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445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包括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设置于线缆接头内部的第一导线束和第二导线束、以及所述第一导线束和所述第二导线束其外端均包裹有的保护外层;所述第一导线束包括通过第一固定台设置于线缆接头内部的第一集线束、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束上的且将其区分为若干分组的若干第一热缩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束两端的第一集线束带和第二集线束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其将不同连通导线进行集中排布,且相应连通导线间采用集线束带或热缩管进行对应的区分排布,产品整体结构紧凑,且连通导线对应区分排布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线缆及其制备
,具体的,其提供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
技术介绍
连接线缆是现在社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中比不可少的用品,其用于连接各种不同设备或产品间的连接,并承载不同数据的传输。现阶段使用的连接线缆,连接线缆使用的连通导线数目较多,连接线缆本身显得松散,影响产品外型,同时连接线缆间容易发生相互缠绕,影响产品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其将不同连通导线进行集中排布,且相应连通导线间采用集线束带或热缩管进行对应的区分排布,产品整体结构紧凑,且连通导线对应区分排布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连接。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包括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设置于线缆接头内部的第一导线束和第二导线束、以及所述第一导线束和所述第二导线束其外端均包裹有的保护外层;所述第一导线束包括通过第一固定台设置于线缆接头内部的第一集线束、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束上的且将其区分为若干分组的若干第一热缩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束两端的第一集线束带和第二集线束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线束连接有辅助导线束。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线束包括通过第二固定台设置于所述线缆接头内部的且包含第三集线束、第四集线束的第二集线束、设置于所述第二集线束上的且将所述第三集线束区分为若干分组的若干第二热缩管、设置于所述第二集线束上的且用于区分所述第四集线束的第三热缩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线束上设置有第三集线束带且其后端的第三集线束上设置有用于集中所述第三集线束和所述第四集线束的第四集线束带。进一步的,第三集线束上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五集线束带和第六集线束带。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集线束包括第五集线束和第六集线束,且所述第四集线束上设置有第七集线束带所述第五集线束上设置有第八集线束带。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外层为弹簧软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线束上连接有其上设置有连接接头的第三导线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其将不同连通导线进行集中排布,且相应连通导线间采用集线束带或热缩管进行对应的区分排布,产品整体结构紧凑,且连通导线对应区分排布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安装壳体,101前端固定板,102导向接入口,103壳体主体;2第一外部接入插口,21第一内部接线口;3辅助外部接入插口,301辅助内部接线口;4第二外部接入插口,41第二内部接线口;5第三外部接入插口,51第三内部接线口;6第四外部接入插口,61第四内部接线口;7辅助接线端子连接台;8第一导线束,801第一固定台,802第一集线束带,803第一热缩管,804第二集线束带;9第二导线束,901第二固定台,902第四集线束带,903第三集线束带,904第五集线束带,905第二热缩管,9051第三热缩管,906第六集线束带,907第七集线束带,908第八集线束带;10保护外层;A1第三集线束,A2第四集线束,A3第一集线束,A4辅助导线束。【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结构,包括线缆接头(图中未标出)
