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庆方专利>正文

一种环状电磁力驱动的碟形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0164 阅读:121 留言:1更新日期:2016-10-2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碟形飞行器,包括外壳系统、桨叶系统、格栅方向控制系统及舱室系统。桨叶系统围绕外壳系统的圆筒部分旋转;外壳系统的电磁部分分为上下两层,环状分布于外壳系统边缘附近;桨叶系统的线圈部分位于外壳系统的电磁部分上下层之间,每一个线圈单元与电磁单元位置一一对应;在线圈单元和电磁单元之间的电磁力作用下,桨叶系统围绕圆筒旋转,外壳系统在反作用力下以与桨叶系统相反的方向旋转;外壳系统的连接臂部分上的螺旋桨产生向下气流,向下气流经过桨叶系统的螺旋桨后继续加速,经过格栅方向控制系统后流出,推动飞行器前进或悬浮;舱室系统位于格栅方向控制系统的轴上部,采用陀螺仪式结构,保证在飞行时舱室姿态始终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行设备
,涉及一种新型碟形飞行器,可以抵抗较强的横风、悬停空中、水下飞行,可广泛应用于有人或无人、航空、水下等场合。
技术介绍
垂直飞行器的用途多样,可以用于载客、运输、线路巡视、勘探、测量等领域,但是现有的垂直飞行器机动性较弱,受气候影响较大,乘坐时乘客身体姿态不够稳定舒适,同类型两飞行器近距离接触时容易碰撞,出现意外事故时不能有效保证安全,不能够同时在空中和水中飞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弱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舱室稳定性好、具备降落伞系统、不易发生同类飞行器碰撞、飞行器受风力影响较小、可空中和水下飞行的跨介质飞行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包括外壳系统(图2)、桨叶系统(图3)、格栅方向控制系统(图4)和舱室系统(图5)。桨叶系统围绕在外壳系统的圆筒(7)上旋转,桨叶系统和外壳系统的电磁系统部分相互作用,产生相互之间的电磁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对力分别作用在桨叶系统和外壳系统上,推动两者反向旋转,在旋转平面上产生稳定作用,可以极大增强抵御横风能力,反向旋转可以使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力矩抵消,不用增设扶助抵消力矩的装置,进一步简化系统结构。外壳系统的圆筒内侧(6)与格栅控制系统通过轴承系统(15)连接,轴承系统(15)通过格栅系统上轴承部分(16)与轴(19)相连接,极大的减少了 外壳系统的旋转时摩擦力给格栅方向控制系统造成的旋转,格栅系统的轴(19)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机(14),底部电动机轴跟格栅系统的轴同轴且刚性连接,当格栅系统在外壳系统的摩擦力带动下产生旋转时,底部电动机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抵消此摩擦力以保证格栅方向控制系统的稳定;当需要转变方向时,底部电动机(14)启动,电机轴旋转使格栅转向,电动机自身反转。格栅控制系统的轴顶部有一个刚性连接的圆筒(20),通过圆筒上部圆心的外壳上有两孔(17),通过此两孔安装有两轴(22),圆环(23)安装在两根轴上,在通过圆环圆心且垂直于两轴(22)的方向上有两孔(25),另两轴(24)上安装有舱室(21),舱室在飞行器以任何姿态飞行时都可以保证稳定;在格栅方向控制系统上,采用齿条(18)控制方式控制前进方向风力的大小,齿条有两根,均垂直于轴且通过轴心方向,分别在格栅的上下两侧,在两个齿条之间的轴上安装有上部电动机(13),当需要改变前进推力的角度时,可以启动此电动机(13),使得上下的齿条反向移动,改变了格栅内的倾斜角度,改变推力的角度。外壳系统和桨叶系统之间相互反向旋转,保证了飞行姿态的稳定性,可以抵御横向风力的作用。外壳系统的最外端处安装电磁体或永磁体,当两个飞行器接近时两者之间形成斥力,避免两者水平方向上碰撞或者减小碰撞造成的伤害;同样在圆筒上下两端圆环上也安装此类电磁体或永磁体,避免两者竖直方向上碰撞或者减小碰撞造成的伤害。外壳系统的圆筒内侧与桨叶系统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连接轴承可采用防水或者磁悬浮轴承,使得轴承能够承受横向和轴向的力,也可以满足飞行器在跨介质飞行时对轴承耐用性等方面的要求。当格栅方向控制系统的改变方向时,格栅方向控制系统的轴同步旋转,舱室也同步旋转,因此可以保证舱室一直朝向前进方向。