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其特征在于,该强制对中杆为中心对称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这三个圆柱体的中心对称轴线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圆柱体上方还设置有呈球体或半球体的端部,该呈球体或半球体端部的球心位于所述中心对称轴线上。根据铁路设施尤其是磁浮等轨道交通的特点,结合桥梁、路基段承轨梁的结构形式,提供一种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该标志能够满足CPⅢ高程测量要求的测量标志且实现所测高程与平面棱镜的中心位置高程一致,即高程杆所测高程的位置中心与棱镜中心位置一致,同时实现与线上加密水准点、加密CPⅡ点、CPⅢ平面点共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属于铁路测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适用于高铁、地铁、磁悬浮等一系列铁路领域的线上加密水准点及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
技术介绍
铁路设施,如高铁、地铁、磁悬浮交通、有轨电车等铁路设施,在设计、施工以及运行过程中,均需要对高程进行测量,基于线上加密水准点及轨道控制网CPⅢ控制点的高程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式。轨道交通,尤其是磁浮轨道交通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形式,在现行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测量规范中,对于线上加密水准点及轨道控制网CPⅢ控制点的高程测量标志的埋设位置、测量标志设计均未做要求。另一方面,磁浮项目线路一般为左右线分离式,车体结构与承轨梁关系属于“抱梁式”,因此要求梁体两侧无构筑物(如防撞墙等),轨道控制点只能埋设于轨道梁上。磁浮轨道交通对轨道的安装精度和平顺性要求非常高,但由于其特殊的车体结构和轨道形式,决定了桥梁的梁体结构形式与其它轨道交通(如地铁等)和高速铁路不同,桥梁段梁体无防撞墙或挡砟墙;此外,由于磁浮轨道交通是采用导电轨导电,全线无接触网和接触网杆,因此现有高速铁路埋设于桥梁防撞墙上、路基接触网立柱基础旁的CPⅢ测量标志无法满足磁浮轨道交通的要求,高程测量亦无法实施。其他轨道交通,如有轨电车等,也存在相似的问题。为克服现有高程测量存在的缺陷,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有以 下两方面:一是轨道控制点能够长期保存,既不妨碍行车安全,使用时又能够便于观测;二是轨道控制点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轨道铺设和精调的要求,这就要求测量标志能够强制对中,尽可能减小测量标志引起的测量误差且与CPⅢ平面点共点,并实现所测高程与平面棱镜的中心位置高程一致,即高程杆所测高程的位置中心与棱镜中心位置一致,同时加密水准点可与之共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其中通过对其关键的对中杆的结构、形状等参数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不影响列车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解决轨道控制点能够长期保存的问题,并且该强制对中杆的测量精度高,能够满足轨道铺设和精调的要求,效果良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其特征在于,该强制对中杆为中心对称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这三个圆柱体的中心对称轴线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圆柱体上方还设置有呈球体或半球体的端部,该呈球体或半球体端部的球心位于所述中心对称轴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为13.98mm~14.02mm,该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端部的高度之和为50mm;所述第二圆柱体的直径为25mm,高度为259.97mm~260.03mm;所述第三圆柱体的直径为13.98mm~14.00mm,高度为20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圆柱体的圆柱侧面上还设置有宽度为2mm的楔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呈球体或半球体端部的球面半径为1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圆柱体的圆柱顶部的侧面具 有螺纹,所述螺纹的长度为4mm。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铁路设施尤其是磁浮等轨道交通的特点,结合桥梁、路基段承轨梁的结构形式,提供一种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该标志能够满足线上加密水准及CPⅢ高程测量要求的测量标志且实现所测高程与平面位置高程一致,即高程杆所测高程的位置中心与平面中心位置一致,同时实现与线上加密水准点、加密CPⅡ点、CPⅢ平面共点。本技术可以在铁路桥梁和路基的承轨梁上建立永久有效固定的加密水准、CPⅢ强制对中测量标志并实现加密水准及CPⅢ高程测量,例如,在铁路设施的桥梁和路基的承轨梁施工图设计时,可以先在适当的位置预留对中标志套筒预埋件,该对中标志套筒预埋件垂直埋设,埋设后的高度低于轨道面,以防侵入车辆限界;当需要测量时,再将本技术中的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插入不锈钢强制对中标志套筒中,进行高程测量。