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8012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4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由前体压缩板、喉道上面板、燃烧室上面板、连杆机构、液压机构、支架组成;前体压缩板和燃烧室上面板与喉道上面板铰链连接,底座固定在喉道上面板上,支架位于喉道上面板的上部,连杆机构和液压机构配合位于支架的两端,且与底座和支架固定座配合连接。进气道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工程实用性强;可直接改变压缩角的大小,保证进入燃烧室气流稳定燃烧;保证进气道在宽马赫数范围正常起动,使其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进气道调节装置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强,通过改变装置尺寸大小可用于具有二维超音速进气道任意吸气式飞行器,提高吸气式发动机与机体的一体化设计,提高飞行器的总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气道调节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宽马赫数工作的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宽马赫数Ma3~8范围工作的高超音速吸气式飞行器的进气道而言,处于设计点下的优良气动性能不能保证其在所工作的范围下均能正常稳定地工作,处于非设计点时能否正常起动并为燃烧室提供优良品质要求的空气,均是进气道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而言,压缩面在低马赫数下的压缩角较小,而在高马赫数下压缩角较大,采用固定结构进气道会影响进气道的性能,甚至导致进气道不起动。专利技术专利CN 103790710A中公开了“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结构进气道”,能较好的实现变结构进气道的设计,通过分级调节,可达到起动性能要求和发动机燃烧室正常工作,但是机构零件较多,机构设计较为繁琐,机械结构较为复杂,加工较难,在工程上不易实现;在专利技术专利CN 103939217A中公开了“矩形截面高超声速变几何进气道及设计方法与工作方式”,是通过唇罩可调侧的转动,从而增大或者减小进气道流量,但是该方式不能改变压缩面对应压缩角的大小,易导致进入燃烧室的气流不稳定,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在专利技术专利GB 2242402A中提出了“一种变结构超音速飞机的进气道系统”,但该进气道系统为了实现变结构的目的,采用的机械结构装置较为复杂,在工程中实现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通过液压机构带动连杆机构工作,改变前体压缩板、燃烧室上面板的倾斜角度,同时使喉道上面板上下移动;前体压缩板作用使来流空气在进气道内减速增压,喉道上面板的移动改变喉道高度,同时调节进入燃烧室内部的
气流品质和空气流量大小,实现宽马赫数范围工作的进气道起动和进气道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体压缩板、喉道上面板、燃烧室上面板、固定座、铰链、连杆机构、液压机构、支架,前体压缩板和燃烧室上面板与喉道上面板铰链连接,多个固定座安装在喉道上面板上,支架位于喉道上面板的上部,连杆机构和液压机构配合位于支架的两端,且与固定座和支架上的支架连接座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支架连接座、支架连杆,支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多个支架连接座分别对称固定在支架的两端,两根支架连杆分别与支架两端上部的支架连接座连接,支架与喉道上面板平行安装;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铰链、第一连杆、第三连杆、第二铰链、第三铰链、第二连杆、第四铰链、第五铰链,第一连杆一端与固定座通过第一铰链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四铰链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液压连杆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杆中间部位的第三铰链与支架一端上部的支架连接座连接,第三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连杆中间部位的第五铰链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与支架一端下部的支架连接座连接;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连杆、活塞杆、活塞筒、连接凸块,液压连杆与活塞杆一端固连,活塞杆与活塞筒配合安装,活塞筒封闭端部有连接凸块与支架端部的固定杆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为多组,连杆机构与固定座配合以支架轴线对称安装。所述液压机构与支架同轴安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由前体压缩板、喉道上面板、燃烧室上面板、连杆机构、液压机构、支架组成,前体压缩板和燃烧室上面板与喉道上面板通过铰链连接,底座固定在喉道上面板上,框架结构的支架位于喉道上面板的上部,连杆机构和液压机构配合位于支架的两端,且与底座和支架上的支架固定座配合连接。进气道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工程实用性强;可直接改变压缩角的大小,保证进入燃烧室气流稳定燃烧和发动机的性能;保证进气道在宽马赫数范围正常起动,使其长期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极大地
