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1068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8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气体导入管、气体分压管以及测量装置;气体导入管上安装有导入阀;气体分压管的数量有不止一个,且都通过分压阀与气体导入管相连;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的管壁,包括恒温测量部与保压部;恒温测量部包括测量管、测量传感器、参考传感器以及恒温差电路;保压部包括保压筒、滑杆以及液压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需要测量的气体进行分压处理、通过恒温保压处理排出了零点对测量造成的误差、保证测量精度;在分压前后分别进行测量,确认分压后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并且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测量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通用的气体流量计的原理是在气体流通管的管壁外设置热源,利用气体的流动的传热关系,测量热源上被气体分子带走的热量,从而得到对应流过的气体分子质量从而计算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流量。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以及压力都会对气体的传热系数产生影响,从而使测量零点发生偏移,进一步降低测量精度;尤其是在针对大流量的气体进行测量时,测量精度更加不准确。因此,研制出一种针对大流量气体测量、且测量精度较高的测量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气体导入管、气体分压管以及测量装置;气体导入管上安装有导入阀;气体分压管的数量有不止一个,且都通过分压阀与气体导入管相连;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的管壁,包括恒温测量部与保压部;恒温测量部包括测量管、测量传感器、参考传感器以及恒温差电路;测量管垂直插入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的管壁;测量传感器固定于测量管的底端;参考传感器设置于测量管的空腔内;恒温差电路通过模拟开关分别连接测量传感器与参考传感器;保压部包括保压筒、滑杆以及液压缸;保压筒的一端沿轴向向内设有保压腔,并且与液压缸相固定;滑杆滑动于保压腔内,并且其尾端与液压缸相固定;保压腔的底部通过保压管与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的管壁相贯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由气体导入管、气体分压管以及测量装置组成。其中气体导入管上安装有导入阀,控制气体导入管的通断,同时设有不止一个气体分压管分别通过分压阀连接气体导入管,分别控制与之相连的气体导入管的通断。本技术中的测量装置包括恒温测量部以及保压部,均连接于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的管壁,分别用于恒温测量以及对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进行保压,防止温度以及气压对测量数据产生偏差。其中恒温测量部用于进行恒温测量,由测量管、测量传感器、参考传感器以及恒温差电路组成;其中测量传感器固定于测量管的底端,随着测量管垂直插入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的管壁,用于测量实际气体流量,而参考传感器设于测量管的空腔中,用于测量零点值作为参考值;同时本技术还设有恒温差电路,通过模拟开关分别连接测量传感器以及参考传感器,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气体温度的变化对气体的传热系数造成的影响,导致测量零点发生偏移,造成测量精度的降低。本技术中还设有由保压筒、滑杆以及液压缸组成的保压部,其中保压筒的一端沿轴向向内设有保压腔,该端还与液压缸相固定,滑杆滑动于保压腔内,尾端与液压缸相固定,通过液压缸带动其在保压腔内滑动,保压腔的底部通过保压管与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的管壁相贯通;该结构通过滑杆的滑动进行保压;当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内的气体压力降低时,液压缸带动滑杆向保压管滑动,将保压腔内的气体推入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内,以增大其中气体压力;反之,当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内的气体压力增大时,液压缸带动滑杆向远离保压管的一端滑动,增大保压腔的体积,使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内的部分气体能够进入保压腔进行暂时储存,待气体即将结束流通,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内的气体压力骤然减小时间,再通过滑杆将储存在其中的气体推出;该结构保证了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的气体压力的恒定,降低由于气体压力的变化对气体传热系数的影响,从而表面测量零点发生偏移,造成测量精度的降低。并且本技术在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都设有测量装置,能够分别对分压前后的气体流量进行测量,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知晓分压后气体流量测量值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作为优选,气体分压管的数量为2个;导入阀门以及分压阀均为全启式阀门。