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杆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31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包含一轻质面板、一轻质主体部及一后结合部。该轻质面板的周缘向后延伸形成一后组合墙。该轻质主体部的前端结合于该轻质面板的后组合墙。该后结合部结合于该轻质主体部的后端,且该后结合部适当设置至少一配重块。藉此,该轻质面板的后组合墙及轻质主体部可相对提升该高尔夫杆头的弹性变形能力,增加击球的初速;该后结合部及配重块可使高尔夫杆头的重心向下、向后移,增加该高尔夫杆头的惯性矩,进而增加击球稳定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尤指一种利用一轻质面板、一轻质主体部及一后结合部组成一高尔夫杆头的构造。
技术介绍
习用高尔夫杆头构造,如台湾第450822号《高尔夫球杆头之一体成型方法及其结构》新型专利及美国公开第2004/0034986号《Golf Club Head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专利技术专利所示,其包含一本体及一顶盖部。该本体前侧一体成型一打击面。该打击面一侧延伸成一杆座,该打击面后侧设有一缺槽口。该顶盖部对应于该缺槽口,以供结合于该本体。该本体底部设有一螺设孔,该螺设孔固设一填充块。该顶盖部是以碳纤维材质制成,其后侧开设至少一组装孔,各组装孔固设至少一配重块。由于碳纤维材质本身具有较佳吸震性及质轻的优点,故可提升杆头整体的吸震性及有利增加高尔夫杆头的整体体积。同时,该碳纤维材质顶盖部可减少高尔夫杆头的上半部重量,以相对降低高尔夫杆头的整体重心,使其具有较佳的控球性。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该碳纤维材质顶盖部结合于该本体打击面的左右二侧及上侧,因此,该顶盖部仅能提供该高尔夫杆头左右二侧及上侧的弹性变形能力,而无法提供其下侧的弹性变形能力,以致相对限制其整体的弹性变形能力,进而降低击球的初速。此外,由于该配重块不易牢固结合于该碳纤维材质的顶盖部上,以致相对降低该配重块组装的可靠度。再者,该本体的打击面并未设置向后延伸的后组合墙,该打击面仅由背面唇缘直接结合于该顶盖部的前缘,以致相对降低该打击面弹性的变形能力。另一习用高尔夫杆头构造,请参照台湾专利第535624号《高尔夫木杆杆头》新型专利及美国公开第2004/0033844号《Composite Wood GolfClub Head With Metal Face》专利技术专利所示,主要包含一主体、一底板、一顶壳及一前壳。该主体的材质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其具有一基壳,该基壳顶部形成一开口。该底板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且嵌合于该本体的基壳底部,该底板底面曝露于外。该底板与基壳之间另夹设一配重块。该顶壳的材料为金属材质。该顶壳盖合于该基壳的开口上,该顶壳周缘固接于该开口的缘边。该前壳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其具有一面板,该面板周缘向后凸伸一周壁。该面板的周壁后端固接于该基壳的正面周缘位置。如此,可提供该面板较佳的弹性变形能力。然而,该杆头的整体构造过于复杂,其构件过于繁多,以致相对降低该杆头组装的效率。此外,该底板为金属材料,且嵌设于该基壳底部,以致相对降低该基壳底部的弹性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是由一轻质面板、一轻质主体部及一后结合部组成,该轻质主体部前、后端分别结合于该轻质面板及后结合部,以提升其弹性变形能力及增加击球稳定度。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轻质面板周缘向后延伸成一后组合墙,以便结合于轻质主体部,提升其弹性变形能力及击球性能。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是由一轻质面板、一轻质主体部及一后结合部组成,并在该后结合部适当设置至少一配重块,使本创作具有调整重心位置及增加惯性矩〔MOI,Moment ofInertia〕之功效。本创作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由一轻质面板、一轻质主体部及一后结合部组成,并在该后结合部适当设置至少二配重块,该二配重块采用不同比重的材质,以便调整高尔夫杆头的重心位置及增加惯性矩〔MOI,Moment of Inertia〕的功效。