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6563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其特点是:在海水池塘内沿进排水方向横向设置养殖网笼做参礁,沿养殖网笼在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高于海水池塘的池底一定高度处顺向固定若干根PVC投饲管道,PVC投饲管道上设置圆孔,各PVC投饲管道中央位置连接密闭的三级管道通向海水池塘边,并汇入沿池塘进排水方向设置的二级管道,二级管道再连接一根主管道,主管道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自吸泵和罗茨鼓风机,自吸泵与饲料处理槽底部连接。在海水池塘中投放苗种、进行日常管理,投饲方法:在刺参的生长旺季,投喂饲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械化程度高,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病害发生、提升产品品质及综合养殖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海水养殖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
技术介绍
刺参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具有补肾、益精、养血、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独特功效,营养价值极高。自2003年起,我国的刺参养殖产业规模得到了迅猛拓展,成为单品种养殖产值最高的海水养殖主导产业,全国现已发展刺参增养殖面积约300万亩,年产量约20万吨,年产值近400亿元。另据统计,目前刺参产品消费的80%主要集中在占全国人口不足10%的沿海地区,随着人们对刺参产品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内陆市场的开发,刺参的年需求量以超过10%的速度持续增长,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刺参为典型的沉积食性动物,主要以底层中的泥沙、有机物质、某些细菌和原生动物为食。目前,刺参池塘养殖可分为非投饲型与投饲型两种,在水质肥沃或放养密度小于2头/m2的池塘可不投饲,但明显呈现刺参生长缓慢、养殖周期较长,投饲型养殖通常在水质较瘦或养殖密度较大的池塘中进行,投饲以大型海藻磨碎液、富含底栖硅藻的海泥或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投饲量为养殖刺参体重的3%~5%/次,5~7天投饲一次,并根据天气、水温以及刺参的摄食活动等情况灵活调整。由于养殖池塘水面较大且为露天开放式环境,故投饲只能采取人工边划船边全池泼洒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效率极低,且泼洒的饲料分布也不均匀,致使养殖刺参生长差异较大、分布不均,池底沉积饲料较多的区域也极易发生局部水质与底质恶变诱发病害,对刺参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均造成了较大影响。针对以上产业需求现状,如何设计一套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解决当前刺参陆基池塘养殖中机械化、规范化和精准化生产水平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能不稳定、产业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使生产达到高效、节能、安全的工程化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病害发生、提升产品品质及综合养殖效益,这是目前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投饲设施的机械化程度高,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病害发生、提升产品品质及综合养殖效益。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包括海水池塘,海水池塘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海水池塘内沿进排水方向横向设置养殖网笼做参礁,沿养殖网笼在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高于海水池塘的池底一定高度处顺向固定若干根PVC投饲管道,所述PVC投饲管道上设置圆孔,所述各PVC投饲管道中央位置连接密闭的三级管道通向海水池塘边,并汇入沿池塘进排水方向设置的二级管道,所述二级管道再连接一根主管道的一端,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自吸泵和罗茨鼓风机,所述自吸泵的另一端与配套的饲料处理槽底部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饲料处理槽为玻璃钢材质,所述饲料处理槽的槽底面呈8°-15°倾斜,槽内配备搅拌叶片或搅拌棒。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网笼拉伸后用聚乙烯绳固定于海水池塘的池底,每2行养殖网笼之间设置1行PVC投饲管道,每7条PVC投饲管道中央位置连接一根密闭的三级管道通向海水池塘边。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海水池塘内的海水深度至少为150cm,所述PVC投饲管道上的圆孔间距为80-120cm,所述圆孔直径分为大小两种规格,所述PVC投饲管道中央位置至少1/3长度上的圆孔为小规格圆孔,所述PVC投饲管道上其余的圆孔为大规格圆孔。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VC投饲管道距离海水池塘的池底至少15cm,所述PVC投饲管道直径为20-30mm,所述PVC投饲管道上的小规格圆孔直径分别为1.5-2mm,大规格圆孔直径为2.5-3mm;所述三级管道直径分别为50-70mm;所述主管道及二级管道直径为70mm-100mm;所述饲料处理槽的容积为3-6m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罗茨鼓风机出气风压不低于60kPa,功率10-20kw;所述自吸泵采用ZW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功率为3kw-8kw,流量不低于10m3/h。