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541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包括巡检中心监控系统、第一通讯模块、移动智能手持设备、第二通讯模块、局放检测手持设备、RFID识别模块、定位模块,巡检中心监控系统与移动智能手持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移动智能手持设备与局放检测手持设备之间通过第二通讯模块连接,RFID识别模块、定位模块都与局放检测手持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无纸化巡检的基础上,实现巡检过程的充分信息化和智能化;巡检管理人员能实时把握巡检进程,对外业巡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外业巡检测试人员与管理员能方便的通过平台实现通信,管理员通过视频服务可以对测试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巡检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能源,是支持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电力系统的每次故障都可能给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人们对电力能源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构建稳健的智能电力系统,做好设备的安全防护,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是电力企业重要任务。局放是指在电力设备绝缘系统中,因绝缘体内存在气隙、裂纹、可自由移动的金属微粒、针尖状突出物、固定微粒或其周围存在悬浮电位体、导体间接触不良等原因,而造成电力设备部分区域发生放电、漏电的现象。由于绝缘体在发生击穿前都有局部放电现象发生,所以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可以发现绝缘体的早期故障,减少因电力设备故障而引发的电力事故。基于此一般电力运维单位都会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局放检测、已提前发现故障隐患,最大项目的降低电力系统安全事故。传统方式为以纸质为主的人工巡检方式,巡检信息收集、人员管理均通过纸质报表完成,该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易出现漏检、错检现象,且效率较低下,无法适用电力系统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近年来出现了以RFID、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基础的局放智能巡检解决方案,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使用,归结起来有两种方案:基于通用RFID的智能巡检方案,其设计基本思想为:局放检测手持设备通过USB或其他通讯接口(GPRS)在任务管理中心下载巡检测试任务,再通过扫描RFID,识别待检测设备的基本信息,同时匹配巡检任务中待巡检设备的信息,再开始局放测试,测试完后通过USB或GPRS等传回数据管理中心。基于GPS的智能巡检方案。该方案和第一种方案基本类似,区别在于待检测设备的识别方式上,该方案在巡检手持设备上配备GPS定位系统,当巡检人员进入距离待检测设备一定范围时,可以根据地理坐标匹配,识别待检测设备的信息,该方式的前期是,巡检系统中要事先存储所有的带巡检设备的坐标信息。这两种方式都解决传统的以纸质记录为主的巡检方式,有利于提高巡检效率和巡检质量。基本点在于解决了巡检人员设备信息化的问题,一方面不用手工誊抄测试数据,另一方利用GIS/GPS实现了巡检人员路径导航,再就是通过RFID,让电力设备接入了物联网络,实现了设备信息的自动识别。但是这些方案都没有彻底解决巡检网络化的问题,因而巡检没有充分智能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完整的巡检任务包括巡检任务管理方和巡检任务执行方,现有方案下,没有实现巡检任务管理方的智能化,管理人员不能完全掌握巡检的进程,巡检人员外出作业得不到有效监控,可能导致效率低下、错检、漏检等问题。二、巡检任务执行方没有充分实现智能化,巡检人员在执行测试任务时,无法便捷的与管理员进行沟通,这样就导致巡检人员可能没有充分理解任务制定者的意图,出现错检。三、当前巡检方案无法自动记录保存每次巡检的过程信息,如单项测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测试的中间数据等,然而收集这些数据有利于为后续巡检制定更加全面可靠的测试任务。RFID技术的内容如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一般由标签、读写器和中央信息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标签:耦合天线及芯片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产品代码(EPC),并被附着在被标示的物体或对象上。读写器:读取或擦写标签信息的设备,可外接天线,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中央信息系统:包括中间件、信息处理系统、数据库等,用以对读写器读取的标签信息进行处理,其功能设计到具体的系统应用,如实现信息加密或安全认证等。射频识别系统一般是根据电感耦合的原理进行工作的,读写器在数据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发生出一定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或得能量,并使用这些能量向读写器发送出自身的数据和信息,该信息被读写器接收并加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定位服务的内容如下: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为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主要涉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WebGIS是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技术。它是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利用因特网来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它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用户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WebGIS主要作用是进行空间数据发布、空间查询与检索、空间模型服务、Web资源的组织等。传统的定位方式采用三角测量来测算坐标,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目前普遍采用卫星定位方式。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政府发射的由24颗卫星组成的可提供全天候定位能力的导航系统,在轨运行多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中国的北斗系统是卫星导航界的后起之秀,发展迅猛,目前可提供亚太地区的导航服务。另外还有欧空局的伽利略导航系统和俄罗斯的格罗萨斯导航系统。在国内GPS和北斗定位系统应用较多,可解决室外导航应用;室内导航一般是通过无线网络定位,目前发展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其基本原理和卫星导航相似,都是通过已定位的不同的信号源向待监测点发送电磁波,测定信号源与待定位点的距离来定位。数据通信与传输的内容如下:该功能主要借助于GPRS无线通讯和蓝牙实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是移动通信从第二代到第三代过度的产品,属于2.5代移动通信业务,可提供移动环境下的高速数据业务,还可以收发Email、浏览网页等。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其能在无纸化巡检的基础上,实现巡检过程的充分信息化和智能化;巡检管理人员能实时把握巡检进程,对外业巡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外
业巡检测试人员与管理员能方便的通过平台实现通信,管理员通过视频服务可以对测试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巡检中心监控系统、第一通讯模块、移动智能手持设备、第二通讯模块、局放检测手持设备、RFID识别模块、定位模块,巡检中心监控系统与移动智能手持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通讯模块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巡检中心监控系统、第一通讯模块、移动智能手持设备、第二通讯模块、局放检测手持设备、RFID识别模块、定位模块,巡检中心监控系统与移动智能手持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移动智能手持设备与局放检测手持设备之间通过第二通讯模块连接,RFID识别模块、定位模块都与局放检测手持设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巡检中心监控系统、第一通讯模块、移动智能手持设备、第二通讯模块、局放检测手持设备、RFID识别模块、定位模块,巡检中心监控系统与移动智能手持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移动智能手持设备与局放检测手持设备之间通过第二通讯模块连接,RFID识别模块、定位模块都与局放检测手持设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放检测手持设备还与一个电力设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手持设备局放智能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检中心监控系统包括位置追踪模块、巡检任务管理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张勇孙帆徐路强金铭黄成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