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彦奇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701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1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内部均设置有定子,定子内部开设有椭圆形结构工作腔,工作腔内部设置有与定子相配合的转子,转子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八个排油滑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内部定子采用国内先进的且经过特殊修正的过渡式曲线,因此保证泵运行中叶片表面无冲击、震动,噪音低,叶片受力状态好,输出流量脉动小,而且叶片的运动由机械传动改为液压传动,通过油道管路将两套平衡型叶片泵串联而成,使得整个装置的工作压力是传统单级泵的两倍,大大提升了装置工作压力峰值,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
,尤其是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超稠油大多使用单螺杆泵及TLB稠油泵进行输送。但是由于超稠油的特性(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平均在(15~17)×104mPa·s,20℃时原油密度平均在1.00g/em3以上,原油中含砂量在5‰以上,含水在30%~70%之间变化),使TLB泵在含水高时不能正常工作,单螺杆泵在原油粘稠度大的情况下,胶套磨损严重,泵效急骤下降,维修费用较高。因此,从2003年3月开始,市面上开始普遍应用GBC型非平衡式(单作用)叶片泵。但是,由于其在震动、噪音、寿命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很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超稠油输送的叶片泵,解决市面上的GBC型非平衡式(单作用)叶片泵在震动、噪音、寿命等方面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所述的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内部均设置有定子,所述的定子内部开设有椭圆形结构工作腔,所述的工作腔内部设置有与定子相配合的转子,所述的转子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八个排油滑道,所述的转子外侧弧形面上的排油滑道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第四叶片、第五叶片、第六叶片、第七叶片和第八叶片,所述的定子上开设有左上进油口、左下出油口、右上出油口和右下进油口,所述的左上进油口、左下出油口、右上出油口和右下进油口内侧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过滤板,所述的定子和转子之间通过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第四叶片、第五叶片、第六叶片、第七叶片和第八叶片划分成第一吸油腔、第二吸油腔、第一压油腔和第二压油腔,所述的第一吸油腔与第二吸油腔相对于轴心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一压油腔与第二压油腔相对于轴心对称布置。优选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使用,所述的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大小相同。优选地,为了方便输油,所述的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之间通过油道管路相连接。优选地,为了保持内部油压平衡,所述的油道管路上设置有油压补偿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内部定子采用国内先进的且经过特殊修正的过渡式曲线,因此保证泵运行中叶片表面无冲击、震动,噪音低,叶片受力状态好,输出流量脉动小,而且叶片的运动由机械传动改为液压传动,通过油道管路将两套平衡型叶片泵串联而成,使得整个装置的工作压力是传统单级泵的两倍,大大提升了装置工作压力峰值,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泵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泵体,2.第二泵体,3.定子,4.工作腔,5.转子,6.排油滑道,7.第一叶片,8.第二叶片,9.第三叶片,10.第四叶片,11.第五叶片,12.第六叶片,13.第七叶片,14.第八叶片,15.左上进油口,16.左下出油口,17.右上出油口,18.右下进油口,19.过滤板,20.第一吸油腔,21.第二吸油腔,22.第一压油腔,23.第二压油腔,24.油道管路,25.油压补偿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包括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内部均设置有定子3,定子3内部开设有椭圆形结构工作腔4,工作腔4内部设置有与定子3相配合的转子5,转子5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八个排油滑道6,转子5外侧弧形面上的排油滑道6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叶片7、第二叶片8、第三叶片9、第四叶片10、第五叶片11、第六叶片12、第七叶片13和第八叶片14,定子3上开设有左上进油口15、左下出油口16、右上出油口17和右下进油口18,左上进油口15、左下出油口16、右上出油口17和右下进油口18内侧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过滤板19,定子3和转子5之间通过第一叶片7、第二叶片8、第三叶片9、第四叶片10、第五叶片11、第六叶片12、第七叶片13和第八叶片14划分成第一吸油腔20、第二吸油腔21、第一压油腔22和第二压油腔23,第一吸油腔20与第二吸油腔21相对于轴心对称布置,第一压油腔22与第二压油腔23相对于轴心对称布置。