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技术投饲装置首次实现了在室外露天池塘中养殖刺参的机械化投饲,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并且在有风等不利于人工操作的天气下也可轻松完成投饲工作。(2)本技术中的投饲装置对刺参养殖效果的影响显著优于传统人工投饲方法。利用本技术投饲装置投喂的饲料分布均匀、投喂量控制精准、诱食效果良好,可提高刺参生长速度13%以上、节约饲料11%以上,且有利于养殖刺参在池底的均匀分布。解决了池底残饵和刺参局部密度过大造成的底质恶化和缺氧等问题,从而大幅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品规格。(3)本技术投饲装置具有安装简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如养殖池塘已有底铺充氧系统的话,不需要单独辅设管道,仅需按照本技术对其中关键设置参数进行适当改造即可达到相似效果。(4)本技术投饲装置在养殖过程中具有一管多用的功能,即设置安装后不仅可用于日常投喂饲料,还可用于为池塘水体增氧和投施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等其他养殖投入品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图1中I所指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2,本技术一种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海水池塘1,海水池塘1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海水池塘1内沿进排水方向横向设置养殖网笼做参礁,沿养殖网笼在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高于海水池塘的池底一定高度处顺向固定若干根PVC投饲管道2,在PVC投饲管道2上设置圆孔3,各PVC投饲管道2的中央位置连接密闭的三级管道4通向海水池塘边沿,并汇入沿池塘进排水方向设置的二级管道5,二级管道5再连接一根主管道8的一端,主管道8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7分别连接自吸泵10和罗茨鼓风机6,自吸泵10的另一端与配套的饲料处理槽9底部连接。具体而言:上述饲料处理槽9为玻璃钢材质,饲料处理槽9的槽底面呈8°-15°倾斜,槽内配备搅拌叶片或搅拌棒。上述养殖网笼拉伸后用聚乙烯绳固定于海水池塘的池底,每2行养殖网笼之间设置1行PVC投饲管道2,每7条PVC投饲管道2中央位置连接一根密闭的三级管道通4向海水池塘边沿。养殖网笼可以采用专利申请号为ZL200420047278.6的技术专利“一种海参礁及海参养殖网笼”中公开的养殖网笼。上述海水池塘1内的海水深度至少为150cm, PVC投饲管道2上的圆孔3的间距为80-120cm,圆孔3直径分为大小两种规格,PVC投饲管道2中央位置至少1/3长度上的圆孔3为小规格圆孔3.2,PVC投饲管道2上其余的圆孔3为大规格圆孔3.1。上述PVC投饲管道2距离海水池塘1的池底至少15cm,PVC投饲管道2直径为20-30mm,PVC投饲管道2上的小规格圆孔3.2直径分别为1.5-2mm,大规格圆孔3.1直径为2.5-3mm;三级管道4直径分别为50-70mm;主管道8及二级管道5的直径均为70mm-100mm;饲料处理槽9的容积为3-6m3。上述的罗茨鼓风机6出气风压不低于60kPa,功率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包括海水池塘,海水池塘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海水池塘内沿进排水方向横向设置养殖网笼做参礁,沿养殖网笼在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高于海水池塘的池底一定高度处顺向固定若干根PVC投饲管道,所述PVC投饲管道上设置圆孔,所述各PVC投饲管道中央位置连接密闭的三级管道通向海水池塘边,并汇入沿池塘进排水方向设置的二级管道,所述二级管道再连接一根主管道的一端,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自吸泵和罗茨鼓风机,所述自吸泵的另一端与配套的饲料处理槽底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包括海水池塘,海水池塘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海水池塘内沿进排水方向横向设置养殖网笼做参礁,沿养殖网笼在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高于海水池塘的池底一定高度处顺向固定若干根PVC投饲管道,所述PVC投饲管道上设置圆孔,所述各PVC投饲管道中央位置连接密闭的三级管道通向海水池塘边,并汇入沿池塘进排水方向设置的二级管道,所述二级管道再连接一根主管道的一端,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自吸泵和罗茨鼓风机,所述自吸泵的另一端与配套的饲料处理槽底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处理槽为玻璃钢材质,所述饲料处理槽的槽底面呈8°-15°倾斜,槽内配备搅拌叶片或搅拌棒。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网笼拉伸后用聚乙烯绳固定于海水池塘的池底,每2行养殖网笼之间设置1行PVC投饲管道,每7条PVC投饲管道中央位置连接一根密闭的三级管道通向海水池塘边。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刺参养殖自动化投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池塘内的海水深度至少为150cm,所述PVC投饲管道距离所述PVC投饲管道上的圆孔间距为80-120cm,所述圆孔直径分为大小两种规格,所述PVC投饲管道中央位置至少1/3长度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炜李成林赵斌韩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