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6327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及一自发光显示模块。自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的边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可有效利用液晶显示模块的边框区域来做显示,且维持液晶显示模块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大屏幕显示系统在电信网络管理、公安交警指挥、交通监控管理、军事作战指挥训练、工业生产调度等多个领域的控制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集中显示多种不同信号源的信号,以满足用户大面积显示各种共享信息和综合信息的需求。比较常见的大屏幕拼接电视墙系统,通常根据显示单元的工作方式分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单元拼接电视墙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单元拼接电视墙。所谓的LCD拼接电视墙,是采用LCD显示单元拼接的方式,通过拼接控制软件系统,来实现大屏幕显示效果的一种拼接屏体。其优势在于厚度薄、重量轻、低能耗、长寿命、无辐射,而且画面细腻、分辨率高,各项关键性能指标的优秀表现,已使它成为发展主流,前景看好。尽管LCD有上述优点,但是作为拼接电视墙显示单元,其受限于LCD面板无效区及前框机构限制,导致拼接缝隙较大的缺点。LED拼接电视墙是由LED为显示单元所拼接而成,利用LED主动式发光特性与小间距技术,来支持高解析度显示,LED显示单元不含汞、红外、紫外等危害性物质,且高效节能,使用寿命长达10万小时(8-10年),优于一般LCD显示器5-6年的使用寿命。但是以LED为显示单元的拼接电视墙所遭遇最大的问题就是解析度及成本。受限LED封装大小及电路限制,目前可量产最小LED的间距通常会大于LCD像素的间距。当显示器尺寸太小时,采用LED可能无法做到高解析度。另外,由于每一颗LED是用来作为一个显示像素,因此以1920×1080的解析度为例,至少需要200多万颗LED,且每颗LED内含RGB三种发光芯片。也就是说,总共需要200多万颗红光芯片、200多万颗绿光芯片及
200多万颗蓝光芯片,所耗成本极高。“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具有液晶显示模块的特性,且可有效利用液晶显示模块的边框区域来做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及一自发光显示模块。自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的边缘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边框。边框覆盖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其中自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边框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多个排成阵列的发光二极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显示单元还包括:一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上,且具有一背对液晶显示模块的第一表面与朝向液晶显示模块的第二表面,其中来自液晶显示模块所显示的画面的影像光穿透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而在第一表面再形成另一画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与自发光显示模块的显示表面大体上共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一扩散片及一偏光片。透光板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上,扩散片配置于透光板上,而偏光片配置于扩散片上,其中扩散片位于透光板与偏光片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第一透光板及一吸光元件。第一透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透光板在第一表面上具有多
个凹槽。吸光元件配置于这些凹槽中,其中第一透光板中被吸光元件围绕的部分形成多个导光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这些导光管的宽度从靠近第二表面的一端往靠近第一表面的一端递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这些导光管的宽度从靠近第二表面的一端往靠近第一表面的一端递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还包括:一第二透光板,配置于第一透光板与液晶显示模块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吸光元件包括一透光基材及一吸光材料。透光基材的折射率低于第一透光板的折射率,而吸光材料掺入透光基材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导光管的节距(pitch)小于或等于液晶显示模块的相邻两个像素的节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一透镜阵列及一吸光元件。透光板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上。透镜阵列配置于透光板上,且具有多个排成阵列的微透镜。吸光元件配置于第一表面,且配置于相邻的两个微透镜之间的凹槽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吸光元件包括一透光基材及一吸光材料。透光基材的折射率低于透镜阵列的折射率。吸光材料掺入透光基材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一透镜阵列及一吸光片。透光板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上,透镜阵列配置于透光板上,且具有多个排成阵列的微透镜。吸光片配置于透镜阵列上,且具有排成阵列的多个孔洞,其中这些孔洞大体上分别配置于这些微透镜的焦点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这些孔洞的孔径从靠近透镜阵列的一端往远离透镜阵列的一端递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显示单元还包括:一透光罩体,覆盖自发光显示模块与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显示单元为多个显示单元,这些显示单元拼接成显示装置,且相邻的任意两个显示单元的这些自发光显示模块彼此相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自发光显示模块覆盖液晶显示模块的边缘,且环绕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显示单元还包括:一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与自发光显示模块上,且具有一背对液晶显示模块的第一表面与朝向液晶显示模块的第二表面。来自液晶显示模块所显示的画面的影像光与来自自发光显示模块的另一影像光皆穿透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而在第一表面再形成另一画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一扩散片及一偏光片。透光板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上,扩散片配置于透光板上,且配置于自发光显示模块上。偏光片配置于扩散片上,且配置于自发光显示模块上方,其中扩散片位于透光板与偏光片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第一透光板及一吸光元件。第一透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透光板在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凹槽,其中第一表面位于液晶显示模块与自发光显示模块上方。吸光元件配置于这些凹槽中,其中第一透光板中被吸光元件围绕的部分形成多个导光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一透镜阵列及一吸光元件。透光板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上,透镜阵列配置于透光板与自发光显示模块上,且具有多个排成阵列的微透镜。吸光元件配置于第一表面,且配置于相邻的两个微透镜之间的凹槽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一透镜阵列及一吸光片。透光板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上,透镜阵列配置于透光板与自发光显示模块上,且具有多个排成阵列的微透镜。吸光片配置于透镜阵列上,且具有排成阵列的多个孔洞,其中这些孔洞大体上分别配置于这些微透镜的焦点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达到下列优点与功效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由于采用了自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的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显示单元,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以及一自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边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显示单元,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以及一自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边缘上。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边框,覆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其中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边框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多个排成阵列的发光二极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还包括:一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上,且具有一背对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第一表面与朝向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第二表面,其中来自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所显示的画面的影像光穿透所述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而在所述第一表面再形成另一画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的显示表面大体上共平面。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上;一扩散片,配置于所述透光板上;以及一偏光片,配置于所述扩散片上,其中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透光板与所述偏光片之间。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第一透光板,具有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透光板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凹槽;以及一吸光元件,配置于这些凹槽中,其中所述第一透光板中被所述吸光
\t元件围绕的部分形成多个导光管。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导光管的宽度从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递减。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导光管的宽度从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递增。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还包括:一第二透光板,配置于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之间。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元件包括:一透光基材,所述透光基材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透光板的折射率;以及一吸光材料,掺入所述透光基材中。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导光管的节距小于或等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相邻两个像素的节距。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上;一透镜阵列,配置于所述透光板上,且具有多个排成阵列的微透镜;以及一吸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且配置于相邻的两个微透镜之间的凹槽中。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元件包括:一透光基材,所述透光基材的折射率低于所述透镜阵列的折射率;以及一吸光材料,掺入所述透光基材中。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画面再形成光传递元件包括:一透光板,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上;一透镜阵列,配置于所述透光板上,且具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劲谷吴中豪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