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运红专利>正文

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748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面部近中央处为中心点,自所述中心点呈放射分布的数线型补强条,及以所述中心点为同心、且由小到大呈环状分布的数环型补强条,所述环型补强条将所述线型补强条串联起来,而形成特殊分布的网状补强形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使整体补强条结构形成有效的分布,因此可以确实提高补强效果,同时在打击面击球受力时,可保持正常的变形量,因此能确保击球的精准度。(*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关于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的改进设计。目前习用的高尔夫球杆头的薄型打击面结构,如图6所示,一种是在打击面20内侧面布设数条呈水平分别延伸的补强条21,通过补强条21的补强作用,使较薄的打击面20得以获得结构上的补强。然而,该种习用结构仅是单纯在打击面20上布设数条水平延伸的补强条21,该补强条21设计分布的形态,对于打击面20在击球时所承受反作用力的分布形态而言,并不能达到有效的补强。尤其,一般击球点是在打击面20的中央处,受力乃是以打击面20中央处为中心向外呈放射传递,而该种习用补强条21因未依受力分布形态而设计分布,故无法达到确实补强效果,而其打击面20也不能设计成更薄的形态。同时因为该种习用品补强条21仅是水平分布,击球后打击面20的变形形态会与正常变形形态形成较大误差,以致打击面20对球体的作用力会形成变向(例如呈较高角度或较低角度飞出),而产生击球不稳,球向易偏离的情形。如图7所示,另一种习用薄型打击面30的补强条结构是除了水平分布的补强条31之外,再加设数条垂直分布的补强条32,使整体形成网格状分布。该种习用品虽加设了网格状补强条,然而,因其整体分布形态仍未依击球受力分布形态而设计,其虽较上述习用技术具补强作用,但是仍然无法确实有效地提高补强效果,反而,由于加设过多垂直补强条,使整体厚度又再增加,其补强效率不高,且有恰得其反的负面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单纯,补强效能充分发挥,且能确保击球精准度的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面部近中央处为中心点,自所述中心点呈放射分布的数线型补强条,及以所述中心点为同心、且由小到大呈环状分布的数环型补强条,所述环型补强条将所述线型补强条串联起来,而形成特殊分布的网状补强形态。所述放射分布的线型补强条以等圆心角分布。所述环型补强条可以呈圆弧形,也可以呈多边形。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设计,其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线型补强条呈放射分布,及环型补强条环布串联,使整体补强条结构形成有效的分布,对于打击面的击球受力形态,作有效的补强配合,故可确实提高补强效果,使其以单纯的分布形态,即能达到补强成效。2、本技术由于恰配合击球受力分布,打击面在击球受力时,可保持正常的变形量,因此能确保击球的精准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应用在四片式球头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打击面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打击面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打击面的受力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在三片式球头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第一种习用技术示意图图7是第二种习用技术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技术基本结构,是在高尔夫球杆头的打击面10的一面上布设补强条12、13(其中,图1是底部、上盖、接管、打击面四件组合式的球杆头;图5是底部、上盖、打击面与接管一体的三件组合式球杆头),使其仍能发挥有效的击球力,其特征在于,打击面10的补强条以其面部近中央处为中心点11,自该中心点11形成数条呈放射分布的线型补强条12,且另设有数个以上述中心点11为同心并呈从小到大环状分布的环型补强条13,用环型补强条13将线型补强条12串联起来,从而形成特殊分布的网板补强形态,以此提高补强效能,及确保击球的精准度。其中环型补强条13可以形成圆弧环形延伸分布,也可以形成多边形延伸分布。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打击面10在击球受力时,其作用力是如图中所示的分布形态,由于本技术打击面10的线型补强条12以打击面10的中央处为中心点11呈放射分布,恰好是配合作用力分布形态,故可承受该作用力。而且由于线型补强条12之间设置有数条环型补强条13将其联接,环型补强条13又会弥补两两线型补强条12之间空缺处的强度,故而可有效完全地对于打击面做全盘性的补强。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面部近中央处为中心点,自所述中心点呈放射分布的数线型补强条,及以所述中心点为同心、且由小到大呈环状分布的数环型补强条,所述环型补强条将所述线型补强条串联起来,而形成特殊分布的网状补强形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分布的线型补强条以等圆心角分布。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型补强条呈圆弧形。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型补强条呈多边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面部近中央处为中心点,自所述中心点呈放射分布的数线型补强条,及以所述中心点为同心、且由小到大呈环状分布的数环型补强条,所述环型补强条将所述线型补强条串联起来,而形成特殊分布的网状补强形态。本技术由于使整体补强条结构形成有效的分布,因此可以确实提高补强效果,同时在打击面击球受力时,可保持正常的变形量,因此能确保击球的精准度。文档编号A63B53/04GK2375346SQ99213869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陈运红 申请人:陈运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补强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高尔夫球杆头打击面的面部近中央处为中心点,自所述中心点呈放射分布的数线型补强条,及以所述中心点为同心、且由小到大呈环状分布的数环型补强条,所述环型补强条将所述线型补强条串联起来,而形成特殊分布的网状补强形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运红
申请(专利权)人:陈运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