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茂基专利>正文

一种棒球球棒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0003 阅读:4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球棒的制造方法,球棒由打击部、连接部、握把部组成,打击部以铝材制成,末端内管径呈平直状而外管径呈斜向内管径的斜面,截面形状为尖部,在外管径斜面上有螺旋锥状凹槽,其上涂布一层热硬化树脂作为接着剂,然后在凹槽中按螺旋锥状缠绕若干层布状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再在该碳纤维上置入螺旋锥状钢圈,形成连接部。将球棒置入模具中,把树脂和碳纤维灌满球棒的中空铝材内部,将模具盖合固定,在温度120℃~150℃的加热炉中,加热1小时,并由吹气管充气使碳纤维紧靠模壁。(*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是针对球棒的材质将铝材及复合强化碳纤维两种材料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使得球棒的重量减轻,重量的平衡点移向打击区域,且又能加强击球的反作用,以获得球棒更佳使用的功能。传统使用的棒球球棒多以木质加工成型为主,然而其重量很重,对打击者而言,若非臂力惊人,则其挥棒之腰部回转速度变慢,而对击球而言因击球的瞬间,其动量变小球击出时的瞬时速度小,故球无法飞得很远,后来有人改以空心铝棒做为球棒材质,其重量确实变轻,对打击者而言,其挥棒时腰部回转速度变快,球击出之瞬间速度很大,故球可以击出很远,但是对大部份人而言铝棒的重量仍嫌过重,若能结合铝材与碳纤维材料的优点,利用铝材质硬延展性好的优点做为球棒的打击区,再用碳纤维弹性好的优点做为握把区的材料,则可减轻球棒的重量,使棒球运动变为全民的体育。因为碳纤维弹性好的特性做为握把区的材料,将使球棒握把部之下半段成为弹性体,则挥棒时旋转腰部,球棒向后拉出,当击球的刹那旋转腰部球棒进入打击区,球棒靠握把部的弹性弹向击球点,在击球瞬间产生一更大的冲击力,其棒球瞬间击出的瞬间速度更大,球才能飞得更远。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球棒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打击部份强度更强,握把部份弹性更佳的球棒。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球棒的制造方法,该球棒由一打击部、一连接部及一握把部所组成,该球棒整体呈圆柱状,由打击部至握把部管径逐渐缩小,且握把部的末端有圆形凸缘。该打击部以铝材制成其末端内管径呈平直状,而其外管径呈斜向内管径的斜面,其截面形状呈现尖部,在外管径斜面上设有螺旋锥状凹槽,在螺旋锥状凹槽上涂布一层热硬化树脂作为接着剂,在凹槽中先缠绕若干层布状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并依螺旋锥状凹槽缠绕于其上,其次在复合材料碳纤维上置入一矩形截面与螺旋锥状凹槽等宽的螺旋锥状钢圈,恰好填满螺旋锥状凹槽的旋转空间,并形成一连接部。将上述球棒转置入一模具中,以热塑性树脂和多层强化碳纤维灌满球棒之握把部、连接部及打击部中空铝材内部,由握把部末端圆形凸缘中心置入一吹气管,再将模具盖合固定,移至高温炉中加热处理,温度120℃~150℃,加热1小时,并由吹气管自模外充气以达到在各层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紧靠模壁的目的。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球棒的制造方法,如图一、二所示,由一打击部(10),一连接部(20)及一握把部(30)所组成,该球棒整体形状呈圆柱状且由打击部至握把部管径逐渐缩小,直至握把部(30)管径最小,且在握把部(30)之末端设有圆形凸缘(31),使挥棒时双手握持球棒不致脱出伤人,该打击部(10)以铝材制成呈中空状,在打击部(10)末端内管径呈平直状而其外管径呈斜向内管径的斜面,其截面呈现尖部,在外管径斜面上设有螺旋锥状凹槽(15),在凹槽(15)上涂布一层热硬化树脂(16)作为接着剂,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或聚亚醋胺等等,在螺旋锥状凹槽(15)中置入八层布状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17)按螺旋锥状凹槽(15)缠绕,其次在螺旋锥状凹槽(15)上置入一截面为矩形与螺旋锥状凹槽(15)等宽的螺旋锥状钢圈(50)如图三所示,以增加球棒之可挠性,当钢圈(50)缠绕于螺旋锥状凹槽(15)中时,此时钢圈(50)恰好填满凹槽(15)的置物空间,使外表看起来呈平直状,其上再涂布一层热硬化树脂,并形成一连接部(20)如图二所示。将上述球棒置入一模具(100)中如图四所示,以热塑性树脂和多层强化碳纤维(33)灌满球棒的握把部(30),连接部(20)及打击部(10)的中空铝材内部,其中打击部(10)及连接部(20)之中空铝材内管壁上设有若干齿状纹路,可增强碳纤维的附着力,以提高安全性。