本技术中的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通过螺纹可方便的与对中标志套筒分离或连接,可以实现在同一位置的其他多种类测量(如加密CPⅡ点测量、CPⅢ平面点测量等),实现点位共用。并且,本技术中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通过对其长度进行设置,使得其顶端中心(即呈球体或半球体端部的球心)与配合使用的棱镜中心位置重合(即高度相同),该强制对中杆插入后顶端高出轨道面20cm左右,可以方便观测。为加强测量杆插入套筒的稳定性,可在插入部分的端头或尽头加工一至两圈螺纹(即在第三圆柱体的圆柱顶部的侧面设置螺纹),并相应的对配套的套筒加以改进,在对应部位增加数圈螺纹。此外,第三圆柱体的圆柱侧面上设置的宽度为2mm的楔面,可以增加透气性,由于强制对中杆与配套的套筒间通常气密性较好,增加透气性可以使得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更为方便的插入。本技术中的高程测量强制对中杆解决了磁浮轨道交通或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线上加密水准及CPⅢ高程测量点位埋设位置及定位精度要求高的 难题。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强制对中特性,与配套立柱及不锈钢套筒配套使用后稳定性高。在插入配套套筒的端头或尽头增加一至两圈螺纹,更能提高与套筒插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2)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因测量标志引起的测量误差。该标志重复测量精度高,互换性强,且实现加密CPⅡ点、加密水准点与CPⅢ点平面、高程位置绝对合一,两者可共点使用。(3)稳定且定位精度高的同时使用方便,相较于完全插入式,该强制对中杆件稳定性更高;相较于全程旋进式,该强制对中杆件使用更方便,重复测量精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加密水准、CPⅢ高程测量强制对中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加密水准、CPⅢ高程测量强制对中杆底端俯视图;图3是加密水准、CPⅢ高程测量强制对中杆顶面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如图1、3所示,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为中心对称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这三个圆柱体的中心对称轴线相互重合;第一圆柱体上方还设置有呈半球体的端部,该呈半球体端部的球心位于所述中心对称轴线上,并且球面的球心与配套棱镜的中心保持严密一致。第三圆柱体插入或旋进配套专用的不锈钢套筒使用。第三圆 柱体的圆柱顶部的侧面具有螺纹,螺纹的长度为4mm,加强强制对中杆插入套筒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在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的第三圆柱体的圆柱侧面上还设置有宽度为2mm的楔面,使得该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可以更为方便的旋进。本实施例中,第一圆柱体的直径为14.00±0.02mm,呈半球体端部的球面半径为10mm,该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端部的高度之和为50mm;第二圆柱体的直径为25mm,高度为260.00±0.03mm;第三圆柱体的直径为14.00±0.02mm,高度为200mm。在铁路桥梁和路基的承轨梁上建立永久有效固定的CPⅢ强制对中测量标志并实现CP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其特征在于,该强制对中杆为中心对称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这三个圆柱体的中心对称轴线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圆柱体上方还设置有呈球体或半球体的端部,该呈球体或半球体端部的球心位于所述中心对称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其特征在于,该强制对中杆为中心对称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这三个圆柱体的中心对称轴线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圆柱体上方还设置有呈球体或半球体的端部,该呈球体或半球体端部的球心位于所述中心对称轴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程测量用强制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为13.98mm~14.02mm,该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端部的高度之和为50mm;所述第二圆柱体的直径为2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焕乐,冯光东,熊国华,郭良浩,夏艳军,曹成度,孙基平,闵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