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增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4395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雨水增量系统,所述雨水增量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分配池、设置在分配池外周的辐射式渗透井以及与用于中途雨水慢渗暂蓄的渗水沟渠,所述渗水沟渠和分配池连通,所述辐射式渗透井设置在所述渗水沟渠内,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深度小于所述分配池的深度。雨水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渗水沟渠流通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渗水沟渠具有中途雨水慢渗暂蓄的作用,从而减缓雨水在渗水沟渠中的流速;体现了慢排缓渗。以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渗水沟渠内设置有辐射式渗透井,且辐射式渗透井的深度小于分配池的深度,从而辐射式渗透井进一步对渗水沟渠内流通的雨水起到慢排缓渗的作用,其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雨水资源再利用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雨水增量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市化进程中,大量钢筋混凝土建筑和柏油等硬质不透水建筑材料的滥用,将原有的自然降水生态系统破坏,导致雨水无法渗透通过地表,而地下水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补充,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水资源枯竭,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为解决雨水的流失,通常采用雨水收集方式,将建筑物屋顶及路面上的积水,通过PE管道,引入到一个占地很大的PE塑料模块储水池,以供再利用。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多余的雨水在大区域没有流失掉,但打破了自然回归平衡,而且集约式收集,占地资源大,投资大,被收集的水资源时间久了会变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慢排缓渗收集雨水的雨水增量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雨水增量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分配池、设置在分配池外周的辐射式渗透井以及与用于中途雨水慢渗暂蓄的渗水沟渠,所述渗水沟渠和分配池连通,所述辐射式渗透井设置在所述渗水沟渠内,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深度小于所述分配池的深度。优选的,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侧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优选的,所述渗水沟渠的侧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优选的,所述渗水沟渠的底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优选的,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底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优选的,所述辐射式渗透井至少为两个,其深度从所述分配池向外逐渐变浅,形成梯度。优选的,所述雨水增量系统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分配池、渗透井及渗水沟渠的盖板,所述盖板由钢渣透水建筑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盖板上部依次设置有土工布层、粗砂层和种植土层。优选的,所述渗水沟渠底部依次设置有砂石层和粗砂层。优选的,所述雨水增量系统还包括用于流通建筑物顶部雨水的建筑物顶雨水口和用于流通道路雨水的雨水沟,所述建筑物顶雨水口与分配池相连通,所述雨水沟与分配池相连通;所述渗水沟渠为多段式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环形结构。本技术带来的益处是:雨水在通过本技术的渗水沟渠流通过程中,本技术的渗水沟渠具有中途雨水慢渗暂蓄的作用,从而减缓雨水在渗水沟渠中的流速;体现了慢排缓渗。以及本技术在渗水沟渠内设置有辐射式渗透井,且辐射式渗透井的深度小于分配池的深度,从而辐射式渗透井进一步对渗水沟渠内流通的雨水起到慢排缓渗的作用,其效果更佳。本技术适合用于建筑小区、机关行政办公建筑、学校等海绵城市的改造,可以因地制宜,实现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另外,也适合于新型建筑群的建设,为新型小区提供良好的雨水排放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雨水增量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A-A方向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雨水增量系统的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所述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从水文循环角度,要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就必须利用场地源头充足空间,采取渗透返流等方式,来消纳场地开发后的径流增量。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钢渣作为新型透水滤水建筑材料构建的渗水沟渠、辐射式渗透井,快速消纳场地源开发的径流增量。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雨水增量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分配池1、设置在分配池1外周的辐射式渗透井6以及与用于中途雨水慢渗暂蓄的渗水沟渠5,所述渗水沟渠5和分配池1连通,所述辐射式渗透井6设置在所述渗水沟渠内,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深度小于所述分配池的深度。雨水在通过本技术的渗水沟渠流通过程中,本技术的渗水沟渠具有中途雨水慢渗暂蓄的作用,从而减缓雨水在渗水沟渠中的流速;体现了慢排缓渗。以及本技术在渗水沟渠内设置有辐射式渗透井,且辐射式渗透井的深度小于分配池的深度,从而辐射式渗透井进一步对渗水沟渠内流通的雨水起到慢排缓渗的作用,其效果更佳。其中,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侧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渗水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渗水沟渠的侧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这是本技术设置渗水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将渗水沟渠及辐射式渗透井的侧壁都设置成钢渣透水砖这样透水效果更佳。更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可以将所述渗水沟渠的底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以及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底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这样不仅能够从渗水沟渠的侧壁及辐射式渗透井的侧壁渗水,还可以通过渗水沟渠及辐射式渗透井底壁渗水,渗水效果更好。更佳体现出慢排缓渗的作用。然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将渗透井设置成钢渣透水砖也是可以的,或者由钢渣透水砖组合成的方案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中,所述辐射式渗透井至少为两个,其深度从所述分配池向外逐渐变浅,形成梯度,如图2所示,图中示出3个辐射式渗透井,其深度从远离分配池的方向到分配池位置依次增加,这样就使得辐射式渗透井的渗水效果更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分配池外围设置辐射式渗透井的方式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式渗透池可以通过管路连通到市政管网,也可以与雨水收集池连通。其中,所述雨水增量系统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分配池、渗透井及渗水沟渠的盖板13,所述盖板由钢渣透水建筑材料制成。具体的,所述盖板上部依次设置有土工布层12、粗砂层11和种植土层10,还可以在种植土层10上种植植物层9。当然,本实施例盖板上的层次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组合方式。其中,所述渗水沟渠底部依次设置有砂石层7和粗砂层8。这样渗透水的效果好。其中,所述雨水增量系统还包括用于流通建筑物顶部雨水的建筑物顶雨水口和用于流通道路雨水的雨水沟3,所述建筑物顶雨水口2与分配池相连通,所述雨水沟与分配池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渗水沟渠为多段式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环形结构4,如图3所示,环形结构4围绕建筑物14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的辐射式渗透井6之间的距离为10-20米,这样效果好。渗水沟渠5与辐射式渗透井之间设置的梯度落差,在最末端辐射式渗透井最低处距离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上。其接有溢流口,可与市政管网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渗水沟渠分布在建筑物周围,并连通,与建筑物距离大于3米。本技术采用的渗水滤水材料是一种新型钢渣透水建筑材料,对雨 水具有独特的净化功能,保证了地下水不受二次污染。本技术所用的渗水沟渠与辐射渗透井的底部与壁都是由钢渣透水建筑材料制成,从而实现了全方位的慢排缓渗和源头分散排水效果。通过利用源头空间场地消纳开发后雨水径流增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体现了慢排缓渗和源头分散的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节约了集中用收集雨水蓄水池土地,成本低,操作实现和维护简单。可结合城市建设需求、地形形势、公园绿地、建筑小区、广场等现有设施进行改建扩建。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增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分配池、设置在分配池外周的辐射式渗透井以及与用于中途雨水慢渗暂蓄的渗水沟渠,所述渗水沟渠和分配池连通,所述辐射式渗透井设置在所述渗水沟渠内,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深度小于所述分配池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增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分配池、设置在分配池外周的辐射式渗透井以及与用于中途雨水慢渗暂蓄的渗水沟渠,所述渗水沟渠和分配池连通,所述辐射式渗透井设置在所述渗水沟渠内,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深度小于所述分配池的深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增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侧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增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沟渠的侧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增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沟渠的底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增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式渗透井的底壁由钢渣透水砖制成。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增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式渗透井至少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林张洪赵凯赵芳中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景辰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