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2003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1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模拟不同缝洞结构的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过程中油气运移过程,获得不同缝洞结构对应示踪剂响应曲线的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包括注气驱替系统、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缝洞型油藏注气驱油过程或注气吞吐过程进行了模拟,实现了注气驱油和注气吞吐过程中缝洞体内流场变化的实时观察,能够获得不同缝洞组合对应的示踪剂响应曲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碳酸盐岩油藏得到开发。碳酸盐岩储集层作为一种重要的产油气层,其储量占世界油气储量的一半。缝洞型油藏以溶洞型储集体为主要开发对象,一个储集体就是一个独立的圈闭空间。由于现有技术手段难以确定溶洞型储集体的形态和边界,同时受钻井工程技术的限制,井眼与储集体沟通的生产层段位置往往位于溶洞型储集体的边部,导致在生产层段以上空间形成阁楼状剩余油(“阁楼油”),而采用目前的常规开发手段难以动用。注气替油技术利用重力分异原理,形成人工气顶,将阁楼油向下驱替至生产层段采出。缝洞型油藏缝洞组合方式多样且缝洞连通关系复杂,很难通过测井、试井以及地质建模等方法进行储层评价。示踪剂测试技术能较为准确地评价流体的波及状况,认识注入流体流向、流速信息;确定裂缝和溶洞的发育状况以及区块的剩余油分布。对于进一步认识缝洞型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征以及地层缝洞连通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示踪剂在油藏水驱开发方面的应用较为成熟,在气体示踪剂监测方面研究较少,特别在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流动实验研究方面几乎为空白,制约了缝洞型油藏注气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流动实验装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1)能够表现多种缝洞组合关系和连通关系;2)能够获得不同缝洞组合对应的示踪剂响应曲线;3)能够实时观测注气驱油
和注气吞吐过程中缝洞体内流场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模拟不同缝洞结构的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过程中油气运移过程,获得不同缝洞结构对应示踪剂响应曲线的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包括注气驱替系统、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所述注气驱替系统包括气体注入泵、A阀门、配样器、B阀门、真空泵、Q回压泵、C阀门、S回压阀、R回压泵、T回压阀、D阀门、节流阀、N阀门、O阀门、中间容器、P阀门、恒速恒压泵;所述真空泵、B阀门、O阀门顺序连接,所述中间容器的上端入口与O阀门连接,下端入口通过P阀门与恒速恒压泵连接,所述配样器的入口端通过A阀门与气体注入泵连接,出口端连接在O阀门、B阀门之间,所述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也连接在O阀门、B阀门之间,所述S回压阀的入口端通过N阀门与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连接,所述S回压阀的出口端、T回压阀的出口端均与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T回压阀的入口端与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出口端连接,所述Q回压泵通过C阀门与S回压阀连接,所述R回压泵通过D阀门与T回压阀连接;所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油位监测模块、计算机、示踪剂分析器、示踪剂采样器,所述示踪剂采样器与节流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油位监测模块安装在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内;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安装在示踪剂采样器上。进一步的是,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处理装置、排风扇。进一步的是,所述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包括溶洞模型I、溶洞模型内II、裂缝模型,所述溶洞模型I、溶洞模型内II通过裂缝模型连通,所述溶洞模型I、溶洞模型内II、裂缝模型均具有三个管路,所述溶洞模型I的入口端分别设有K阀门、L阀门、M阀门,所述溶洞模型内II的出口端也分别设有E阀门、F阀门、G阀门,所述裂缝模型上设有H阀门、I阀门、J阀门,所述裂缝模型与T回压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油位监测模块包括油位监测模块I、油位监测模块II,所述油位监测模块I安装在溶洞模型I内,所述油位监测模块II安装在溶洞模型内II。进一步的是,所述中间容器上还设有增压泵。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对缝洞型油藏注气驱油过程或注气吞吐过程进行了模拟,实现了注气驱油和注气吞吐过程中缝洞体内流场变化的实时观察,能够获得不同缝洞组合对应的示踪剂响应曲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气体注入泵,2-A阀门,3-配样器,4-B阀门,5-真空泵,6-计算机,7-Q回压泵,8-C阀门,9-S回压阀,10-示踪剂分析器,11-示踪剂采样器,12-节流阀,13-气体处理装置,14-T回压阀,15-D阀门,16-排风扇,17-R回压泵,18-E阀门,19-F阀门,20-G阀门,21-油位监测模块II,22-溶洞模型II,23-裂缝模型,24-H阀门,25-I阀门,26-J阀门,27-油位监测模块I,28-溶洞模型I,29-K阀门,30-L阀门,31-M阀门,32-多功能烘箱,33-N阀门,34-O阀门,35-中间容器,36-P阀门,37-恒速恒压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包括注气驱替系统、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所述注气驱替系统包括气体注入泵1、A阀门2、配样器3、B阀门4、真空泵5、Q回压泵7、C阀门8、S回压阀9、R回压泵17