外壳系统的圆筒部分外侧靠近供电和电流换向系统的位置附近环状分布着电源系统,电源系统经过一个可以遥控的电流换向装置跟供电和电流换向系统连接;当需要桨叶反向旋转时,通过改变电源供给的电流方向即可,这样可以保证飞行器在水下飞行时无需增加自重而飞向水底更深处。飞行器的外壳上部和舱室的上部外层涂覆非金属材料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整个飞行器在碰到裸露的高压线时不会触电。桨叶系统的线圈形状可为扇形但不限于扇形,形状和大小都与电磁单元相同,对应的角度大小跟外壳系统中电磁单元对应角度大小相同。外壳系统的电磁系统部分为扇形,每一个电磁单元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在桨叶系统的几个线圈单元上各增设一个线圈,此线圈形状和放置方式与原线圈相同,但与原线圈保持一个夹角,夹角小于电磁单元对应的圆心角;增设线圈用来启动飞行器,当飞行器的桨叶系统开始旋转时,原线圈和增设线圈同时通电,螺旋桨开始旋转,此时增设的线圈断开电源,原螺旋桨在电磁力和惯性作用下连续旋转。增设线圈单元的数量根据需要设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环状电磁力驱动的碟形飞行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碟形飞行器外壳系统剖面图;图3为碟形飞行器桨叶系统剖面图;图4为碟形飞行器格栅方向控制系统剖面图;图5为碟形飞行器舱室系统剖面图;图6为碟形飞行器舱室系统俯视图;图7为碟形飞行器外壳系统俯视图;图8为碟形飞行器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上部圆环俯视图;图9为碟形飞行器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上连接的轴承系统俯视图;图10为碟形飞行器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上的轴承组成部分俯视图;图11为碟形飞行器格栅方向控制系统格栅和齿条俯视图;图12为碟形飞行器桨叶系统俯视图;图13为线圈单元在电磁系统内受力情况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外壳系统上的飞行器支撑架;2、外壳系统上的电磁防碰撞系统;3、外壳系统中的电磁单元;4、外壳系统中的连接臂和螺旋桨系统;5、外壳系统圆筒外侧的供电和电流换向单元,上下共四条环状带;6、外壳系统上圆筒内侧轴承组成部分;7、外壳系统上圆筒外侧轴承组成部分;8、桨叶系统上的螺旋桨部分;9、桨叶系统中线圈上连接出来的取电片;10、桨叶系统中与圆筒相连接的轴承部分;11、桨叶系统中的线圈;12、格栅方向控制系统中的格栅;13、控制齿条的电动机;14、控制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转动的电动机;15、连接圆筒内侧和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的轴承系统;16、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上的轴承部分;17、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上部圆环体上的轴孔;18、齿条系统;19、格栅方向控制系统上的轴;20、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上部圆环体;21、舱室;22、舱室系统与格栅方向控制系统轴上部圆环体连接的轴;23、舱室系统上的圆环;24、舱室系统上的舱室的轴;25、舱室系统上的圆环上的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用已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涉及的碟形飞行器主要包括外壳系统(图2)、桨叶系统(图3)、格栅方向控制系统(图4)和舱室系统(图5)。桨叶系统的线圈系统位于外壳系统的电磁系统之间,线圈系统导线通过桨叶系统内部预留孔穿过螺旋桨部分,最终在桨叶系统的轴承上方与取电片(9)连接;桨叶系统中间螺旋桨部分的上方为外壳系统的连接臂(4),下部为格栅方向控制系统,桨叶系统靠近圆筒的一端为轴承系统(10),环绕圆筒系统旋转。