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522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其包括核心受力部件和套筒约束部件,所述套筒约束部件套设在核心受力部件上,所述核心受力部件至少包括屈服段以及分别设置在屈服段两侧的连接段,所述核心受力部件连接段上设置有加劲肋,所述核心受力部件的一端与套筒约束部件焊接为一体,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与核心受力部件连接端上设有与销轴配合连接的销轴连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另一端采用销轴连接,可以保证支撑的受力方式以轴向受力为主,减小节点连接区域弯矩,保证节点区域的稳定性,并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提高了强度。销轴连接装置与套筒之间的调节空间可以用于排除结构施工造成的误差,保证支撑构件安装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减震消能的屈曲约束支撑构件
技术介绍
屈曲约束支撑又称无粘结支撑,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抗震耗能构件,一种在受拉和受压情况下都能达到屈服的耗能支撑构件,改善了传统支撑在受压时发生屈曲的缺点,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屈曲约束支撑(简称BRB)最早在20世纪70至90年代在日本开始发展并逐步发展成熟,后来在日本、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推广并普遍采用。1971年,Yoshino等对内藏钢板剪力墙进行了滞回试验研究,钢板为X形交叉布置的一字板,试件分两组。在相同的加载水平下,在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留15mm间隙的一组比无间隙的一组表现出更好的延性,具有更饱满的滞回曲线。1973年,Wakabayashi等对夹在两面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之间的钢板支撑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其中单向加载试验检验了混凝土板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拔出试验比较了不同的无粘结材料的性能,而组件试验则考察了结构的滞回耗能性能。1988年Fujimoto等对约束单元为矩形钢管内填砂浆的BRB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在保持内核单元截面尺寸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约束单元的外径和壁厚来模拟不同的约束条件,考察支撑的受力性能,得到了钢套管的刚度和强度设计准则。进入90年代后在日本开始大量普及,特别是神户地震后,日本的大量新建工程和加固工程中采用屈曲约束支撑。美国在经历了1994年北岭地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防屈曲耗能支撑及其结构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在美国开始得到重视。2000后许多学者对BRB的疲劳性能及BRB的抗震性能展开了研究。2002年,Yamaguchi等对设置普通支撑和防屈曲耗能支撑的钢框架进行了足尺寸的振动台试验对比,考察支撑和框架的共同作用。我国内陆对屈曲约束支撑的研究比较晚,2000年后开始研究,主要是沿
用美国和日本的构造形式。主要研究机构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屈曲约束支撑拉压性能相当,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其不但可作为结构构件,屈服后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尼器,可大量耗散地震输入能量,并将结构的损伤集中于屈曲约束支撑自身,保护了主体结构,降低了结构地震响应。目前国内外的屈曲约束支撑构造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1)纯钢型屈曲约束支撑;(2)以钢管混凝土为约束单元的屈曲约束支撑。现有的技术一般用在新建结构中较多,在应用过程中的最大困难是安装过程中的误差调节,经常因为产品的长度与现场尺寸的不匹配造成安装时大量的整改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构件,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包括核心受力部件和套筒约束部件,所述套筒约束部件套设在核心受力部件上,所述核心受力部件至少包括屈服段以及分别设置在屈服段两侧的连接段,所述核心受力部件为横截面呈“一”字形或“十”字形的钢制受力部件,所述核心受力部件连接段上设置有加劲肋,所述核心受力部件的一端与套筒约束部件焊接为一体,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与核心受力部件连接端上设有与销轴配合连接的销轴连接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销轴连接装置包括一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圆形或方形槽,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一端可安插进圆形或方形槽内,所述壳体底端设有两个相平行的连接板,这两个连接板与壳体底端形成一节点板插槽,每个连接板上设有一相对应的销轴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约束部件截面为圆形,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壳体内设有与螺纹对应配合的连接螺纹,套筒约束部件通过螺纹与销轴连接装置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壳体内的圆形或方形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套筒约束部件一端与圆形或方形槽底部之