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是由一轻质面板、一轻质主体部及一后结合部组成,该后结合部材质的比重相对大于该轻质面板及轻质主体部材质的比重,使本技术具有调整重心位置的功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包含一轻质面板,其设有一击球面及一颈部,该击球面周缘向后延伸形成一后组合墙;一轻质主体部,用以提供高弹性变形能力,且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轻质主体部的前端结合于该轻质面板的后组合墙上;及一后结合部,结合于该轻质主体部的后端。其中该轻质面板的后组合墙及轻质主体部相对提升该高尔夫杆头整体的弹性变形能力,该后结合部增加该高尔夫杆头的击球稳定度。所述轻质面板选自钛合金面板、铁锰铝合金面板、铝合金面板、镁合金面板。所述轻质主体部选自铝合金主体部、镁合金主体部、碳纤维主体部、克维拉纤维主体部、热塑性弹性体主体部、橡胶主体部、聚氨酯主体部、聚烯烃主体部、环氧树脂主体部、高分子聚合主体部。所述轻质主体部底部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盖合一底盖。所述轻质主体部底部设有一开口及一阶梯部,该阶梯部设于开口内,该阶梯部盖合一底盖。所述底盖的材质为高比重材质。以降低该高尔夫杆头之重心位置。所述轻质主体部的前端唇缘环设一前套接部,并与轻质面板套结。所述轻质主体部的后端唇缘环设一后套接部,并与后结合部套结。所述轻质主体部的前端为开放状、封闭状。所述后结合部的材质比重高于轻质面板及轻质主体部的比重。所述后结合部设置至少一配重块。所述后结合部的左右两侧至少各设置一配重块,且该二配重块由比重不同的材质制成。以在该高尔夫杆头的左右二侧之间调整整体的重心位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设有轻质面板及后组合墙与轻质主体部及其前后组接部,可相对提升该高尔夫杆头的弹性变形能力,增加击球的初速。2、由于后结合部的材质比重相对高于该轻质面板及轻质主体部的比重,且后结合部二侧各设置至少一配重块,因此,使高尔夫杆头的重心向后移,可增加其惯性矩,增加其击球稳定性。3、由于后结合部两侧的配重块采用不同比重的材质,故可调整左右重心位置,增进高尔夫杆头的使用裕度,以及提供各种击球效果。4、由于轻质主体部选用低比重的材质,因此,可相对降低其前端重量,进一步将重心位置向后移动,提升击球的稳定度。5、由于轻质主体部底部设置有开口及阶梯部,一底盖嵌设于阶梯部,且底盖选用高比重的材质,因此,可以降低其重心位置,提升击球的稳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局部剖视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优点能更明显易懂,兹举数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为木杆型、铁杆型或推杆型等习用杆头构造,本技术在下文中以木杆型为例,不再详细赘述其它杆头的基本构造。请再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包含一轻质面板1、一轻质主体部2及一后结合部3;该轻质主体部2的前、后端分别与轻质面板1及后结合部3相结合。该轻质面板1较佳取材自具有高弹性变形系数且低比重的金属或合金材质;例如钛合金、铁锰铝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该轻质面板1的材质比重在6.0以下为宜。该轻质面板1设有一击球面11、一后组合墙12及一颈部13。该击球面11位于该轻质面板1的正面,该后组合墙12由该击球面11的周缘向后延伸而成,该颈部13可装设一握杆〔图中未示〕。该轻质面板1的后组合墙12可相对提升该击球面11的弹性变形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轻质面板,其设有一击球面及一颈部,该击球面周缘向后延伸形成一后组合墙;    一轻质主体部,用以提供高弹性变形能力,且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轻质主体部的前端结合于该轻质面板的后组合墙上;及    一后结合部,结合于该轻质主体部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昱镪利建良陈运芳
申请(专利权)人:复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