个部分以能够相对转动且能够可靠地保持转动后的状态的方式连结。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包括:第1部分,其具有转动轴部;以及第2部分,其具有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供所述转动轴部插入并将被插入的所述转动轴部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该第2部分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部分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第1部分,在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中的任一者设有凸部,在另一者设有凹部,该凹部随着所述转动轴部插入于所述轴支承部而与所述凸部嵌合从而限制所述第2部分的相对转动,在所述转动轴部和所述轴支承部分别设有卡定部,该卡定部互相卡合,并将该转动轴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的第1位置和所述凸部自所述凹部脱出的第2位置之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型中,可以是,所述凸部设于所述转动轴部的基端部,该凸部形成为绕该转动轴部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的多边形,所述凹部设于所述轴支承部的开口缘部,该凹部形成为与所述凸部相同的多边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型中,可以是,所述凸部的角部被倒角或倒圆角。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型中,可以是,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边数为4以上且6以下。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型中,可以是,所述转动轴部的所述卡定部为以环状形成于该转动轴部的外周的槽,所述轴支承部的所述卡定部为容纳于所述槽的突起。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第1部分和第2部分以能够相对转动且能够可靠地保持转动后的状态的方式连结。附图说明图1是分解地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模型的一例子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模型的躯干部与臂部之间的连结部分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图2的连结部分处的躯干部的内部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图2的连结部分处的躯干部的内部的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图1的模型的臂部的保持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伴随着相对于图1的模型的臂部的转动操作产生的臂部的动作的图。图7是表示以往的模型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分解地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模型的一例子的结构。图1所示的模型101整体呈人形,包括头部102、躯干部103、左右一对臂部104以及左右一对腿部105。臂部104和腿部105以能够相对于躯干部103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躯干部103。以下,以躯干部103与臂部104之间的连结为例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表示躯干部103与臂部104之间的连结部分,图3和图4表示连结部分处的躯干部103的内部的结构。在臂部104设有转动轴部110,在躯干部103设有供转动轴部110插入的轴支承部111。轴支承部111将被插入的转动轴部110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另外,还可以在躯干部103设有转动轴部110,在臂部104设有轴支承部111。另外,在臂部104设有凸部112,在躯干部103设有能够嵌合凸部112的凹部113。在图示的例子中,凸部112设于转动轴部110的基端部,凹部113设于供转动轴部110插入的轴支承部111的插入开口部的开口缘部111a。另外,凸部112和凹部113还可以与转动轴部110、轴支承部111相独立地设于躯干部103和臂部104彼此的接触面103a、104a。设于转动轴部110的基端部的凸部112形成为绕转动轴部110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的多边形,能够嵌合凸部112的凹部113形成为绕轴支承部111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的多边形、且形成为与凸部112相同的多边形。在图示的例子中,凸部112和凹部113的外缘形成为四边形。而且,形成为多边形(四边形)的凸部112的角部112a被倒角或倒圆角。躯干部103被分割为包含凹部113的一部分的正面侧的第1构件106、和包含凹部113的一部分的背面侧的第2构件107这两部分,该躯干部103通过第1构件106和第2构件107互相接合而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2构件107的内表面设有形成为半圆筒状的支承壁120。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第1构件106的内表面也同样地设有形成为半圆筒状的支承壁120。随着第1构件106和第2构件107互相接合,第1构件106和第2构件107的各自的支承壁120成为一体并构成轴支承部111。在支承壁120的内周面形成有突起121。突起121形成为半圆环形,并沿着支承壁120的内周面的周向延伸设置。另外,在转动轴部110的外周面形成有槽122。槽122形成为圆环状,并沿着转动轴部110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设置。而且,槽122的宽度W2形成得大于突起121的宽度W1,槽122能够容纳突起121。随着转动轴部110插入于轴支承部111,轴支承部111的突起121容纳于转动轴部110的槽122,突起121和槽12互相卡合。利用突起121与槽122之间的卡合,能够防止转动轴部110自轴支承部111脱落。而且,转动轴部110以能够在突起121与转动轴部110的位于槽122中基端侧的端面相抵接的第1位置(图3)、和突起121与转动轴部110的位于槽122中顶端侧的端面相抵接的第2位置(图4)之间、在其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轴支承部111支承。在转动轴部110位于上述第1位置时,在转动轴部110的基端部设置的凸部112与在轴支承部111的开口缘部111a设置的凹部113相嵌合。利用凸部112与凹部113之间的嵌合,臂部104保持为相对于躯干部103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转动轴部110位于上述第2位置时,凸部112自凹部113脱出,臂部104成为相对于躯干部103转动自由。凸部112形成为绕转动轴部110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的四边形,另外,凹部113也形成为绕轴支承部111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的四边形、且形成为与凸部112相同的四边形。因而,如图5所示,臂部104每转动大致90°,就成为凸部112与凹部113能够嵌合的状态。而且,通过在凸部112与凹部113能够嵌合的状态下将转动轴部110推入轴支承部111,从而凸部112与凹部113嵌合,臂部104被限制了相对于躯干部103的转动而保持为转动后的状态。另外,说明了凸部112的外缘和凹部113的外缘为四边形状的情况,但是,凸部112和凹部113还能够形成为例如六边形状等其他的多边形状,在将凸部112和凹部113形成为六边形的情况下,能够间隔大致60°地保持臂部104。越增加凸部112和凹部1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型,其中,该模型包括:第1部分,其具有转动轴部;以及第2部分,其具有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供所述转动轴部插入并将被插入的所述转动轴部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该第2部分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部分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第1部分,在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中的任一者设有凸部,在另一者设有凹部,该凹部随着所述转动轴部插入于所述轴支承部而与所述凸部嵌合从而限制所述第2部分的相对转动,在所述转动轴部和所述轴支承部分别设有卡定部,该卡定部互相卡合,并将该转动轴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的第1位置和所述凸部自所述凹部脱出的第2位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07 JP 2014-0963301.一种模型,其中,该模型包括:第1部分,其具有转动轴部;以及第2部分,其具有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供所述转动轴部插入并将被插入的所述转动轴部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该第2部分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部分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第1部分,在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中的任一者设有凸部,在另一者设有凹部,该凹部随着所述转动轴部插入于所述轴支承部而与所述凸部嵌合从而限制所述第2部分的相对转动,在所述转动轴部和所述轴支承部分别设有卡定部,该卡定部互相卡合,并将该转动轴部的轴线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地英记佐藤由纪石川恭启井出征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