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人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3899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7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人桩,主要涉及武术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设置桩身,所述桩身内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部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第一上桩手和第二上桩手,所述桩身上设有与第一上桩手相适应的第一条形孔,所述桩身上设有与第二上桩手相适应的第二条形孔,所述支撑柱的中部设置下桩手,所述桩身上设有与下桩手相适应的第三条形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桩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下桩手和桩脚的高度或伸出长度进行调整,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在不同阶段的使用需要,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武术器械
,具体是一种新型木人桩
技术介绍
木人桩是传统武术中训练拳脚、手法和身法的器械,它能够锻炼使用者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步法之灵活性。木人桩在咏春拳的练习中占有很大比重,它能够帮助使用者纠正动作姿势,同时还可以作为量角器纠正角度。木人桩的上桩手、下桩手和桩脚的高度与长度均有严格的要求,其各部分尺寸均需要根据使用者的身材按照咏春动作进行计算,为保证练习效果,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单独设计制作,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而木人桩的各部分的尺寸固定,随着使用者年龄的增长,使用者的身材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木人桩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训练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次替换木人桩,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木人桩,它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下桩手和桩脚的高度或伸出长度进行调整,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在不同阶段的使用需要,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避免资源浪费。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木人桩,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设置桩身,所述桩身内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桩身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上滑块,所述桩身的顶部设有与上滑块相适应的上滑槽,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下滑块,所述桩身的下部设有与下滑块相适应的下滑槽,所述支撑柱上设置第一丝母,所述第一丝母内设置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与桩身转动连接且第一丝杠的一端伸出桩身,所述第一丝杠伸出桩身的一端设置第一摇把和第一棘轮,所述桩身上设有与第一棘轮相适应的第一棘爪,所述支撑柱的上部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上设置第一上桩手和第二上桩手,所述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均与支撑块铰接,所述桩身上设有与第一上桩手相适应的第一条形孔,所述桩身上设有与第二上桩手相适应的第二条形孔,所述支撑块内镶嵌有第二丝母,所述第二丝母内设置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下部设置第一丝杠固定座,所述第一丝杠固定座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与上滑块转动连接且穿出上滑块,所述第二丝杠的顶部设置第二摇把和第二棘轮,所述上滑块上设有与第二棘轮相适应的第二棘爪,所述支撑柱的中部设置下桩手,所述下桩手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桩身上设有与下桩手相适应的第三条形孔,所述下桩手内镶嵌有第三丝母,所述第三丝母内设置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的底部设置第二丝杠固定座,所述第二丝杠固定座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丝杠与上滑块转动连接且伸出上滑块,所述第三丝杠的顶部设置第三摇把和第三棘轮,所述上滑块上设有与第三棘轮相适应的第三棘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桩脚,所述桩身上设有与桩脚相适应的安装孔,所述桩脚与桩身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螺母,所述螺母内设置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设置把手,所述螺杆的底部设置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防滑垫。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橡胶垫。所述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下桩手和桩脚上均设有泡沫棉。所述桩身上设置计时器。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柱与桩身滑动连接,第一丝杠转动能够带动支撑柱上的支撑块、下桩手和桩脚左右移动,能够对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下桩手和桩脚的伸出长度进行调整,第二丝杠转动能够带动支撑块上下移动,能够对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的高度进行调整,第三丝杠转动能够带动下桩手上下移动,能够对桩脚的高度进行调整,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下桩手和桩脚的高度或伸出长度进行调整,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在不同阶段的使用需要,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避免资源浪费。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丝杠上设置第一摇把和第一棘轮,桩身上设有与第一棘轮相适应的第一棘爪,转动第一摇把能够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棘轮和第一棘爪相配合能够将第一丝杠固定,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下桩手和桩脚的伸出长度发生变化。