间形成一调节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的截面为“┼”字形或“工”字形或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屈服段的截面为“一”字或“十”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核心受力部件采用型号为Q345或Q235或Q195或LY225或LY160或LY100强度级别的材料制成,所述核心受力部件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层厚度为2mm的隔离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上不设置销轴连接装置的端口上设有端部封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劲肋的端部设有切角,所述切角上设有为核心受力部件提供压缩变形空间的可压缩性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另一端采用销轴连接,可以保证支撑的受力方式以轴向受力为主,减小节点连接区域弯矩,保证节点区域的稳定性,并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提高了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套筒约束部件的截面为圆形时图1的1-1方向分剖视图;图4为套筒约束部件的截面为矩形时图1的1-1方向分剖视图;图5为套筒约束部件的截面为圆形时图1的2-2方向分剖视图;图6为套筒约束部件的截面为矩形时图1的2-2方向分剖视图;图7为套筒约束部件的截面为圆形时图1的3-3方向分剖视图;图8为套筒约束部件的截面为矩形时图1的3-3方向分剖视图;图9为销轴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其包括核心受力部件100和套筒约束部件200,套筒约束部件200套设在核心受力部件100上。套筒约束部件200内部设有高强砂浆,核心受力部件100上设有隔离材料和可压缩材料。核心受力部件100,其截面具体为圆形或者矩形,其具体采用型号为Q345或Q235或Q195或LY225或LY160或LY100强度级别的材料制成,其至少包括屈服段110以及分别设置在屈服段两侧的连接段120。在核心受力部件100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层厚度为2mm的隔离材料,该隔离材料用于将核心受力部件100与套筒约束部件200分隔开,防止核心受力部件100与套筒约束部件200内的浆料粘接为一体。在屈服段110两端的连接段120上分别设有加劲肋300,加劲肋300的强度大于连接段120的强度,加劲肋300用于进一步增强核心受力部件100的强度。对于加劲肋300的个数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当设置一个加劲肋300时,连接段的截面为“┼”字形,当设置两个加劲肋300时,连接段的截面为“工”字形,当设置四个加劲肋300时,连接段的截面为形。在加劲肋300端部设有切角310,切角310上设有为核心受力部件100提供压缩变形空间的可压缩性材料311。参见图3和图4,本申请具体在连接段上设置一个加劲肋300。参见图5和图6,由于加劲肋300不需要设置在屈服段110,屈服段110截面为“一”字形,这样可节约材料,又不影响核心受力部件100的强度。另外,用于核心受力部件100与套筒约束部件200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构件,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包括核心受力部件和套筒约束部件,所述套筒约束部件套设在核心受力部件上,所述核心受力部件至少包括屈服段以及分别设置在屈服段两侧的连接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受力部件为横截面呈“一”字形或“十”字形的钢制受力部件,所述核心受力部件连接段上设置有加劲肋,所述核心受力部件的一端与套筒约束部件焊接为一体,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与核心受力部件连接端上设有与销轴配合连接的销轴连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构件,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包括核心受力部件和套筒约束部件,所述套筒约束部件套设在核心受力部件上,所述核心受力部件至少包括屈服段以及分别设置在屈服段两侧的连接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受力部件为横截面呈“一”字形或“十”字形的钢制受力部件,所述核心受力部件连接段上设置有加劲肋,所述核心受力部件的一端与套筒约束部件焊接为一体,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与核心受力部件连接端上设有与销轴配合连接的销轴连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连接装置包括一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圆形或方形槽,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一端可安插进圆形或方形槽内,所述壳体底端设有两个相平行的连接板,这两个连接板与壳体底端形成一节点板插槽,每个连接板上设有一相对应的销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约束部件截面为圆形,所述套筒约束部件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壳体内设有与螺纹对应配合的连接螺纹,套筒约束部件通过螺纹与销轴连接装置连接。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家春安东亚李承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