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电流切断装置的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108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其的蓄电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有在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变形的变形板、构成通电路径的通电板、接点板。通电板包括与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接点板包括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在变形板形成有能够接受壳体(1)内的内压的受压部和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抵接部。通过以抵接部向接点板侧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形,第2接点部能够从通电板分离。变形板与通电板和接点板绝缘。通电板被配置成被变形板和接点板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1380019362.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名称为“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电流切断装置的蓄电装置”,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3年4月11日)。本申请基于2012年4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090992号和2012年4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090630号来主张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而被引用在该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公开与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电流切断装置的蓄电装置相关的技术。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其他的二次电池(蓄电池)等蓄电装置作为车辆搭载用电源或者电脑和移动终端的电源,其重要性日益提高。尤其是,期望将锂离子电池作为车辆搭载用的高输出电源来使用。锂离子电池质量轻并且能够得到高能量密度。作为二次电池的典型构造,可列举出在壳体内收纳有电极构造体和电解质并密封该壳体的密封结构的电池(密封型电池)。在对上述电池进行充电时,在电池产生不良情况或者充电装置误动作的情况下,有时通常以上的电流流向电池。其结果是,存在电池变成过充电状态的情况。当在电池产生了过充电状态等异常时,有时会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气体。这会导致壳体内部的压力上升,电池(壳体)因气体压力而膨胀或者壳体破损。为了应对这样的不良情况,提出了一种具备电流切断装置的电池。在电流切断装置中,若密封的壳体的内压上升至异常,则切断电流,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这样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平6-21574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25440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2921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33199号公报中被公开。参照图11A、11B,对以往的电流切断装置进行说明。电流切断装置50设置在密封型二次电池的正极附近。如图11A所示,电流切断装置50具备封口盖体52、翻转板53以及引线安装板54。封口盖体52具有导电性,与外部端子51连接。翻转板53具有导电性,配置在封口盖体52的内侧。引线安装板54具有导电性,配置在翻转板53的内侧。引线安装板54为金属制,与翻转板53的中央部分(接点部分)56粘接。在引线安装板54形成有通气孔55,电池的内压作用于翻转板53。箭头57表示电池通常状态时的通电路径。电池处于通常状态时,电流经由引线安装板54、翻转板53和封口盖体52,串联地通至外部端子51。此外,支承部件58支承引线安装板54的外周。支承部件58由绝缘性材质形成。若电池成为过充电等异常状态,则在密封的壳体内部产生气体,壳体的内压上升。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则如图11B所示,壳体的内压通过引线安装板54的通气孔55作用于翻转板53。翻转板53的中央部分(接点部分)56的粘接部断裂,翻转板53向上方翻转。通电路径57断裂,电流被切断。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的以往的电流切断装置中,引线安装板54与翻转板53之间的接点部56存在于电解液氛围中。因此,会产生接点部56因电解液、周围环境而劣化,从而电流切断装置的可靠性降低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提供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一种通过抑制接点部的劣化来抑制可靠性降低的电流切断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电流切断装置具备以下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征。(1)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由壳体内的氛围(电流切断装置的外部)密封。(2)若壳体的内压上升,则通过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与电流切断装置的外部之间的压力差来使变形板翻转。(3)如上述那样,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由壳体内的氛围密封。因此,即使在通电路径断裂时产生电弧,也不对产生氢气的壳体内造成影响。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的安全性。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电流切断装置,将具备正极和负极的电极构造体与正极外部端子或者负极外部端子电连接。该电流切断装置在收纳上述电极构造体的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切断上述电极构造体与上述外部端子(正极外部端子或者负极外部端子)之间的通电路径。电流切断装置具备变形板、构成上述通电路径的通电板以及接点板。上述变形板在上述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发生变形。上述通电板包括与上述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上述接点板包括与上述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上述第1接点部和上述第2接点部设置在上述通电路径上。上述变形板包括能够接受上述壳体内的内压的受压部和与上述第1接点部及上述第2接点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触的抵接部。在上述电流切断装置中,通过以上述抵接部向上述接点板侧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形,上述第1接点部和上述第2接点部中的至少上述第2接点部能够与上述通电板分离。上述变形板与上述通电板及上述接点板中的至少一方绝缘。并且,上述变形板配置成构成上述电流切断装置的外表面。另外,上述通电板配置成被上述变形板和上述接点板夹持。在上述电流切断装置中,通电板和接点板的接点部被变形板从存在电解液的氛围切断。因此,能够防止接点部受到电解液、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劣化。另外,即使在通电路径断裂时产生电弧(火花),也不会对产生氢气的壳体内造成影响。并且,在上述电流切断装置中,变形板仅与外周的固定部接触。因此,变形板不会如以往技术那样受到焊接强度的影响,能够根据内部压力稳定地进行动作。附图说明图1表示第1实施例的蓄电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A表示关于第1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常时的状态。图2B表示关于第1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断裂的状态。图3A表示关于第2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常时的状态。图3B表示关于第2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断裂的状态。图4A表示关于第3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常时的状态。图4B表示关于第3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断裂的状态。图5A表示关于第4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常时的状态。图5B表示关于第4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断裂的状态。图6表示第5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的纵剖面图。图7表示第6实施例的蓄电装置的纵剖面图。图8表示第6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的纵剖面图。图9表示第7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0表示第8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1A表示关于以往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常时的状态。图11B表示关于以往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断裂的状态。图12A表示关于第9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常时的状态。图12B表示关于第9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刚断裂之后的状态。图12C表示关于第9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断裂并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状态。图13A表示关于第10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常时的状态。图13B表示关于第10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断裂的状态。图14表示关于第10实施例的电流切断装置,接点板的俯视图。图15表示第11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6A表示关于第12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常时的状态。图16B表示关于第12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切断装置,通电路径断裂的状态。图16C表示关于第12实施例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装置,其中,具有:具备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电极构造体;收纳所述电极构造体的壳体;以及电流切断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极构造体与正极外部端子或负极外部端子,在所述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切断所述电极构造体与所述正极外部端子或所述负极外部端子之间的通电路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具备:通电板,其构成所述通电路径;接点板,其构成所述通电路径,且与所述通电板接触;以及配置于所述通电板与所述电极构造体之间的保护板,所述通电板包括与所述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所述接点板包括与所述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所述第1接点部和第2接点部被设置在所述通电路径上,在收纳所述电极构造体的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在所述第1接点部和所述第2接点部中至少所述第2接点部能够与所述通电板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12 JP 2012-090992;2012.04.12 JP 2012-090631.一种蓄电装置,其中,具有:具备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电极构造体;收纳所述电极构造体的壳体;以及电流切断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极构造体与正极外部端子或负极外部端子,在所述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切断所述电极构造体与所述正极外部端子或所述负极外部端子之间的通电路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具备:通电板,其构成所述通电路径;接点板,其构成所述通电路径,且与所述通电板接触;以及配置于所述通电板与所述电极构造体之间的保护板,所述通电板包括与所述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所述接点板包括与所述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所述第1接点部和第2接点部被设置在所述通电路径上,在收纳所述电极构造体的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在所述第1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元章梅村聪加藤崇行西原宽恭南形厚志秋山泰有小田切俊雄弘濑贵之小川义博岩俊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