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昆明学院专利>正文

轧辊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56756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14:53
轧辊旋转装置,涉及冶金机械制造领域轧辊制造设备,尤其是一种体积小,采用四点同步旋转,提高轧辊旋转准确率的轧辊旋转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主动支撑箱、传动轴、联轴器、从动支撑箱组成;联轴器数量为两件,分别设置在传动轴两端并与其圆周固连,传动轴两端设置的两联轴器分别与主动支撑箱上的主动轴上设置的外伸轴段和从动支撑箱上的主动轴上设置的外伸轴段实现联接,轧辊安置在主动支撑箱和从动支撑箱上设置的托辊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轧辊的稳定可靠旋转,采用托辊四点同步等速旋转机动,使轧辊旋转运动准确可靠,提高风冷热处理的表面硬度的均匀性;设备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且安装和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机械制造领域轧辊制造设备,尤其是一种体积小,采用四点同步旋转,提高轧辊旋转准确率的轧辊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轧辊制造中,常采用风冷淬火或风冷正火热处理工艺,为提高热处理质量和改善冷却效果,需将轧辊旋转起来,使其表面能均匀冷却,由于轧辊质量大,长径比大,为实现这一工作过程,需采用专门的机械装置来完成;然而,该类设备在国内还属于非标产品,各冶金机械制造厂采用的方案也不尽相同,有采用旧重型车床改造后夹持轧辊轴端进行传动的方案,也有设计专门设备进行传动的,但上述设备往往质量大、占用厂房面积大、投资大、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就是现有轧辊制造过程中,为提高热处理质量和改善冷却效果,需要采用专门机械装置完成,而这些机械装置存在质量大、占用厂房面积大、投资大、维修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体积小,采用同步旋转,提高轧辊旋转准确率的轧辊旋转装置。本技术是由主动支撑箱、传动轴、联轴器、从动支撑箱组成;联轴器数量为两件,分别设置在传动轴两端并与其圆周固连,传动轴两端设置的两联轴器分别与主动支撑箱上的主动轴上设置的外伸轴段和从动支撑箱上的主动轴上设置的外伸轴段实现联接,轧辊安置在主动支撑箱和从动支撑箱上设置的托辊组件上。所述的主动支撑箱,是由基座、上箱座、主动轴组件、从动轴组件、张紧轮组件、防尘罩、挡轮组件、两托辊组件、链条组成;主动轴组件和从动轴组件均水平安置在基座和上箱座形成的合箱体内,主动轴组件上设置的小齿轮和从动轴组件上设置的大齿轮啮合在一起;上箱座上设置的分合面安置并固连在基座上设置的分合面上,两者合箱后形成第一同轴孔系和第二同轴孔系。所述的主动轴组件由小齿轮、减速电机、第一透盖、第一轴承、主动轴、第二轴承、第二透盖组成;小齿轮安置在主动轴上设置的中间轴段上,并靠在主动轴上设置的轴肩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圈分别设置在主动轴上设置的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外圈安置在基座和上箱座合箱后形成的第一同轴孔系内,第一透盖和第二透盖分别安置在合箱体上的第一同轴孔系两外端面上,实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轴向定位,减速电机与主动轴上设置的端头轴段实现联接,并固连在基座和上箱座的合箱体上。所述的从动轴组件由大齿轮、从动轴、平键、第一轴承、透盖、主动链轮、轴端挡板、第二轴承、闷盖组成;大齿轮安置在从动轴上设置的中间轴段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设置在从动轴上设置的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圈分别安置在基座和上箱座合箱后形成的第二同轴孔系内,透盖和闷盖分别安置在基座和上箱座合箱后形成的第二同轴孔系两外端面上,实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轴向定位,主动链轮安置在主动轴上设置的端头轴段上,并通过平键和轴端挡板分别实现圆周固连和轴向定位。所述的张紧轮组件是由轴端挡板、张紧链轮、滑轴、弹簧、滑柱、调整座、调整螺钉组成,张紧链轮安置并圆周固连在滑轴上设置的端头轴段上,并用轴端挡板实现轴向固定,弹簧安置在滑轴上设置的圆孔内,滑柱上设置的第一轴段安置在弹簧内孔内,滑柱上设置的第二轴段安置在调整座上设置的内孔内,调整螺钉安置在调整座上设置的螺纹孔内,并顶在滑柱上设置的圆平面上;滑轴上设置的两内矩形导轨安置在上箱座上设置的两外矩形导轨上,调整座上设置底平面安置并固连在上箱座上设置的半封闭矩形环平面上。所述的挡轮组件是由芯轴、挡轮和挡圈组成,挡轮设置在芯轴上,并用挡圈实现轴向固定,芯轴上设置的轴段安置在上箱座上设置的立圆孔内。所述的托辊组件是由轴端挡板、从动链轮、透盖、第一轴承、平键、支撑轴、托辊、第二轴承组成,托辊安置在支撑轴上设置的中间轴段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安置在支撑轴上设置的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圈分别安置在上箱座上设置的同轴孔系的盲孔和通孔内,透盖安置并固连在上箱座上设置的通孔外端面上,从动链轮安置在支撑轴上设置的端头轴段上,并通过轴端挡板和端头轴段上设置的平键分别实现轴向定位和圆周固连;链条设置在主动链轮、两从动链轮和张紧链轮上,形成环状传动链,防尘罩罩住链条和上述四链轮,并固连在基座和上箱座上。