和一端连接于线缆接头(图中未表示)的线缆主体(图中未标出);线缆接头包括其内设置有容纳空间的且设置有导线固定台装置(图中未标出)以及辅助接线端子连接台7的壳体主体103的安装壳体1、设置于壳体主体103其前端端面的前端固定板101、以及开设于壳体主体103其后端端面的且与导线固定台装置(图中未标出)相对应的导线接入口102;前端固定板101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图中未标出)、第二连接头(图中未标出)、第三连接头(图中未标出)、以及第四连接头(图中未标出);第一连接头(图中未标出)包括设置于前端固定板101其前端端面上的第一外部接入插口2、以及设置于安装壳体1其内部的且与第一外部接入插口2相对应的且设置有航空插头插座(图中未表示)的第一内部接线口21;第二连接头(图中未标出)包括设置于前端固定板101其前端端面上的第二外部接入插口4、以及设置于安装壳体1其内部的且与第二外部接入插口4相对应的且设置有航空插头插座(图中未表示)的第二内部接线口41;第三连接头(图中未标出)包括设置于前端固定板101其前端端面上的第三外部接入插口5、以及设置于安装壳体1其内部的且与第三外部接入插口5相对应的且设置有航空插头插座(图中未表示)的第三内部接线口51;第四连接头(图中未标出)包括设置于前端固定板101其前端端面上的第四外部接入插口6、以及设置于安装壳体1其内部的且与第四外部接入插口6相对应的且设置有航空插头插座(图中未表示)的第四内部接线口61;第一连接头(图中未标出)和第二连接头间(图中未标出)的前端固定板101其前端端面上设置有辅助连接头(图中未标出),辅助连接头(图中未标出)包括设置于前端固定板101其前端端面上的辅助外部接入插口3、以及设置于安装壳体其内部的且与辅助外部接入插口3相对应的且设置有航空插头插座(图中未表示)的辅助内部接线口31;导线固定台装置(图中未标出)包括设置于壳体主体103内部的且与导线接入口102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台802和第二固定台901;线缆主体(图中未标出)包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台801和第二固定台901设置于线缆接头(图中未标出)内部的第一导线束(图中未标出)和第二导线束(图中未标出)、以及第一导线束(图中未标出)和第二导线束(图中未标出)其外端均包裹有的保护外层10;第一导线束(图中未标出)包括通过第一固定台801设置于线缆接头(图中未标出)内部的且用于与第一连接头(图中未标出)连接的第一集线束A3、设置于第一集线束A3上的且将其区分为四个分组的四个第一热缩管803、设置于第一集线束A3两端的第一集线束802带和第二集线束带804;第一导线束A3连接有用于与辅助接线端子连接台7连接的辅助导线束A4;第二导线束(图中未标出)包括通过第二固定台901设置于线缆接头(图中未标出)内部的且包含用于与第二连接头(图中未标出)连接的第三集线束A1、第四集线束A2的第二集线束(图中未标出)、设置于第二集线束(图中未标出)上的且将第三集线束A1区分为五个分组的五个第二热缩管905、设置于第二集线束(图中未标出)上的且用于区分第四集线束A2的第三热缩管9051;第二导线束(图中未标出)上设置有第三集线束带903且其后端的第三集线束A1上设置有用于集中第三集线束A1和第四集线束A2的第四集线束带902;第三集线束A1上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五集线束带904和第六集线束带906;第四集线束A2包括用于与第三连接头(图中未标出)连接的第五集线束(图中未标出)和用于与第四连接头(图中未标出)连接的第六集线束(图中未标出),且第四集线束A2上设置有第七集线束带907,第五集线束(图中未标出)上设置有第八集线束带908;保护外层10为弹簧软管;第二导线束(图中未标出)上连接有其上设置有连接接头(图中未标出)的第三导线束(图中未标出)。其中:第一连接头(图中未标出)、第二连接头(图中未标出)、第三连接头(图中未标出)、以及第四连接头(图中未标出)为本实施例中列举的几个连接头形式,其不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设置于线缆接头内部的第一导线束和第二导线束、以及所述第一导线束和所述第二导线束其外端均包裹有的保护外层;所述第一导线束包括通过第一固定台设置于线缆接头内部的第一集线束、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束上的且将其区分为若干分组的若干第一热缩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束两端的第一集线束带和第二集线束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设置于线缆接头内部的第一导线束和第二导线束、以及所述第一导线束和所述第二导线束其外端均包裹有的保护外层;所述第一导线束包括通过第一固定台设置于线缆接头内部的第一集线束、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束上的且将其区分为若干分组的若干第一热缩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束两端的第一集线束带和第二集线束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束连接有辅助导线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通导线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束包括通过第二固定台设置于所述线缆接头内部的且包含第三集线束、第四集线束的第二集线束、设置于所述第二集线束上的且将所述第三集线束区分为若干分组的若干第二热缩管、设置于所述第二集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亚周伟华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宝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