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昆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210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包括上连接传动箱、粘滞阻尼液密封箱、传动杆、旋转轴、复合叶片、销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上连接传动箱的平动转化为复合叶片的转动,复合叶片的转动切割粘滞阻尼液消耗能量,实现一元耗能,复合叶片上的滑动板在转动离心力与弹簧共同作用下在T型滑槽内往复滑动,滑动板往复滑动切割粘滞阻尼液实现二元耗能,同时滑动板转动半径的变化形成可变惯容机制,实现三元耗能,另外滑动板的滑动可以遮挡不同位置的小孔,迫使阻尼液以不同速度流经不同位置的小孔,从而使阻尼力与速度的变化趋势相反,起到阻尼力的自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能减震,一种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1、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中加入阻尼器,利用阻尼器对地震能量的消耗,来减轻建筑工程中遭受地震的破坏,实验与理论研究消能减震技术是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在消能减震技术中应用较广的是粘滞阻尼器,包括筒式粘滞阻尼器与粘滞阻尼墙两大类。

2、筒式粘滞阻尼器依靠活塞在充满粘滞阻尼液的密闭缸体内往复运动,迫使两侧的阻尼液穿过活塞小孔及缝隙,从而消耗地震能量;在筒式粘滞阻尼器工作过程中,往往活塞两侧的压力较大,同时往复运动会使阻尼液的温度升高,使筒式粘滞阻尼器面临高温、高压环境,当压力过大时,筒式粘滞阻尼器就会漏液,甚至出现爆缸现象。与筒式粘滞阻尼器相比,粘滞阻尼墙则是常温常压下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外形为墙形,容易与建筑环境协调,不易漏液,因此受到广大设计人员的青睐。但粘滞阻尼墙内部的粘滞阻尼液较为特殊,需要具备高黏性和稳定性,其研发、生产难度较大,导致粘滞阻尼墙的价高昂。

3、另外常规筒式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墙均不具备自调节功能,在发生超烈度大地震时往往由于阻尼器连接端两侧速度过大而导致阻尼力突然增大,极易出现阻尼器的连接件被剪断、活塞杆变形、子结构破坏等问题,如在泸定地震中甘孜州燕子沟镇某学校的行政楼粘滞阻尼器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可以实现三元耗能,耗能能力强,且属于常温、常压粘滞阻尼器,避免了高压密封问题,不会出现漏液现象;同时该阻尼器所使用常规粘滞阻尼液即可,成本低廉;且形状为墙形,易与建筑环境协调;另外该阻尼器还具有自调节功能,可避免因瞬时过大阻尼力所造成的连接件破坏、活塞杆变形、子结构破坏甚至爆缸等问题,更有效的保护建筑结构。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上连接传动箱1、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传动杆3、旋转轴4、复合叶片5、销轴6,上连接传动箱1侧面设置竖向通孔,销轴6穿过该竖向通孔,销轴6位于上连接传动箱1外部的两端均设置传动杆3,两个传动杆3的另一端设置在旋转轴4两端,旋转轴4中部均匀固定设置三片以上的复合叶片5,复合叶片5设置在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内。

4、所述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为封闭箱体,内部装有粘滞阻尼液,比如硅油等。

5、所述复合叶片5包括叶片本体5-1、滑动板5-2、弹簧5-3、挡块5-4,叶片本体5-1上纵向设置t型滑槽,t型滑槽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挡块5-4,t型滑槽内部设置滑动板5-2、弹簧5-3,滑动板5-2一端设置一个弹簧,两个弹簧的另一端分别是t型滑槽的封闭端和挡块5-4。

6、所述叶片本体5-1上的t型滑槽底部设置多个通透的小孔。

7、所述挡块5-4侧面为t字型,与t型滑槽相配合,所述挡块5-4通过螺栓5-5固定在叶片本体5-1上,挡块5-4的位置可以在t型滑槽内改变,以调整弹簧5-3的长度。

