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帮喜专利>正文

保龄球回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22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保龄球回球机,属于文化、体育用品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工作缸(3)带动拐臂(4)及相应机构,将球提升放到球台(1)上;其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安全稳妥、无噪音。(*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文化、体育用品领域,涉及一种保龄球回球机。打保龄球(以下简称球)时,球抛出后滚到对面,经档球板出球口进入回球加速器,球经加速后,自动沿回球道返回,再经回球机自动提升到位,排放在球台上;现有技术中,保龄球回球机的传动机构是由电机直接驱动变速皮带轮,最后经主动轮与从动轮挤压球,经其加速后,再沿S型导轨和导轮提升到位,滚到球台上;其不足之处在于噪音大、机构复杂、造价昂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龄球回球机,采用工作缸带动拐臂及相应机构,将球提升放到球台上,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安全稳妥,无噪音。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保龄球回球机,具有球台1、机架2,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3固定在机架2上,其活塞杆端头与拐臂4的一端通过销轴5铰链在一起,拐臂4的另一端与托杆6的一端成α角固定在一起,并共同与机架2通过销轴7铰链在一起,托杆6的另一端固定有球座8,呈上凹球形弧状,其圆弧半径等于球半径;球座8位于球限位提升用的圆弧形球滑道9内,该滑道固定在机架2上,具有圆弧半径分别相等的内轨10二条和外轨11二条;该滑道上端球出口12与球台1相对应,下端球入口13与回球道相对应;外轨11二条在下端球入口13部位留有进球空间;球座8上具有与工作缸3运行状态连锁的微动开关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工作缸3带动拐臂4及相应机构,将球提升放到球台1上,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安全稳妥、无噪音。附附图说明图1主视原理图;附图2、A向,球入口13部位图;附图3、B向,球出口12部位附图4、A-A剖视,圆弧形球滑道9径向截面图;附图5、C向,拐臂4部位图;附图6、放大Ⅰ铰链部位图。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祥加说明;工作缸3的活塞杆端头与拐臂4的一端通过销轴5及装在其间的轴承15铰链在一起;拐臀4的另一端与托杆6的一端成135°角固定在一起,并共同与机架2通过销轴7及装在其间的轴承16铰链在一起;托杆6与回球道成纵向平直的水平状;圆弧形球滑道9具有1/4圆的圆弧状。圆弧形球滑道9,其径向截面上,内轨10、外轨11各轨相应又相邻的两点连线互相组成为正方形,并且内轨10二条之间、外轨11二条之间,以及相对应的每条内轨10与外轨11之间的最小的有效间距均小于球直径,但要保证球座8托着球在圆弧形球滑道9内顺利通行。拐臂4的相关铰链结构为拐臂4为双夹板式,其两端均有对应的条形轴滑道17,与工作缸3的活塞杆端铰链结构为该活塞杆端与销轴5中央部位固定在一起,该轴对称外露的两端装有轴承15,并配套位于条形轴滑道17内;与机架2的铰链结构为机架2上固定有销轴7,该轴外伸出端相应装有两套轴承16,并配套位于条形轴滑道17内。圆弧形球滑道9,其内轨10和外轨11之间有连接撑18。工作缸3可以是液压缸或气压缸。工作原理当球由回球道经球入口13滚入球座8上后,微动开关14即自动接通,启动工作缸3限位运动,推出其活塞杆,并通过销轴5铰链推动拐臂4,连同托杆6,共同以销轴7为轴转动,在α角及条形轴滑道17的作用下,活塞杆的水平运动转换为托杆6的旋转运动,并带动球座S,托着球沿1/4圆的圆弧形球滑道9运动,将球提升到位后,工作缸3刚好运动到位,球自动脱离球座8,滚到球台1上,工作缸3即刻开始反向运动,其活塞杆回缩,拉动拐臂4,连同托杆6作反向旋转,到位后,微动开头14关用,工作缸3停止运动,待接球后,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循环往复。权利要求1.