为了压挤各层树脂和强化碳纤维使紧靠模具内面及增加握把部(30)之密度和强度,压力须由形成球棒的强化碳纤维中空部位向外挤压产生,故在握把部位(30)的末端圆形凹缘(31)中心置入一吹气管(60),再将模具(100)盖合固定,移至高温炉中加热处理,温度为120℃~150℃加热1小时,并由吹气管(60)自模外充气以达到压缩各层碳纤维(33)紧靠模壁及中空铝材内部的目的,此时接着剂与单向、布状强化碳纤维混合并产生键结作用,加强接着效果,并且,由于是以热塑树脂和多层碳纤维为基材,故在连接部(20)能藉树脂膨胀的力量使碳纤维紧靠模壁,故整体结构形成一个单一架构。成形后之球棒不单是连接部(20)及握把部(30)的强度更强,其重量分布是打击部(10)较重,握把部(30)较轻,在打击时更能符合旋转腰部之挥棒原则,另一特点,在于打击者挥棒至击球位置时,球棒的打击部借弹力回复至击球点,故不单是挥棒力量,还要加上弹性回复力,所以整体球棒的挥击力优于传统球棒。再一特点为螺旋状钢线(50)在螺状凹槽(15)中呈非密合状态,故击球时的振动能量将被碳纤维吸收,因为碳纤维的振动衰减特性较铝材为佳。另有一特性,即为打击部末端至连接部是呈圆锥状,其内管径壁上附着的碳纤维硬化固化后无法由管径内脱出,若球棒在连接部的铝材发生断裂,球棒仍然借碳纤维附着的力量,不会产生立即断裂的危险,不仅保障了打击者本身的安全,更保障了其他人的安全。本专利技术的球棒,确能达到强度增强,握把部重量减轻并具有振动衰减等预期功能。图一为球棒的立体分解图。图二为球棒的连接构造图。图三为球棒的连接构造部份放大图。图四为球棒的成形图。10打击部 15螺旋锥状凹槽16热硬化树脂 17强化碳纤维20连接部 30握把部31圆形凹缘 33多层强化碳纤维50钢圈 60吹气管100模具权利要求1.一种由打击部、连接部及握把部所组成,其整体呈圆柱状且由打击部至握把部管径较缩,握把部之末端设有圆形凸缘的球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打击部以铝材制成,其末端内管径呈平直状而其外管径呈斜向内管径的斜面,其截面形状呈现尖部,在外管径斜面上设有螺旋锥状凹槽,在螺旋锥状凹槽上涂布一层热硬化树脂作为接着剂,在凹槽中先缠绕若干层布状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并依螺旋锥状凹槽缠绕于其上,其次在复合材料碳纤维上置入一矩形截面与螺旋锥状凹槽等宽的螺旋锥状钢圈,且恰好填满螺旋锥状凹槽的置物空间,并形成一连接部;将上述球棒置入一模具中,以热塑性树脂和多层强化碳纤维灌满球棒的握把部,连接部及打击部中空铝材内部,在握把部末端圆形凸缘中心置入一吹气管,再将模具盖合固定,移至高温炉中加热处理,温度为120℃~150℃,加热1小时,并由吹气管自模外充气以达到压缩各层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紧靠模壁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热硬化树脂可为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或聚亚醋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螺旋锥状钢圈在螺旋锥状凹槽中是非密合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击部及连接部中空铝材内管壁上设有若干齿状纹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击部末端呈锥状。全文摘要一种球棒的制造方法,球棒由打击部、连接部、握把部组成,打击部以铝材制成,末端内管径呈平直状而外管径呈斜向内管径的斜面,截面形状为尖部,在外管径斜面上有螺旋锥状凹槽,其上涂布一层热硬化树脂作为接着剂,然后在凹槽中按螺旋锥状缠绕若干层布状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再在该碳纤维上置入螺旋锥状钢圈,形成连接部。将球棒置入模具中,把树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打击部、连接部及握把部所组成,其整体呈圆柱状且由打击部至握把部管径较缩,握把部之末端设有圆形凸缘的球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打击部以铝材制成,其末端内管径呈平直状而其外管径呈斜向内管径的斜面,其截面形状呈现尖部,在外管径斜面上设有螺旋锥状凹槽,在螺旋锥状凹槽上涂布一层热硬化树脂作为接着剂,在凹槽中先缠绕若干层布状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并依螺旋锥状凹槽缠绕于其上,其次在复合材料碳纤维上置入一矩形截面与螺旋锥状凹槽等宽的螺旋锥状钢圈,且恰好填满螺旋锥状凹槽的置物空间,并形成一连接部;将上述球棒置入一模具中,以热塑性树脂和多层强化碳纤维灌满球棒的握把部,连接部及打击部中空铝材内部,在握把部末端圆形凸缘中心置入一吹气管,再将模具盖合固定,移至高温炉中加热处理,温度为120℃~150℃,加热1小时,并由吹气管自模外充气以达到压缩各层复合材料强化碳纤维紧靠模壁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基杨碧玉
申请(专利权)人:杨茂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