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去皮护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023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魔芋块茎的化学去皮与护色技术,是针对现有手工去皮效率极低,机械去皮效果差、不均匀、损耗大以及去皮后褐变严重等问题而设计的。其特征在于魔芋块茎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去皮和亚硫酸(盐)溶液或亚硫酸(盐)与维生素C的混合液浸漂护色。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省工省时、效果好等特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魔芋的化学去皮与护色技术。魔芋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经济作物,有广泛的用途和极高的经济价值,但在其利用过程中必须去皮,否则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对于魔芋的去皮,传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工刮削,即用竹片、陶瓷片、玻璃片、刀片等工具进行手工刮皮;另一种是机械摩擦去皮,即将魔芋装在一个滚动的容器内,容器转动,魔芋随之滚动,在滚动过程中,魔芋相互碰撞、摩擦,从而使表皮脱落。以上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由于是手工操作,所以速度慢,效率不高;后一种方法由于魔芋的形状凹凸不平,往往造成凸出的部分去皮过分,连内部的部分有效成分也被去掉了,而凹陷的部分又去皮不够,加之在滚动过程中用水冲洗,与水接触时间长达10分钟以上,一部分有效成分溶出,这两种情况均造成损失,有时高达15%以上。可见,手工刮皮和机械摩擦去皮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此外魔芋去皮后褐变严重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任何关于魔芋化学去皮与护色的报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快速去皮、减少损耗,又能同时护色、防止褐变的魔芋去皮与护色技术。本专利技术是这样设计的:将魔芋块茎投入预热至60~100℃的浓度为5~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保持此温浸0.5~5分钟,见表皮一碰即落时捞出,立即用水洗去碱液和被腐蚀的表皮,再放入浓度为0.4~1%的亚硫酸盐(亚硫酸盐可为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偏重亚硫酸钠或偏重亚硫酸钾等)溶液中、或浓度为0.3~0.8%的亚硫酸溶液中、或含有0.1~0.3%维生素C的上述任何一种溶液中浸漂1~5秒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去皮速度快,效率高,完成去皮全过程仅需1~5分钟,而机械去皮需10分钟以上,手工去皮就更慢了。并且,由于碱液去皮克服了魔芋块茎凹凸不平的影响,故去皮较均匀,加之因接触水的时间短,有效成分溶出-->少,故减少损耗20%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可同时护色、防止褐变。整个技术过程由下面的实施例给出:1.配制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千克,装于不锈钢锅内加热,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将事先准备好的30千克魔芋块茎放在锅内,保温50秒钟后捞出,用清水洗去魔芋上的碱液和已被腐蚀的表皮,然后放入0.8%的亚硫酸氢钠和0.2%的维生素C各50%的混合溶液中浸2秒钟,然后捞出,即得去皮并完成护色的魔芋。2.在实例1中,改变氢氧化钠浓度为15%,温度为80℃,热浸时间为2分钟,其它条件与操作相同,最后得去皮并完成护色的魔芋。3.在实例1中,改变氢氧化钠浓度为5%,温度为80℃,热浸时间为3分钟,其它条件和操作相同,最后得去皮并完成护色的魔芋。4.在实例1中,改变单独用0.5%的亚硫酸钠护色溶液,浸漂时间为5秒钟,其它条件和操作相同,最后获得去皮并完成护色的魔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魔芋的化学去皮与护色技术,其特征在于魔芋块茎先采用氢氧化钠溶液热浸去皮,然后采用单一的亚硫酸或亚硫酸盐溶液,或采用含有维生素C的亚硫酸或亚硫酸盐混合液浸漂护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魔芋的化学去皮与护色技术,其特征在于魔芋块茎先采用氢氧化钠溶液热浸去皮,然后采用单一的亚硫酸或亚硫酸盐溶液,或采用含有维生素C的亚硫酸或亚硫酸盐混合液浸漂护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氧化钠浓度为5~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为60~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魔芋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热浸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远明杨幼慧刘佩瑛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