所述的从动支撑箱,其结构与主动支撑箱相近,相对于二者的安装中心平面呈对称布置;相较于主动支撑箱,从动支撑箱中的主动轴在水平平面内设置在了从动轴的另一侧,且从动支撑箱中的主动轴只有一端有外伸轴段,且未设置有减速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能利用本技术实现轧辊的稳定可靠旋转;2、采用托辊四点同步等速旋转机动,使轧辊旋转运动准确可靠,提高风冷热处理的表面硬度的均匀性;3、设备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且安装和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动支撑箱装置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动支撑箱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动支撑箱装置中的主动轴组件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动支撑箱装置中的从动轴组件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动支撑箱装置中的张紧轮组件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动支撑箱装置中的支撑轮组件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从动支撑箱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工件安装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8、图9所示,本技术是由主动支撑箱1、传动轴2、联轴器3、从动支撑箱4组成;联轴器3数量为两件,分别设置在传动轴2两端并与其圆周固连,传动轴2两端设置的两联轴器3分别与主动支撑箱1上的主动轴135上设置的外伸轴段1356和从动支撑箱4上的主动轴41上设置的外伸轴段411实现联接,轧辊J1安置在主动支撑箱1和从动支撑箱4上设置的托辊组件18上。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主动支撑箱1,是由基座11、上箱座12、主动轴组件13、从动轴组件14、张紧轮组件15、防尘罩16、挡轮组件17、两托辊组件18、链条19组成;主动轴组件13和从动轴组件14均水平安置在基座11和上箱座12形成的合箱体内,主动轴组件13上设置的小齿轮131和从动轴组件14上设置的大齿轮141啮合在一起;上箱座12上设置的分合面121安置并固连在基座11上设置的分合面111上,两者合箱后形成第一同轴孔系1121和第二同轴孔系1122。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主动轴组件13由小齿轮131、减速电机132、第一透盖133、第一轴承134、主动轴135、第二轴承136、第二透盖137组成;小齿轮131安置在主动轴135上设置的中间轴段1353上,并靠在主动轴135上设置的轴肩1354上,第一轴承134和第二轴承136内圈分别设置在主动轴135上设置的第一轴颈1352和第二轴颈1355上,第一轴承134和第二轴承136外圈安置在基座11和上箱座12合箱后形成的第一同轴孔系1121内,第一透盖133和第二透盖137分别安置在合箱体上的第一同轴孔系1121两外端面上,实现第一轴承134和第二轴承136的轴向定位,减速电机132与主动轴135上设置的端头轴段1351实现联接,并固连在基座11和上箱座12的合箱体上。请参阅图2、图3、图5所示,所述的从动轴组件14由大齿轮141、从动轴142、平键143、第一轴承144、透盖145、主动链轮146、轴端挡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辊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主动支撑箱、传动轴、联轴器、从动支撑箱组成;联轴器数量为两件,分别设置在传动轴两端并与其圆周固连,传动轴两端设置的两联轴器分别与主动支撑箱上的主动轴上设置的外伸轴段和从动支撑箱上的主动轴上设置的外伸轴段实现联接, 轧辊安置在主动支撑箱和从动支撑箱上设置的托辊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主动支撑箱、传动轴、联轴器、从动支撑箱组成;联轴器数量为两件,分别设置在传动轴两端并与其圆周固连,传动轴两端设置的两联轴器分别与主动支撑箱上的主动轴上设置的外伸轴段和从动支撑箱上的主动轴上设置的外伸轴段实现联接, 轧辊安置在主动支撑箱和从动支撑箱上设置的托辊组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支撑箱,是由基座、上箱座、主动轴组件、从动轴组件、张紧轮组件、防尘罩、挡轮组件、两托辊组件、链条组成;主动轴组件和从动轴组件均水平安置在基座和上箱座形成的合箱体内,主动轴组件上设置的小齿轮和从动轴组件上设置的大齿轮啮合在一起;上箱座上设置的分合面安置并固连在基座上设置的分合面上,两者合箱后形成第一同轴孔系和第二同轴孔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组件由小齿轮、减速电机、第一透盖、第一轴承、主动轴、第二轴承、第二透盖组成;小齿轮安置在主动轴上设置的中间轴段上,并靠在主动轴上设置的轴肩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圈分别设置在主动轴上设置的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外圈安置在基座和上箱座合箱后形成的第一同轴孔系内,第一透盖和第二透盖分别安置在合箱体上的第一同轴孔系两外端面上,实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轴向定位,减速电机与主动轴上设置的端头轴段实现联接,并固连在基座和上箱座的合箱体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轴组件由大齿轮、从动轴、平键、第一轴承、透盖、主动链轮、轴端挡板、第二轴承、闷盖组成;大齿轮安置在从动轴上设置的中间轴段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设置在从动轴上设置的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圈分别安置在基座和上箱座合箱后形成的第二同轴孔系内,透盖和闷盖分别安置在基座和上箱座合箱后形成的第二同轴孔系两外端面上,实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轴向定位,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运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