优选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使用,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大小相同,优选地,为了方便输油,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之间通过油道管路24相连接,优选地,为了保持内部油压平衡,油道管路24上设置有油压补偿机构25,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内部定子采用国内先进的且经过特殊修正的过渡式曲线,因此保证泵运行中叶片表面无冲击、震动,噪音低,叶片受力状态好,输出流量脉动小,而且叶片的运动由机械传动改为液压传动,通过油道管路24将两套平衡型叶片泵串联而成,使得整个装置的工作压力是传统单级泵的两倍,大大提升了装置工作压力峰值,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该泵为GBSC型转子泵,该泵的工作腔主要由定子3、转子5、一组嵌在排油滑道6中的叶片以及在定子3和转子5两侧的油压补偿机构25等组成。当转子5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定子3内表面保持接触,且叶片顶部沿定子3内表面滑动,在第一叶片7到第三叶片9、第五叶片11到第七叶片13两个区域内,由于定子3内表面曲线的半径逐渐变长,叶片沿转子5槽滑动向外伸出,相邻叶片间的密封容积逐渐增大,形成吸油过程。与此同时,在第三叶片9到第五叶片11、第七叶片13到第一叶片7两个区域,定子3内表面曲线的半径逐渐变短,叶片沿转子5槽向里缩进,相邻叶片间的密封容积逐渐缩小,形成排油过程。平衡式叶片泵定子内表面曲线(简称定子曲线)的形状决定了叶片的运动状态,对泵的性能和寿命影响很大。理想的定子曲线应是:1、使输出流量脉动小;2、运转中叶片顶部不脱离定子3;3、叶片无冲击震动、低噪音;4、使叶片受力状态良好。要达到以上效果,关键是合理确定过渡曲线的参数,经过各种理论计算、模型设计和试制比较,证明该型泵已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叶片泵工作压力Δp越高,泄漏损失越大,流量Q下降也大,并且压力越高,泵的震动、噪音也随之增加。两级泵能够减少相同工作压力下的泄露损失,降低泵的震动、噪音。两级泵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的油路是通过泵体中的内流道、两个定子间配流盘来实现的,泵的结构十分紧凑,其外观与单级泵并无区别。单级泵的容积效率两级泵的容积效率经过对Qt=21m3/h的单级泵和两级泵进行对比实验,实测数据为:Qt=21m3/h,Δp2=1MPa,Q1=14.1m3/h,Q2=17.5m3/h,代入上式得η1=0.671;η2=0.833。可见,两级泵容积效率比单级泵高16.2%,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它有效的解决了泵在较高工作压力时排量下降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泵的震动、噪音,提高了使用寿命。测试数据及分析转子泵测试数据表1、吨液单耗:转子泵均满足输油泵单耗标准要求(≤0.85),与螺杆泵(平均吨液单耗0.49kw/t)水平相当,优于TLB稠油泵(平均吨液单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包括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内部均设置有定子(3),所述的定子(3)内部开设有椭圆形结构工作腔(4),所述的工作腔(4)内部设置有与定子(3)相配合的转子(5),所述的转子(5)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八个排油滑道(6),所述的转子(5)外侧弧形面上的排油滑道(6)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叶片(7)、第二叶片(8)、第三叶片(9)、第四叶片(10)、第五叶片(11)、第六叶片(12)、第七叶片(13)和第八叶片(14),所述的定子(3)上开设有左上进油口(15)、左下出油口(16)、右上出油口(17)和右下进油口(18),所述的左上进油口(15)、左下出油口(16)、右上出油口(17)和右下进油口(18)内侧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过滤板(19),所述的定子(3)和转子(5)之间通过第一叶片(7)、第二叶片(8)、第三叶片(9)、第四叶片(10)、第五叶片(11)、第六叶片(12)、第七叶片(13)和第八叶片(14)划分成第一吸油腔(20)、第二吸油腔(21)、第一压油腔(22)和第二压油腔(23),所述的第一吸油腔(20)与第二吸油腔(21)相对于轴心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一压油腔(22)与第二压油腔(23)相对于轴心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全平衡双作用转子输油泵,包括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内部均设置有定子(3),所述的定子(3)内部开设有椭圆形结构工作腔(4),所述的工作腔(4)内部设置有与定子(3)相配合的转子(5),所述的转子(5)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八个排油滑道(6),所述的转子(5)外侧弧形面上的排油滑道(6)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叶片(7)、第二叶片(8)、第三叶片(9)、第四叶片(10)、第五叶片(11)、第六叶片(12)、第七叶片(13)和第八叶片(14),所述的定子(3)上开设有左上进油口(15)、左下出油口(16)、右上出油口(17)和右下进油口(18),所述的左上进油口(15)、左下出油口(16)、右上出油口(17)和右下进油口(18)内侧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过滤板(19),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彦奇王明友杨焱焱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胡彦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