作为优选,气体分压管的数量为3-4个;导入阀门以及其中两个分压阀为全启式阀门,剩余的分压阀选择微启式阀门。本技术中的气体分压管可选择为2-4个;当气体分压管选择为2个时,气体由气体导入管进入后,全启式阀门完全打开,通过两个气体分压管进行分压;当气体分压管选择为3-4个时,全启式阀门完全打开,首先通过其中两个装有全启式阀门的气体分压管进行分压,剩余装有微启式阀门的气体分压管根据气体压力的大小进行分压;气体压力较小时,由两个装有全启式阀门的气体分压管直接进行分压;气体压力较大时,再由装有微启式阀门的气体分压管进行辅助分压。作为优选,测量传感器与参考传感器均包括测温元件与加热元件;测温元件垂直于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中气体的流动方向;加热元件均匀贴合于测温元件。本技术中的测量传感器以及参考传感器均由测温元件以及加热元件组成,其中测温元件垂直于气体导入管以及气体分压管中气体的流动方向,以便对气体进行较为精准的测量,同时加热元件均匀贴合于测温元件,通过恒温差电路控制对与测温元件相接触的气体温度进行平衡,保证测量的精准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对需要测量的气体进行分压处理、通过恒温保压处理排出了零点对测量造成的误差、保证测量精度;在分压前后分别进行测量,确认分压后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并且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中测量传感器与参考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中气体分压管的数量为4个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气体导入管1、气体分压管2、导入阀3、分压阀4、恒温测量部5、保压部6、测量管7、测量传感器8、参考传感器9、恒温差电路10、保压筒11、滑杆12、液压缸13、保压腔14、保压管15、测温元件16、加热元件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气体导入管1、气体分压管2以及测量装置。气体导入管1上安装有导入阀3;气体分压管2的数量为2个,都通过分压阀4与气体导入管1相连;导入阀3以及分压阀4均为全启式阀门。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的管壁,包括恒温测量部5与保压部6。如图2,恒温测量部5包括测量管7、测量传感器8、参考传感器9以及恒温差电路10;测量管7垂直插入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的管壁;测量传感器8固定于测量管7的底端;参考传感器9设置于测量管7的空腔内;恒温差电路10通过模拟开关分别连接测量传感器8与参考传感器9;如图3,测量传感器8与参考传感器9均包括测温元件16与加热元件17;测温元件16垂直于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中气体的流动方向;加热元件17均匀贴合于测温元件16。保压部6包括保压筒11、滑杆12以及液压缸13;保压筒11的一端沿轴向向内设有保压腔14,并且与液压缸13相固定;滑杆12滑动于保压腔14内,并且其尾端与液压缸13相固定;保压腔14的底部通过保压管15与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的管壁相贯通。如图4,本技术中的气体分压管2的数量还可以选择为4个;导入阀3以及其中两个分压阀4为全启式阀门,剩余的分压阀4选择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导入管(1)、气体分压管(2)以及测量装置;所述气体导入管(1)上安装有导入阀(3);所述气体分压管(2)的数量有不止一个,且都通过分压阀(4)与气体导入管(1)相连;所述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的管壁,包括恒温测量部(5)与保压部(6);所述恒温测量部(5)包括测量管(7)、测量传感器(8)、参考传感器(9)以及恒温差电路(10);所述测量管(7)垂直插入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的管壁;所述测量传感器(8)固定于测量管(7)的底端;所述参考传感器(9)设置于测量管(7)的空腔内;所述恒温差电路(10)通过模拟开关分别连接测量传感器(8)与参考传感器(9);所述保压部(6)包括保压筒(11)、滑杆(12)以及液压缸(13);所述保压筒(11)的一端沿轴向向内设有保压腔(14),并且与液压缸(13)相固定;所述滑杆(12)滑动于保压腔(14)内,并且其尾端与液压缸(13)相固定;所述保压腔(14)的底部通过保压管(15)与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的管壁相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压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导入管(1)、气体分压管(2)以及测量装置;所述气体导入管(1)上安装有导入阀(3);所述气体分压管(2)的数量有不止一个,且都通过分压阀(4)与气体导入管(1)相连;所述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的管壁,包括恒温测量部(5)与保压部(6);所述恒温测量部(5)包括测量管(7)、测量传感器(8)、参考传感器(9)以及恒温差电路(10);所述测量管(7)垂直插入气体导入管(1)以及气体分压管(2)的管壁;所述测量传感器(8)固定于测量管(7)的底端;所述参考传感器(9)设置于测量管(7)的空腔内;所述恒温差电路(10)通过模拟开关分别连接测量传感器(8)与参考传感器(9);所述保压部(6)包括保压筒(11)、滑杆(12)以及液压缸(13);所述保压筒(11)的一端沿轴向向内设有保压腔(14),并且与液压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圣朱法华林江刚朱林杨光俊郭同书李辉孙雪丽潘超张俊翔孟令媛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