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456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墙板,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墙板中的第一预埋件、设置于第二墙板中的第二预埋件,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的连接杆,所述第二预埋件埋入第二墙板的一端设有爪形部。使用时,爪形部可以轻易地插入较为粘稠的混凝土墙板内(未凝固的第二墙板),凝固后形成可靠的抓握力,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构件质量,并且减小应力集中,不会影响墙板的整体性及强度,对于厚度小于40mm的外页墙尤为适用。综上所述,上述结构的预制墙板,与现有结构的预制板相比,具有整体强度更好、施工效率更高的优点,同时可使预制墙板的整体形及美观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墙板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预制墙板,尤其是预制外墙板,墙板外侧需要安装水泥纤维板和艾特板等,安装过程中,需要在墙板上开设安装孔或钻孔,以便进行安装。然而,一旦在预制外墙板上开设安装孔或钻孔,会导致如下问题:
首先,会降低预制外墙板的整体强度。当在预制外墙板上开设安装孔或钻孔后,会导致应力集中,从而会降低预制外墙板的整体强度。此外,钻孔或安装孔的外饰面容易漏水,因此还需要进行涂防水胶和用原子灰抹平等防水处理,但是雨水还是容易从此渗入,从而腐蚀连接件,进一步影响预制外墙板的强度。
其次,会影响预制外墙板的美观性。当在预制外墙板上开设安装孔或钻孔后,会导致预制外墙板的平整性下降,从而影响预制外墙板的整体美观性。
再次,工艺复杂,施工效率低。预制外墙板主要起装饰作用,相对比较薄,对于两块相邻的预制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处,工艺相对复杂,如需要现浇砼进行连接,则需要支外模板,因此,人力物力耗费较大,施工效率低,使用成本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整体强度好,施工效率高,以及更为美观的预制墙板,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强度好,施工效率高,以及更为美观的预制墙板。
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预制墙板,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墙板中的第一预埋件、设置于第二墙板中的第二预埋件,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的连接杆,所述第二预埋件埋入第二墙板的一端设有爪形部。此结构的预制板,使用时,爪形部可以轻易地插入较为粘稠的混凝土墙板内(未凝固的第二墙板),凝固后形成可靠的抓握力,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构件质量,并且减小应力集中,不会影响墙板的整体性及强度,对于厚度小于40mm的外页墙尤为适用。综上所述,上述结构的预制板,与现有结构的预制板相比,具有整体强度更好、施工效率更高的优点,同时可使预制墙板的整体形及美观性更好。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预制墙板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此设置方式,通过连接件,实现第一墙板、保温层和第二墙板的整体连接,从而保证预制墙板保温隔热效果,达到规定的节能环保要求。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连接部和锚固部,所述锚固部设置在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在连接部的另一端。此设置方式,第一预埋件包括连接部和锚固部,方便连接杆与第一预埋件的连接,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部和锚固部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内设有带内螺纹的套管,所述连接杆与套管螺纹连接。此设置方式,连接部和锚固部由隔热材料制成,可以在连接杆的端部形成热断桥,减小了热传递,提高了墙板的保温性能;另外,隔热材料大多数为有机材料,其连接强度不够,需要在其内部加设套管,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把第一预埋件和连接杆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可靠性更好,使用成本低。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部和锚固部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内设有带内螺纹的套管,所述连接杆与套管螺纹连接。此设置方式,通过在隔热材料制成的连接部内设置内螺纹,可降低连接件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连接部和锚固部均由隔热材料制成,因此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部和锚固部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连接杆与连接部固定连接。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设有端锚,所述隔热材料压铸并固定在端锚周围。此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抗拉效果好。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二预埋件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爪形部包括多个爪齿,多个爪齿间隔设置于第二预埋件的端部。此设置方式,通过在第二预埋件的下端设置爪齿,使用时,可以轻易插入至预制板内,不仅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提高连接件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二预埋件还包括锚接部,所述爪齿由锚接部上的不锈钢爪条弯折而成。此设置方式,使得第二预埋件的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成本更低。
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二预埋件焊接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预埋件与连接杆相连的端部开有内螺孔,所述连接杆与第二预埋件通过螺纹连接。此设置方式,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把连接杆和第二预埋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技术一种预制墙板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一种预制墙板的另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一种预制墙板的再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一种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1第一预埋件2垫片3第二预埋件
4连接杆5爪齿
10第一墙板11保温层12第二墙板
1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技术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7所示的预制墙板及其连接件13,预制墙板包括第一墙板10、第二墙板1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12的连接件13。对于连接件13,更为具体地,连接件13包括设置于第一墙板10中的第一预埋件1、设置于第二墙板12中的第二预埋件3,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3的连接杆4,第二预埋件3的一端部分或全部埋入第二墙板12内,且第二预埋件3埋入第二墙板12的一端端部设有爪形部,使用时,爪形部可以轻易地插入较为粘稠的混凝土墙板内(未凝固的第二墙板),凝固后形成可靠的抓握力,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构件质量,并且减小应力集中,不会影响墙板的整体性及强度,对于厚度小于40mm的外页墙尤为适用。综上所述,上述结构的预制板,与现有结构的预制板相比,具有整体强度更好、施工效率更高的优点,同时可使预制墙板的整体形及美观性更好。
以三明治保温外墙板的生产为例,墙板生产过程为:第二墙板12为外页墙,第一墙板10为内页墙,在模具内浇筑形成外页墙的混凝土后,在混凝土未凝固前将爪形部插入混凝土层,待凝固后安装保温层,连接杆4穿过保温层,再在连接杆4的端部连上第一预埋件1,最后在保温层上浇筑内页墙,第一预埋件1锚固在内页墙里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压紧保温层,连接件13还包括垫片2,垫片2设置在第一预埋件1与保温层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为保证预制墙板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板(10)、第二墙板(1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12)的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包括设置于第一墙板(10)中的第一预埋件(1)、设置于第二墙板(12)中的第二预埋件(3),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预埋件(1)和第二预埋件(3)的连接杆(4),所述第二预埋件(3)埋入第二墙板(12)的一端设有爪形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板(10)、第二墙板(1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12)的连接件(13);
所述连接件(13)包括设置于第一墙板(10)中的第一预埋件(1)、设置于第二墙板(12)中的第二预埋件(3),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预埋件(1)和第二预埋件(3)的连接杆(4),所述第二预埋件(3)埋入第二墙板(12)的一端设有爪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还包括保温层(11),所述保温层(11)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件(1)包括连接部和锚固部,所述锚固部设置在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连接在连接部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4)与连接部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锚固部由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懿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