提高了进气道的工作效率和气动性能。本专利技术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和较强的通用性,可通过改变装置尺寸大小用于具有二维超音速进气道任意吸气式飞行器;进气道调节装置可提高吸气式发动机与机体的一体化设计,可提高飞行器的总体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轴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的底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的液压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的连杆机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的支架示意图。图中:1.前体压缩板 2.喉道上面板 3.燃烧室上面板 4.铰链 5.固定座 6.液压连杆 7.活塞杆 8.活塞筒 9.连接凸块 10.第一铰链 11.第一连杆 12.第三连杆 13.第二铰链 14.第三铰链 15.第二连杆 16.第四铰链 17.第五铰链 18.支架连接座 19.支架 20.支架连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进气道根据高超音速吸气式飞行器的飞行状态改变前体压缩板的压缩角大小以及喉道高度,保证宽马赫数范围工作的进气道起动性能及较佳的工作状态。对于起动性能而言,进气道需要有足够的收缩比来保证进气道的压缩性,但收缩比过大会造成进气道产生壅塞,此时改变前体压缩板压缩角的大小或者喉道高度可有效地解决收缩比的问题;在保证起动性能的同时,要确保进气道在工作过程中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可通过调节前体压缩板压缩角的大小或者喉道上面板高度来保证足够的进气量。参阅图1~图5,本实施例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由前体压缩板1、喉道上面板2、燃烧室上面板3、固定座5、铰链4、支架19和连杆机构、
液压机构组成,前体压缩板1和燃烧室上面板3与喉道上面板2通过铰链4连接,四个固定座5对称分布在喉道上面板2上的四角,支架19安装在喉道上面板2的上部,连杆机构和液压机构配合安装在支架19的两端,且与固定座5和支架上的支架连接座18配合连接。支架19包括支架连接座18、支架连杆20;支架19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多个支架连接座18分别对称固定在支架19的两端,两根支架连杆20分别与支架19两端上部的支架连接座18连接,支架19与喉道上面板2平行安装。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为四组,每一组连杆机构与支架19分别通过支架19两端的支架连接座18连接。连杆机构包括第一铰链10、第一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二铰链13、第三铰链14、第二连杆15、第四铰链16、第五铰链17,第一连杆11一端与固定座5通过第一铰链10连接,第二连杆15一端与第一连杆11另一端通过第四铰链16连接,第二连杆15另一端与液压连杆6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杆15中间部位的第三铰链14与支架19一端上部的支架连接座18连接,第三连杆12一端与第一连杆11通过第一连杆中间部位的第五铰链17连接,第三连杆12另一端与支架19一端下部的支架连接座18连接。连杆机构与固定座5配合以支架轴线对称安装。液压机构包括液压连杆6、活塞杆7、活塞筒8、连接凸块9,液压连杆6与活塞杆7一端固定连接,液压连杆6两端分别与支架19同侧的两组连杆机构的第三连杆12通过第三铰链14连接,活塞杆7与活塞筒8配合安装,活塞筒8封闭端部有连接凸块9与支架端部的固定杆连接。液压机构与支架同轴安装。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体压缩板、喉道上面板、燃烧室上面板、固定座、铰链、连杆机构、液压机构、支架,前体压缩板和燃烧室上面板与喉道上面板铰链连接,多个固定座安装在喉道上面板上,支架位于喉道上面板的上部,连杆机构和液压机构配合位于支架的两端,且与固定座和支架上的支架连接座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支架连接座、支架连杆,支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多个支架连接座分别对称固定在支架的两端,两根支架连杆分别与支架两端上部的支架连接座连接,支架与喉道上面板平行安装;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铰链、第一连杆、第三连杆、第二铰链、第三铰链、第二连杆、第四铰链、第五铰链,第一连杆一端与固定座通过第一铰链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四铰链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液压连杆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杆中间部位的第三铰链与支架一端上部的支架连接座连接,第三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连杆中间部位的第五铰链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与支架一端下部的支架连接座连接;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连杆、活塞杆、活塞筒、连接凸块,液压连杆与活塞杆一端固连,活塞杆与活塞筒配合安装,活塞筒封闭端部有连接凸块与支架端部的固定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体压缩板、喉道上面板、燃烧室上面板、固定座、铰链、连杆机构、液压机构、支架,前体压缩板和燃烧室上面板与喉道上面板铰链连接,多个固定座安装在喉道上面板上,支架位于喉道上面板的上部,连杆机构和液压机构配合位于支架的两端,且与固定座和支架上的支架连接座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支架连接座、支架连杆,支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多个支架连接座分别对称固定在支架的两端,两根支架连杆分别与支架两端上部的支架连接座连接,支架与喉道上面板平行安装;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铰链、第一连杆、第三连杆、第二铰链、第三铰链、第二连杆、第四铰链、第五铰链,第一连杆一端与固定座通过第一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春林朱政光陈兵谷良贤樊健平史祥鹏张孝南戴存喜张云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