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丝杠的顶部设置第二摇把和第二棘轮,上滑块上设有与第二棘轮相适应的第二棘爪,转动第二摇把能够带动第二丝杠转动,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相配合能够将第二丝杠固定,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的高度发生变化。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丝杠的顶部设置第三摇把和第三棘轮,上滑块上设有与第三棘轮相适应的第三棘爪,转动第三摇把能够带动第三丝杠转动,第三棘轮和第三棘爪相配合能够将第三丝杠固定,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下桩手的高度发生变化。5、本专利技术的弹簧能够在使用时减震消音。6、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螺母,所述螺母内设置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设置把手,所述螺杆的底部设置万向轮,转动把手能够调整万向轮的高度,固定本专利技术时,将万向轮上移;移动本专利技术时,将万向轮下移,能够便于本专利技术的移动。7、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防滑垫,能够增加脚底与本专利技术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意外滑倒。8、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橡胶垫,能够在使用时进一步减震消音。9、所述第一上桩手、第二上桩手、下桩手和桩脚上均设有泡沫棉,能够减轻使用时对人体的冲击力。10、所述桩身上设置计时器,能够便于进行计时训练。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右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A部放大图;附图4是附图1的B部放大图;附图5是附图1的C部放大图。附图中标号:1、底板;2、底座;3、弹簧;4、桩身;5、支撑柱;6、上滑块;7、上滑槽;8、下滑块;9、下滑槽;10、第一丝母;11、第一丝杠;12、第一摇把;13、第一棘轮;14、第一棘爪;15、支撑块;16、第一上桩手;17、第二上桩手;18、第一条形孔;19、第二条形孔;20、第二丝母;21、第二丝杠;22、第一丝杠固定座;23、第二摇把;24、第二棘轮;25、第二棘爪;26、下桩手;27、第三条形孔;28、第三丝母;29、第三丝杠;30、第二丝杠固定座;31、第三摇把;32、第三棘轮;33、第三棘爪;34、桩脚;35、支撑座;36、螺母;37、螺杆;38、把手;39、万向轮;40、防滑垫;41、橡胶垫;42、计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木人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木人桩,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置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置弹簧(3),所述弹簧(3)的顶部设置桩身(4),所述桩身(4)内设置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与桩身(4)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设置上滑块(6),所述桩身(4)的顶部设有与上滑块(6)相适应的上滑槽(7),所述支撑柱(5)的底部设置下滑块(8),所述桩身(4)的下部设有与下滑块(8)相适应的下滑槽(9),所述支撑柱(5)上设置第一丝母(10),所述第一丝母(10)内设置第一丝杠(11),所述第一丝杠(11)与桩身(4)转动连接且第一丝杠(11)的一端伸出桩身(4),所述第一丝杠(11)伸出桩身(4)的一端设置第一摇把(12)和第一棘轮(13),所述桩身(4)上设有与第一棘轮(13)相适应的第一棘爪(14),所述支撑柱(5)的上部设置支撑块(15),所述支撑块(15)与支撑柱(5)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15)上设置第一上桩手(16)和第二上桩手(17),所述第一上桩手(16)、第二上桩手(17)均与支撑块(15)铰接,所述桩身(4)上设有与第一上桩手(16)相适应的第一条形孔(18),所述桩身(4)上设有与第二上桩手(17)相适应的第二条形孔(19),所述支撑块(15)内镶嵌有第二丝母(20),所述第二丝母(20)内设置第二丝杠(21),所述第二丝杠(21)的下部设置第一丝杠固定座(22),所述第一丝杠固定座(22)与支撑柱(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21)与上滑块(6)转动连接且穿出上滑块(6),所述第二丝杠(21)的顶部设置第二摇把(23)和第二棘轮(24),所述上滑块(6)上设有与第二棘轮(24)相适应的第二棘爪(25),所述支撑柱(5)的中部设置下桩手(26),所述下桩手(26)与支撑柱(5)滑动连接,所述桩身(4)上设有与下桩手(26)相适应的第三条形孔(27),所述下桩手(26)内镶嵌有第三丝母(28),所述第三丝母(28)内设置第三丝杠(29),所述第三丝杠(29)的底部设置第二丝杠固定座(30),所述第二丝杠固定座(30)与支撑柱(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丝杠(29)与上滑块(6)转动连接且伸出上滑块(6),所述第三丝杠(29)的顶部设置第三摇把(31)和第三棘轮(32),所述上滑块(6)上设有与第三棘轮(32)相适应的第三棘爪(33),所述支撑柱(5)的底部设置桩脚(34),所述桩身(4)上设有与桩脚(34)相适应的安装孔,所述桩脚(34)与桩身(4)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木人桩,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
置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置弹簧(3),所述弹簧(3)的顶部设置桩身
(4),所述桩身(4)内设置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与桩身(4)滑动连
接,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设置上滑块(6),所述桩身(4)的顶部设有与上
滑块(6)相适应的上滑槽(7),所述支撑柱(5)的底部设置下滑块(8),所
述桩身(4)的下部设有与下滑块(8)相适应的下滑槽(9),所述支撑柱(5)
上设置第一丝母(10),所述第一丝母(10)内设置第一丝杠(11),所述第一
丝杠(11)与桩身(4)转动连接且第一丝杠(11)的一端伸出桩身(4),所述
第一丝杠(11)伸出桩身(4)的一端设置第一摇把(12)和第一棘轮(13),
所述桩身(4)上设有与第一棘轮(13)相适应的第一棘爪(14),所述支撑柱
(5)的上部设置支撑块(15),所述支撑块(15)与支撑柱(5)滑动连接,所
述支撑块(15)上设置第一上桩手(16)和第二上桩手(17),所述第一上桩手
(16)、第二上桩手(17)均与支撑块(15)铰接,所述桩身(4)上设有与第
一上桩手(16)相适应的第一条形孔(18),所述桩身(4)上设有与第二上桩
手(17)相适应的第二条形孔(19),所述支撑块(15)内镶嵌有第二丝母(20),
所述第二丝母(20)内设置第二丝杠(21),所述第二丝杠(21)的下部设置第
一丝杠固定座(22),所述第一丝杠固定座(22)与支撑柱(5)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丝杠(21)与上滑块(6)转动连接且穿出上滑块(6),所述第二丝杠(21)
的顶部设置第二摇把(23)和第二棘轮(24),所述上滑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作军吴亮董会芳乔素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