、T回压阀14、D阀门15、节流阀12、N阀门33、O阀门34、中间容器35、P阀门36、恒速恒压泵37;上述装置之间的连接均是采用管路连接,所述真空泵5、B阀门4、O阀门34顺序连接,所述中间容器35的上端入口与O阀门34连接,下端入口通过P阀门36与恒速恒压泵37连接,所述配样器3的入口端通过A阀门2与气体注入泵1连接,出口端连接在O阀门34、B阀门4之间,即是O阀门34、B阀门4通过阀门管路连通,配样器3也与该阀门管路连通,所述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也连接在O阀门34、B阀门4之间,所述S回压阀9的入口端通过N阀门33与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连接,即是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通过模拟管路与N阀门33连通,且模拟管路又通过短管路与阀门管路相通(如图1所示),所述S回压阀9的出口端、T回压阀14的出口端均与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所述T回压阀14的入口端与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出口端连接,所述Q回压泵7通过C阀门8与S回压阀9连接,所述R回压泵17通过D阀门(15)与T回压阀14连接;所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油位监测模块、计算机6、示踪剂分析器10、示踪剂采样器11,所述计算机6、示踪剂分析器10、示踪剂采样器11依次电路连接,所述示踪剂采样器11与节流阀12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油位监测模块安装在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内;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安装在示踪剂采样器11上。为了确保实验的环保性,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处理装置13、排风扇16。气体处理装置13可以处理示踪剂采样器11排出的废弃,确保无污染。为了模拟不同的方式,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包括溶洞模型I28、溶洞模型II22、裂缝模型23,所述溶洞模型I28、溶洞模型II22通过裂缝模型23连通,所述溶洞模型I28、溶洞模型II22、裂缝模型23均具有三个管路,所述溶洞模型I28的入口端分别设有K阀门29、L阀门30、M阀门31,所述溶洞模型II22的出口端也分别设有E阀门18、F阀门19、G阀门20,所述裂缝模型23上设有H阀门24、I阀门25、J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气驱替系统、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所述注气驱替系统包括气体注入泵(1)、A阀门(2)、配样器(3)、B阀门(4)、真空泵(5)、Q回压泵(7)、C阀门(8)、S回压阀(9)、R回压泵(17)、T回压阀(14)、D阀门(15)、节流阀(12)、N阀门(33)、O阀门(34)、中间容器(35)、P阀门(36)、恒速恒压泵(37);所述真空泵(5)、B阀门(4)、O阀门(34)顺序连接,所述中间容器(35)的上端入口与O阀门(34)连接,下端入口通过P阀门(36)与恒速恒压泵(37)连接,所述配样器(3)的入口端通过A阀门(2)与气体注入泵(1)连接,出口端连接在O阀门(34)、B阀门(4)之间,所述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也连接在O阀门(34)、B阀门(4)之间,所述S回压阀(9)的入口端通过N阀门(33)与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连接,所述S回压阀(9)的出口端、T回压阀(14)的出口端均与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所述T回压阀(14)的入口端与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出口端连接,所述Q回压泵(7)通过C阀门(8)与S回压阀(9)连接,所述R回压泵(17)通过D阀门(15)与T回压阀(14)连接;所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油位监测模块、计算机(6)、示踪剂分析器(10)、示踪剂采样器(11),所述示踪剂采样器(11)与节流阀(12)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油位监测模块安装在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内;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安装在示踪剂采样器(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气示踪剂响应曲线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气驱替系统、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所述注气驱替系统包括气体注入泵(1)、A阀门(2)、配样器(3)、B阀门(4)、真空泵(5)、Q回压泵(7)、C阀门(8)、S回压阀(9)、R回压泵(17)、T回压阀(14)、D阀门(15)、节流阀(12)、N阀门(33)、O阀门(34)、中间容器(35)、P阀门(36)、恒速恒压泵(37);所述真空泵(5)、B阀门(4)、O阀门(34)顺序连接,所述中间容器(35)的上端入口与O阀门(34)连接,下端入口通过P阀门(36)与恒速恒压泵(37)连接,所述配样器(3)的入口端通过A阀门(2)与气体注入泵(1)连接,出口端连接在O阀门(34)、B阀门(4)之间,所述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也连接在O阀门(34)、B阀门(4)之间,所述S回压阀(9)的入口端通过N阀门(33)与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入口端连接,所述S回压阀(9)的出口端、T回压阀(14)的出口端均与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所述T回压阀(14)的入口端与多组合缝洞模拟系统的出口端连接,所述Q回压泵(7)通过C阀门(8)与S回压阀(9)连接,所述R回压泵(17)通过D阀门(15)与T回压阀(14)连接;所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油位监测模块、计算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牧刘建仪黄永智唐登济廖鑫怡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