当桨叶系统和螺旋桨系统在通电后开始旋转时,外壳系统上的连接臂旋转产生的气流向下方的桨叶系统流动,在下方螺旋桨的推动下,气流进一步加速向下流动,进入格栅方向控制系统,在控制电机(14)的作用下,格栅系统上的齿条旋转至需要的前进方向;然后在电机(13)的作用下,上下齿条反向旋转,带动格栅片偏转至需要的方向,从而改变气流的方向使飞行器朝要求的方向飞行;改变桨叶系统中线圈的电流大小,可以改变螺旋桨转速,从而改变气流作用力的大小,进而改变飞行器前进或升降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状电磁力驱动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碟形飞行器包括外壳系统、桨叶系统、格栅方向控制系统及舱室系统;所述外壳系统由圆筒、连接臂和臂上的螺旋桨叶、靠近边缘侧的电磁系统、最外侧的电磁防碰撞系统和支撑飞行器起降的支撑系统组成;所述的桨叶系统是由最外侧的线圈,中部的桨叶和连接圆筒的轴承组成;所述格栅方向控制系统是由格栅、格栅上的齿条、控制齿条运动的电机、控制格栅旋转的电机、与圆筒内侧连接的轴承系统组成;所述舱室系统是由陀螺仪式的舱室系统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状电磁力驱动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碟形飞行器包括外壳系统、桨叶系统、格栅方向控制系统及舱室系统;所述外壳系统由圆筒、连接臂和臂上的螺旋桨叶、靠近边缘侧的电磁系统、最外侧的电磁防碰撞系统和支撑飞行器起降的支撑系统组成;所述的桨叶系统是由最外侧的线圈,中部的桨叶和连接圆筒的轴承组成;所述格栅方向控制系统是由格栅、格栅上的齿条、控制齿条运动的电机、控制格栅旋转的电机、与圆筒内侧连接的轴承系统组成;所述舱室系统是由陀螺仪式的舱室系统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桨叶系统通过轴承围绕在外壳系统的圆筒上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外壳系统的圆筒内侧与格栅控制系统通过轴承系统连接,格栅系统的轴的底部安装有底部电动机,底部电动机轴跟格栅系统的轴同轴且刚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格栅控制系统的轴顶部有一个刚性连接的圆筒,通过圆筒上有两孔,孔的连线通过圆筒中心,通过此两孔安装有陀螺仪式的舱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格栅方向控制系统上,采用齿条控制方式控制前进方向气流的角度,齿条有上下位置对应的两根,均垂直于格栅系统轴且通过轴心方向,在两个齿条之间的轴上安装有上部电动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外壳系统的靠边缘侧的部分为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分为上下两层,在电磁系统靠近圆筒的一侧,竖向上是封闭的,只在中部开缝,桨叶系统的线圈通过此缝进入电磁系统;外壳 系统中圆筒与边缘处通过数跟臂连接,臂上有螺旋桨,其螺旋桨旋转方向与桨叶系统相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外壳系统上的电磁系统为环状电磁铁或者永磁体系统,环状电磁铁或者永磁体系统上任意一层的每一个磁场部分为一个单元,同一层每一个相邻的组成单元之间磁性相反,上下层组成单元的磁性也相反,上部为N极则下部为S极依次排列,形成圆环,下部骨架则在与上部对应位置分别按照相反的磁极排列,使得上下骨架的磁体在上下对应位置上按照上部N极对下部S极,或者下部N极对上部S极,最终在上下骨架之间形成宽度为磁体宽度,磁场方向依次交替变化的磁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系统圆筒外侧上,环形分布有线圈供电和电流换向系统,此系统上的供电和电流换向单元与电磁系统单元一一对应,对应的角度相同;桨叶系统端部线圈上的两根导线在连接轴承上方有两个沿圆筒系统轴向的取电薄片,取电薄片与圆筒上的供电和电流换向系统为线接触;供电和电流换向系统围绕圆筒环形分布,并且按照上下顺序形成四个环,其中第一环上供电片排列顺序为:正极之间间隔与磁极等宽度的长度后依次排列;第二环上供电片排列顺序为:负极之间间隔与磁极等宽度的长度后依次排列;第一环上的正极和第二环上的间隔在上下相对应位置上,弧长相等,第一环上的间隔和第二环上的负极在上下相对应位置上;第三环上的负极和第四环上的间隔在上下相对应位置上,第三环上的间隔和第四环上的正极在上下相对应位置上;上部取电片 同时与第一二环在轴向上线接触,下接触片和上部取电片在同一个轴向上,下接触片同时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方
申请(专利权)人:王庆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日本BB公司网络用户] 2019年11月05日 17:21
    说的这么多,请问飞行原理是什么?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