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技术介绍
1、桥建合一双柱双悬挑高架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结构形式,通过现浇施工方式实现建筑布局灵活、节约城市空间的目标。如图1所示,其典型结构在路中绿化带设置首层双柱,于站厅层设置双悬挑盖梁,以此承担站厅层、站台板下层、雨棚及附属设施的荷载。现有技术中,悬挑盖梁作为核心传力构件,通过边柱将上部多层荷载传递至悬挑远端,依赖单一悬臂结构实现大跨度空间拓展。
2、然而,该结构在装配式应用中存在显著缺陷:其一,安全冗余性差,悬挑盖梁作为单一承重构件,其根部设计直接决定整体安全性,一旦出现裂缝或变形将危及全站;其二,悬挑盖梁因负荷集中导致截面尺寸过大、自重大,造成施工吊装困难;其三,如图2所示,雨棚柱脚设置于站台边缘,导致站台层节点构造复杂、荷载集中,与装配式模块化设计需求相悖。此外,现浇结构未考虑构件解耦组合,难以满足装配式施工对节点刚度与抗震性能的要求,严重制约了该结构体系的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及其组合方法,解决了现有高架车站结构安全冗余性差、构件自重大、可维护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包括两个墩柱、站厅层悬挑盖梁、两个立柱、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站台层墩柱和站台预制梁,所述墩柱分别支承于基础上,互为镜像
4、优选地,还包括雨棚,所述雨棚的柱脚节点位于所述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的悬挑端部。
5、优选地,所述墩柱、站厅层悬挑盖梁、立柱和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为四类八根预制构件,共同构成主框架结构。
6、优选地,还包括上层和下层的纵向预制叠合框架梁,上层的所述纵向预制叠合框架梁的两端固定于主框架的预制的站厅层悬挑盖梁与墩柱的连接处,下层的所述纵向预制叠合框架梁的两端固定于主框架的预制的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与立柱的连接处。
7、优选地,所述墩柱和基础设置在路中绿化带中。
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s1,将首层的两个预制墩柱对称安装于基础上;
10、s2,在首层的墩柱顶部对称吊装两个站厅层悬挑盖梁,二者在拼接点处预留第一后浇区;
11、s3,在所述后浇区内进行钢筋连接并浇筑混凝土完成第一节点的固结;
12、s4,在站厅层悬挑盖梁上对称安装二层的两个预制立柱;
13、s5,在二层的立柱顶部对称吊装两个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二者在拼接点处预留第二后浇区;
14、s6,在所述后浇区内进行钢筋连接并浇筑混凝土完成第二节点的固结,形成由四类八根预制构件组成的车站承载主框架。
15、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16、s7,在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上安装预制的站台层墩柱,并采用预埋钢筋连接件进行固定。
17、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18、s8,在站台层墩柱上安装站台预制梁。
19、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20、s9,在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的悬挑端部安装柱脚节点,雨棚通过柱脚节点固定于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上。
21、优选地,所述步骤s6还包括:在主框架的预制的站厅层悬挑盖梁与墩柱的连接处安装上层的所述纵向预制叠合框架梁,在主框架的预制的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与立柱的连接处安装下层的所述纵向预制叠合框架梁。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2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通过采用站厅层与站台层双层悬挑的结构体系以及左右镜像对称的预制构件并利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实现可靠连接,避免了传统现浇结构中单一悬挑盖梁承载多层荷载的弊端,从而显著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冗余度。同时,通过调整为双层悬挑设计和将贯穿车站全宽的悬挑盖梁拆分为两个预制构件,构件截面尺寸和自重大幅降低,不仅改善了结构经济性,也便于装配式施工。雨棚柱脚节点移置于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的悬挑端部,有效降低了站台层结构负荷并简化了节点构造,实现了站台层结构的轻量化装配。利用四类八根预制构件构成高架车站的承载主框架,使得构件种类减少、标准化程度提高,安装过程清晰简便,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技术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墩柱(1)、站厅层悬挑盖梁(2)、两个立柱(3)、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站台层墩柱(5)和站台预制梁(6),所述墩柱(1)分别支承于基础(12)上,互为镜像的两个所述站厅层悬挑盖梁(2)通过第一节点(7)连接,并支承于所述墩柱(1)上;所述立柱(3)与墩柱(1)对齐,支承于站厅层悬挑盖梁(2)上;互为镜像的两个所述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通过第二节点(8)连接,并支承于所述立柱(3)上;所述站台层墩柱(5)支承于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上;所述站台预制梁(6)支承于站台层墩柱(5)上,通过双层悬挑方式,降低所述站厅层悬挑盖梁(2)的负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雨棚(9),所述雨棚(9)的柱脚节点(10)位于所述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的悬挑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1)、站厅层悬挑盖梁(2)、立柱(3)和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为四类八根预制构件,共同构成主框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墩柱(1)、站厅层悬挑盖梁(2)、两个立柱(3)、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站台层墩柱(5)和站台预制梁(6),所述墩柱(1)分别支承于基础(12)上,互为镜像的两个所述站厅层悬挑盖梁(2)通过第一节点(7)连接,并支承于所述墩柱(1)上;所述立柱(3)与墩柱(1)对齐,支承于站厅层悬挑盖梁(2)上;互为镜像的两个所述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通过第二节点(8)连接,并支承于所述立柱(3)上;所述站台层墩柱(5)支承于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上;所述站台预制梁(6)支承于站台层墩柱(5)上,通过双层悬挑方式,降低所述站厅层悬挑盖梁(2)的负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雨棚(9),所述雨棚(9)的柱脚节点(10)位于所述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的悬挑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1)、站厅层悬挑盖梁(2)、立柱(3)和站台板下层悬挑盖梁(4)为四类八根预制构件,共同构成主框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柱双层双悬挑装配式高架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层和下层的纵向预制叠合框架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珂,李志敏,刘国宝,徐军林,马浩佳,江胜学,陈庚俊,闫顺,毛良根,王华兵,安晓晓,林作忠,余行,陈剑伟,吴贤明,王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