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8774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属于黏煤掺烧给料装置领域,包括煤仓,沿煤仓底板轴线对称设有两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两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两个下料口上方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煤仓内的物料被旋转切割体交替推入落煤管,原物料空间在重力作用下被上部物料补充,从而实现物料“先来先走”,配合联动控制,始终保持给料装置通道流畅,物料“随来随走”,定量防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黏煤掺烧给料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结合我国能源战略计划和能源供给的现状,电力用煤多添加黏煤及其他低热值原煤供给锅炉。由于黏煤具有易粘结的物理特性,在供煤运行过程中,原煤易粘附在煤仓内壁,原煤易自身或与周边原煤结块。现有的给料装置基本上采用煤仓煤斗送料,煤流在重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堆压、汇流,致使煤层密实,从而在输送过程频繁发生蓬煤、堵煤现象,造成发电机组运行不稳定,影响机组的正常出煤和经济运行。同时,现有的给料装置大多采用阀门(例如闸板阀)来控制储料与下料,阀门使用频率高,磨损快且容易堵塞,增加了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堵料几率低的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包括煤仓,沿煤仓底板轴线对称(也可以说沿底板中心对称)设有两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两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两个下料口上方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所述分流板为倒“V”型,分流板的脊线位于两个下料口中心连接线上方。为了刮掉煤仓侧壁上粘附的原煤,切刀的自由端设有竖直向上的煤仓侧壁刮板,分流板两端下部设有与煤仓侧壁刮板配合使用的凹槽。煤仓的侧壁上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位于煤仓的侧壁与分流板连接处,检修口外设有检修门。所述落煤管包括设于下料口下方的直管段和连接在直管段下方的斜管段,两个落煤管的斜管段下端相连通。所述落煤管上设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动力系统上。煤仓外设有立柱,所述立柱顶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煤仓侧壁上;立柱中部设有托架,托架设于煤仓底板下方,所述托架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侧板,侧板靠近煤仓中心的一端上部设有横板,煤仓底板放置在横板上。相邻立柱之间设有横撑,横撑端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立柱的侧面相平行,相邻连接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煤仓侧壁和底板采用NM400耐磨材料制成,煤仓侧壁和底板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旋转切割体的切刀采用40Cr高耐磨材料制成,提高切刀的耐磨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下料口上方设有分流板,煤流被分流板分流后进入煤仓,不会直接进入下料口,避免了煤流在重力作用下造成堆压、汇流、密实;旋转切割体的三个切刀为非平衡式布局,一刀推料入口时,另外两刀切割汇料准备,煤仓内的物料被旋转切割体交替推入落煤管,原物料空间在重力作用下被上部物料补充,从而实现物料“先来先走”,配合联动控制,始终保持给料装置通道流畅,物料“随来随走”,定量防堵。2、所述落煤管上设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动力系统上,实现联动控制,保证落煤管中原煤料位与下料口高度差,落料时原煤冲刷落煤管管壁,防止原煤在落煤管壁上再次粘附;动力系统与落煤管上的位置传感器实现联动延时控制,代替原有的下料锥斗和闸板门,通过控制旋转切割体的转动实现物料的通断,降低了堵料几率,节约资金,并减少了安装空间。3、分流板设置为倒“V”型,分流板的脊线位于两个下料口中心连接线上方,可以有效实现分流和阻断作用,防止原煤直接进入下料口,同时可减少分流板所占的空间。4、落煤管包括直管段和斜管段,两个落煤管的斜管段下端相连通,既可以实现交替下料,又可以防止下料口落下的原煤直接冲压落煤管内储存的原煤,防止原煤被冲压密实。5、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电气部分全部置于主体外围,打开检修门,通过分流板下的通道即可检修更换切刀,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旋转切割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其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煤仓1、旋转切割体、动力系统2和落煤管3。煤仓1包括采用NM400耐磨材料制成的侧壁和底板,煤仓1的侧壁和底板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沿煤仓1的底板轴线对称设有两个下料口4,每个下料口4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3,所述落煤管3包括设于下料口4下方的直管段和连接在直管段下方的斜管段,两个落煤管3的斜管段下端相连通,落煤管3既可以实现交替下料,又可以防止下料口4落下的原煤直接冲压落煤管3内储存的原煤,防止原煤被冲压密实,从落煤管3出口落下的原煤被给煤机19输送至锅炉等需煤装置。两个下料口4上方设有倒“V”型分流板5,分流板5两端固定在煤仓1的侧壁上,分流板5的脊线位于两个下料口4中心连接线上方,分流板5可以有效实现分流和阻断作用,防止原煤直接进入下料口4,同时可减少分流板5所占的空间。煤仓1的侧壁上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位于煤仓1的侧壁与分流板5连接处,检修口外设有检修门6。煤仓1内设有旋转切割体,其结构如图5所示,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7和沿基体7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40Cr高耐磨材料制成的切刀,切刀包括弯曲的径向刮板8,径向刮板8后侧设有上下两块支撑板,上支撑板9从基体7圆周处延伸向径向刮板8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在保证刮板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切刀质量,减少用料和能量损耗,下支撑板10从基体7圆周处延伸向径向刮板8的末端,为了刮掉煤仓1侧壁上粘附的原煤,刮板8的末端可以设置竖直向上的煤仓1侧壁刮板,如果原煤的粘性较小,煤仓1侧壁上不粘结原煤,也可不设煤仓侧壁刮板,分流板5两端下部设有与煤仓侧壁刮板配合使用的凹槽11。煤仓1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2,动力系统2连接在基体7中心;落煤管3上设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动力系统2上。上述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可以直接吊装或者安装在相应的承重平台上,也可在煤仓1外设置立柱12,煤仓侧壁上设有固定片13,立柱顶端通过连接件14连接在固定片上;立柱12中部设有托架15,托架15设于煤仓1底板下方,所述托架15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侧板,侧板靠近煤仓中心的一端上部设有横板,煤仓1底板放置在横板上。相邻立柱12之间设有横撑16,横撑16端部设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与立柱12的侧面相平行,相邻连接板17之间通过螺栓18连接,横撑16在连接板17和螺栓18的作用下被固定在立柱12上。本专利技术下料口上方设有分流板5,煤流被分流板5分流后进入煤仓1,不会直接进入下料口4,避免了煤流在重力作用下造成堆压、汇流、密实;旋转切割体的三个切刀为非平衡式布局,一刀推料入口时,另外两刀切割汇料准备,煤仓1内的物料被旋转切割体交替推入落煤管3,原物料空间在重力作用下被上部物料补充,从而实现物料“先来先走”,配合联动控制,始终保持给料装置通道流畅,物料“随来随走”,定量防堵。落煤管3上位置传感器与动力系统2实现联动控制,保证落煤管3中原煤料位与下料口高度差,落料时原煤冲刷落煤管3管壁,防止原煤在落煤管3壁上再次粘附;动力系统2与落煤管上的位置传感器实现联动延时控制,代替原有的下料锥斗和闸板门,通过控制旋转切割体的转动实现物料的通断,降低了堵料几率,节约资金,并减少了安装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仓,沿煤仓底板轴线对称设有两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两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两个下料口上方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仓,沿煤仓底板轴线对称设有两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两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两个下料口上方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为倒“V”型,分流板的脊线位于两个下料口中心连接线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刀的自由端设有竖直向上的煤仓侧壁刮板,分流板两端下部设有与煤仓侧壁刮板配合使用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云河赖道广吕承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濮润智能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