保龄球回球机,具有球台(1)、机架(2),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3)固定在机架(2)上,其活塞杆端头与拐臂(4)的一端通过销轴(5)铰链在一起,拐臂(4)的另一端与托杆(6)的一端成α角固定在一起,并共同与机架(2)通过销轴(7)铰链在一起;托杆(6)的另一端固定有球座(8),呈上凹球形弧状,其圆弧半径等于球半径;球座(8)位于球限位提升用的圆弧形球滑道(9)内,该滑道固定在机架(2)上,具有圆弧半径分别相等的内轨(10)二条和外轨(11)二条、该滑道上端球出口(12)与球台(1)相对应,下端球入口(13)与回球道相对应,外轨(11)二条在下端球入口(13)部位留有进球空间;球座(8)上具有与工作缸(3)运行状态连锁的微动开关(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龄球回球机,其特征在于工作缸(3)的活塞杆端头与拐臂(4)的一端通过销轴(5)及装在其间的轴承(15)铰链在一起;拐臂(4)的另一端与托杆(6)的一端成135°固定在一起,并共同与机架(2)通过销轴(7)及装在其间的轴承(16)铰链在一起;托杆(6)与回球道成纵向平直的水平状;圆弧形球滑道(9)具有1/4圆的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龄球回球机,其特征在于拐臂(4)的相关铰链结构为拐臂(4)为双夹板式,其两端均有对应的条形轴滑道(17),与工作缸(3)的活塞杆端铰链结构为该活塞杆端与销轴(5)中央部位固定在一起,该轴对称外露的两端装有轴承(15),并配套位于条形轴滑道(17)内;与机架(2)的铰链结构为机架(2)上固定有销轴(7),该轴外伸出端相应装有两套轴承(16),并配套位于条形轴滑道(17)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龄球回球机,其特征在于圆弧形球滑道(9),其径向截面上,内轨(10)、外轨(11)各轨相应又相邻的两点连线互相组成为正方形,并且内轨(10)二条之间、外轨(11)二条之间,以及相对应的每条内轨(10)与外轨(11)之间的最小的有效间距均小于球直径,但要保证球座(8)托着球在圆弧球滑道(9)内顺利通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龄球回球机,其特征在于圆弧形球滑道(9),其径向截面上,内轨(10)、外轨(11)各轨相应又相邻的两点连线互相组成为正方形,并且内轨(10)二条之间、外轨(11)二条之间,以及相对应的每条内轨(10)与外轨(11)之间的最小的有效间距均小于球直径,但要保证球座(8)托着球在圆弧形球滑道(9)内顺利通行。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龄球回球机,其特征在于圆弧形球滑道(9),其内轨(10)和外轨(11)之间有连接撑(18)。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龄球回球机,其特征在于圆弧形球滑道(9),其内轨(10)和外轨(11)之间有连接撑(18)。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龄球回球机,其特征在于圆弧形球滑道(9),其内轨(10)和外轨(11)之间有连接撑(18)。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龄球回球机,其特征在于圆弧形球滑道(9),其内轨(10)和外轨(11)之间有连接撑(18)。专利摘要保龄球回球机,属于文化、体育用品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工作缸(3)带动拐臂(4)及相应机构,将球提升放到球台(1)上;其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安全稳妥、无噪音。文档编号A63D5/00GK2317909SQ97231348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赵光华, 童朝坤, 陈荣, 翟光顺 申请人:何帮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保龄球回球机,具有球台(1)、机架(2),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3)固定在机架(2)上,其活塞杆端头与拐臂(4)的一端通过销轴(5)铰链在一起,拐臂(4)的另一端与托杆(6)的一端成α角固定在一起,并共同与机架(2)通过销轴(7)铰链在一起;托杆(6)的另一端固定有球座(8),呈上凹球形弧状,其圆弧半径等于球半径;球座(8)位于球限位提升用的圆弧形球滑道(9)内,该滑道固定在机架(2)上,具有圆弧半径分别相等的内轨(10)二条和外轨(11)二条,该滑道上端球出口(12)与球台(1)相对应,下端球入口(13)与回球道相对应,外轨(11)二条在下端球入口(13)部位留有进球空间;球座(8)上具有与工作缸(3)运行状态连锁的微动开关(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华童朝坤陈荣翟光顺
申请(专利权)人:何帮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