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热燃烧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0951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6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热燃烧梁,包括梁体、燃料管路和内空气通道。梁体的下部和/或两侧设有烧嘴,内空气通道设有内通道空气入口,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燃烧梁设有外空气通道,外空气通道位于梁体与内空气通道之间,内空气通道与外空气通道之间设有气体通道。烧嘴设有内通道空气喷口或/和外通道空气喷口,内通道空气喷口与内空气通道连通,外通道空气喷口与外空气通道连通。外空气通道设有筋板。梁体的外部设有耐高温隔热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梁体内设置外空气通道,去除了导热油系统,有效避免石灰窑内高温烧坏梁体内构件,减少通过梁体和导热油系统向外传递热量,降低了石灰窑的热量损失和石灰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烧设备
,涉及一种燃烧梁,具体涉及一种绝热燃烧梁
技术介绍
用梁式石灰窑煅烧石灰石是石灰生产的新技术。梁式石灰窑具有能耗低、石灰产品质量好、生产能力强、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等用途的石灰生产。燃烧梁是梁式石灰窑的核心设备,燃烧梁的梁体设有烧嘴、燃料管路和助燃空气管路,燃料管路和助燃空气管路向烧嘴输送燃料和助燃空气,烧嘴均匀分布燃料并进行燃烧。申请号为200320111077.3,名称为“内外加热式石灰炉”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燃烧梁式石灰窑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人在另一件申请号为200820078007.5,名称为“一种烧制石灰的窑”的技术专利中介绍了几种梁体的结构。梁式窑技术为世界石灰生产工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其技术进步的核心问题是燃烧梁的热量损耗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窑膛中的热量通过钢结构梁体传递到导热油循环系统,再将热量传递到向梁体外部,因此增加了石灰窑的热量损失和石灰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热燃烧梁,以减少燃烧梁的热量损失,降低石灰窑能耗和石灰生产成本,延长燃烧梁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绝热燃烧梁,包括梁体、燃料管路和内空气通道。梁体的下部和/或两侧设有烧嘴,内空气通道设有内通道空气入口,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燃烧梁设有外空气通道,外空气通道位于梁体与内空气通道之间,内空气通道与外空气通道之间设有气体通道。烧嘴设有内通道空气喷口或/和外通道空气喷口,内通道空气喷口与内空气通道连通,外通道空气喷口与外空气通道连通。外空气通道设有筋板筋板。梁体的外部设有耐高温隔热层。耐高温隔热层的材质为复合材料或复合陶瓷材料加保护钢板。燃烧梁设有外空气通道设有外通道空气入口。燃烧梁为矩形燃烧梁或“T”型燃烧梁。本专利技术绝热燃烧梁,通过梁体内设置外空气通道将梁体内燃料管路和梁体内构件与梁体隔开,有效避免石灰窑内高温烧坏梁体内构件,同时梁体外壁预热外空气通道内的助燃空气,减少通过梁体和导热油系统向外传递热量,降低了石灰窑的热量损失和石灰生产的成本。在梁体的外部设置耐高温隔热层,避免梁体与高温火焰烧和下行的物料和梁体直接接触,保护梁体不受损坏,延长燃烧梁的使用寿命和石灰窑的生产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绝热燃烧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绝热燃烧梁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绝热燃烧梁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案;图7为图6绝热燃烧梁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种燃烧梁剖视图;图9为图8绝热燃烧梁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五种燃烧梁剖视图。其中:1—内空气通道、2—外空气通道、3—耐高温隔热层、4—气体通道、5—内通道空气入口、6—筋板、7—燃料管路、8—烧嘴、9—外通道空气喷口、10—燃气喷口、11—外通道空气入口、12—梁体、13—内通道空气喷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做出任何改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绝热燃烧梁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梁体12、燃料管路7、内空气通道1和外空气通道2。