8、本专利技术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9、上连接传动箱1、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底部分别与楼层上、下端连接,当地震发生时,上连接传动箱1和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发生相对水平错动,上连接传动箱1通过竖向通孔、销轴6、传动杆3将平动转化成旋转轴4的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轴4上固定设置的复合叶片5的转动,复合叶片5的转动将切割粘滞阻尼液消耗能量,实现一元耗能,复合叶片5上的滑动板5-2在转动离心力与弹簧5-3共同作用下在t型滑槽内往复滑动,滑动板5-2往复滑动切割粘滞阻尼液实现二元耗能,同时滑动板5-2转动半径的变化形成可变惯容机制,实现三元耗能;另外滑动板5-2的滑动可以遮挡复合叶片5上不同位置的预留小孔,迫使阻尼液以不同速度流经不同位置的小孔;当复合叶片5转动速度过大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滑动板5-2滑向复合叶片5远端,遮住远端的小孔,流动速度较小的粘滞阻尼液通过离转动中心近的小孔,这样阻尼力减小,起到保护阻尼器连接件、子结构的作用;当复合叶片5速度过小时,在弹簧5-3拉力作用下滑动板5-2滑向复合叶片5近端,遮住近端小孔,速度较大的粘滞阻尼液通过离转动中心远的小孔,这样阻尼力增大,从而实现阻尼力的自调节功能。

10、本专利技术利用旋转机制产生较大的流体切割线速度、利用离心力与弹簧共同作用下滑动板往复切割阻尼液、利用滑动板的旋转半径变化形成可变惯容机制,从而实现三元耗能,提高粘滞阻尼器的耗能能力。

11、本专利技术为常温、常压粘滞阻尼器,避免高温、高压漏油的问题,提高粘滞阻尼器的耐久性。

12、本专利技术利用复合旋转叶片即复合叶片中滑动板的滑动实现自我调节阻尼力,避免地震中瞬间速度过大而使阻尼器的连接件破坏、爆缸、活塞杆断裂等破坏。

13、本专利技术构造简单、运输方便,施工中不需要二次浇灌,随主体一次性安装,施工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传动箱(1)、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传动杆(3)、旋转轴(4)、复合叶片(5)、销轴(6),上连接传动箱(1)侧面设置竖向通孔,销轴(6)穿过该竖向通孔,销轴(6)位于上连接传动箱(1)外部的两端均设置传动杆(3),两个传动杆(3)的另一端设置在旋转轴(4)两端,旋转轴(4)中部均匀设置三片以上的复合叶片(5),复合叶片(5)设置在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为封闭箱体,内部装有粘滞阻尼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叶片(5)包括叶片本体(5-1)、滑动板(5-2)、弹簧(5-3)、挡块(5-4),叶片本体(5-1)上纵向设置T型滑槽,T型滑槽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挡块(5-4),T型滑槽内设置滑动板(5-2)、弹簧(5-3),滑动板(5-2)一端设置一个弹簧,两个弹簧的另一端分别是T型滑槽的封闭端和挡块(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5-1)上的T型滑槽底部设置多个通透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5-4)侧面为T字型,与T型滑槽相配合,所述挡块(5-4)通过螺栓(5-5)固定在叶片本体(5-1)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传动箱(1)、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传动杆(3)、旋转轴(4)、复合叶片(5)、销轴(6),上连接传动箱(1)侧面设置竖向通孔,销轴(6)穿过该竖向通孔,销轴(6)位于上连接传动箱(1)外部的两端均设置传动杆(3),两个传动杆(3)的另一端设置在旋转轴(4)两端,旋转轴(4)中部均匀设置三片以上的复合叶片(5),复合叶片(5)设置在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滞阻尼液密封箱(2)为封闭箱体,内部装有粘滞阻尼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调节三元耗能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川张龙飞母贵万云华陈丁刚赵耀米俊丞孙柏锋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