外空气通道位于梁体与内空气通道之间,内空气通道与外空气通道之间设有气体通道4。梁体的下部设有烧嘴8,烧嘴包括燃气喷口10和外通道空气喷口9。内空气通道的两头设有内通道空气入口5,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10,外空气通道与外通道空气喷口连接。外空气通道2设有筋板6,梁体的外部设有耐高温隔热层3。外通道空气喷口9为倾斜结构,外通道空气喷口9的另一种形式如图3所示,为垂直结构。本专利技术绝热燃烧梁的助燃空气通过内通道空气入口5进入内空气通道1,再经外空气通道2至烧嘴的外通道空气喷口9喷出,为燃气喷口10喷出的燃料气助燃燃烧。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图5所示,包括梁体12、燃料管路7、内空气通道1和外空气通道2。外空气通道位于梁体与内空气通道之间,内空气通道与外空气通道之间设有气体通道4。梁体的下部设有烧嘴8,烧嘴包括燃气喷口10和内通道空气喷口13。外空气通道的两头设有外通道空气入口11,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10,内空气通道与内通道空气喷口连接。外空气通道2设有筋板6,梁体的外部设有耐高温隔热层3。本实施例的助燃空气通过外通道空气入口11进入外空气通道2,再经内空气通道1至烧嘴的内通道空气喷口13喷出,为燃气喷口10喷出的燃料气助燃燃烧。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6、图7所示,包括梁体12、燃料管路7、内空气通道1和外空气通道2。外空气通道位于梁体与内空气通道之间。梁体的下部设有烧嘴8,烧嘴包括燃气喷口10、内通道空气喷口13和外通道空气喷口9,外通道空气喷口9为倾斜结构,内通道空气喷口为垂直结构。内空气通道的两头设有内通道空气入口5,外空气通道的两头设有外通道空气入口11,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10,内空气通道与内通道空气喷口连,外空气通道与外通道空气喷口连接。外空气通道2设有筋板6,梁体的外部设有耐高温隔热层3。本实施例的助燃空气分别通过外通道空气入口11进入外空气通道2和通过内通道空气入口5进入内空气通道1,内空气通道1至烧嘴的内通道空气喷口13喷出,外空气通道2至烧嘴的外通道空气喷口9喷出,共同为为燃气喷口10喷出的燃料气助燃燃烧。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绝热燃烧梁如图8、图9所示,包括梁体12、燃料管路7和内空气通道1。梁体的下部设有烧嘴8,烧嘴包括燃气喷口10和内通道空气喷口13。内空气通道的两头设有内通道空气入口5,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10,内空气通道与内通道空气喷口连接。梁体的外部设有耐高温隔热层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内通道空气入口5进入内空气通道1,再经内通道空气喷口13喷出,为燃气喷口10喷出的燃料气助燃燃烧。实施例5本专利技术绝热燃烧梁如图10所示,为“T”型燃烧梁,包括梁体12、燃料管路7和内空气通道1。梁体的下部设有烧嘴8,烧嘴包括燃气喷口10和外通道空气喷口9。内空气通道的两头设有内通道空气入口5,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10,内空气通道与内通道空气喷口连接。梁体的外部设有耐高温隔热层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内通道空气入口5进入内空气通道1,再经内通道空气喷口13喷出,为燃气喷口10喷出的燃料气助燃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热燃烧梁,包括梁体(12)、燃料管路(7)和内空气通道(1),所述梁体的下部和/或两侧设有烧嘴(8),所述内空气通道设有内通道空气入口(5),所述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10),其特征是:所述燃烧梁设有外空气通道(2),所述外空气通道位于梁体与内空气通道之间,内空气通道与外空气通道之间设有气体通道(4);所述烧嘴设有内通道空气喷口(13)或/和外通道空气喷口(9),所述内通道空气喷口与内空气通道连通,外通道空气喷口与外空气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热燃烧梁,包括梁体(12)、燃料管路(7)和内空气通道(1),所述梁体的下部和/或两侧设有烧嘴(8),所述内空气通道设有内通道空气入口(5),所述燃料管路从内空气通道穿过连接到烧嘴的燃气喷口(10),其特征是:所述燃烧梁设有外空气通道(2),所述外空气通道位于梁体与内空气通道之间,内空气通道与外空气通道之间设有气体通道(4);所述烧嘴设有内通道空气喷口(13)或/和外通道空气喷口(9),所述内通道空气喷口与内空气通道连通,外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会平郭文聚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