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淑珠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7893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4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其使用的是一种数控车床床鞍和尾座接合与脱开的连接装置,包括对中组件、转动臂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一对中轴(1)和一带内锥孔的对中套(2),对中轴(1)的轴端和对中套(2)的锥孔底部设置有一传感器(13),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转动臂(4)、转动轴(5)、轴套(6)和两件限位压块(7),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对带传动、一个驱动电机(9)、复位开关(14)和一个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安装在机床配电柜内,所述复位开关(14)安装在数控机床床鞍的前面,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固定连接,并与控制器(15)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之间配合设置有减震垫板用以减少所述驱动电机(9)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数控车床
,具体为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
技术介绍
数控车床是机械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自动加工设备之一,但是一般数控机床的尾座不能自动进给,只能进行手动操作,费时费力,加工效率较低,且在孔类加工时轴向尺寸控制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其使用的是一种数控车床床鞍和尾座接合与脱开的连接装置,其结构简单,控制容易,成本较低,扩展了数控车床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孔类轴向尺寸的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为: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其使用的是一种数控车床床鞍和尾座接合与脱开的连接装置,包括对中组件、转动臂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一对中轴和一带内锥孔的对中套,对中轴的中部设置有一环槽,对中轴与数控车床床鞍固定连接,对中套与数控车床尾座固定连接,对中轴的前端与对中套的内锥孔形成锥面配合,对中轴的轴端和对中套的锥孔底部设置有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是磁效应传感器或霍尔效应传感器,也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转动臂、转动轴、轴套和两件限位压块,所述轴套固定在数控车床尾座的前侧面上,所述转动轴穿过轴套,转动轴前端与转动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两件限位压块固定连接,转动臂的前端设置有一能够卡入环槽的钩部,两件限位压块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用以判别数控车床的床鞍和尾座是接合状态还是脱开状态;所述行程开关可以是光电开关或微动开关;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对带传动、一个驱动电机、复位开关和一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机床配电柜内,所述复位开关安装在数控机床床鞍的前面,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数控车床的尾座固定连接,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数控车床的尾座之间配合设置有减震垫板用以减少所述驱动电机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力,所述带传动包括一主动带轮、一从动带轮和皮带,主动带轮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轴端,从动带轮安装在限位压块内侧的转动轴上,皮带环绕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以实现动力传递,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壳的前后两个面上均设置有两片以上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用以将所述驱动电机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散发掉,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防止所述驱动电机长时间运行时温度过高而烧毁,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壳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调节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速度以控制所述主动带轮的转动速度;当数控车床床鞍与尾座需要接合时,数控车床床鞍沿Z方向移向尾座,所述对中轴伸入对中套的锥孔内,使所述传感器接通,在数控车床Z向移动停止的同时,所述驱动电机开始正转,主动带轮随之转动,并带动从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轴及限位压块转动,所述转动臂卡入对中轴的环槽内,当外侧的限位压块压下外侧的行程开关时,驱动电机正转停止,接合动作完成;当数控车床床鞍与尾座需要脱开时,按下所述复位开关,驱动电机反转,此时主动带轮带动从动带轮及限位压块反转,从而使转动臂离开对中轴的环槽,当内侧的限位压块压下其对应的行程开关时,驱动电机反转停止,至此,脱开动作完成。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对中轴与对中套实现床鞍与尾座的对中,可以判断尾座的前后位置是否正确;转动臂的前端钩部与对中轴的环槽相互卡紧,实现了床鞍与尾座的同步移动,使尾座运动精度与数控车床的Z方向运动精度一致,从而可精确地控制孔类加工时长度方向的尺寸精度;利用驱动电机实现床鞍与尾座的接合或脱开,进一步提高了数控车床的自动化程度,扩展了数控车床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数控车床床鞍和尾座接合与脱开的连接装置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接合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脱开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皮带轮组件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对中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示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其使用的是一种数控车床床鞍和尾座接合与脱开的连接装置,包括对中组件、转动臂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一对中轴1和一带内锥孔的对中套2,对中轴1的中部设置有一环槽3,对中轴1与数控车床床鞍固定连接,对中套2与数控车床尾座固定连接,对中轴1的前端与对中套2的内锥孔形成锥面配合,对中轴1的轴端和对中套2的锥孔底部设置有一传感器13,所述传感器可以是磁效应传感器或霍尔效应传感器,也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转动臂4、转动轴5、轴套6和两件限位压块7,所述轴套6固定在数控车床尾座的前侧面上,所述转动轴5穿过轴套6,转动轴5前端与转动臂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两件限位压块7固定连接,转动臂4的前端设置有一能够卡入环槽3的钩部,两件限位压块7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行程开关8,所述行程开关用以判别数控车床的床鞍和尾座是接合状态还是脱开状态;所述行程开关可以是光电开关或微动开关;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对带传动、一个驱动电机9、复位开关14和一个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安装在机床配电柜内,所述复位开关14安装在数控机床床鞍的前面,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固定连接,并与控制器15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之间配合设置有减震垫板(未图示)用以减少所述驱动电机9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力,所述带传动包括一主动带轮10、一从动带轮11和皮带12,主动带轮10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9轴端,从动带轮11安装在限位压块7内侧的转动轴5上,皮带12环绕在主动带轮10和从动带轮11上,以实现动力传递,所述驱动电机9为步进电机;所述驱动电机9的外壳的前后两个面上均设置有两片以上的散热鳍片35,所述散热鳍片35用以将所述驱动电机9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散发掉,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防止所述驱动电机9长时间运行时温度过高而烧毁,所述驱动电机9的外壳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电子控制装置36与所述驱动电机9电连接,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调节所述驱动电机9的转动速度以控制所述主动带轮10的转动速度;当数控车床床鞍与尾座需要接合时,数控车床床鞍沿Z方向移向尾座,所述对中轴1伸入对中套2的锥孔内,使所述传感器13接通,在数控车床Z向移动停止的同时,所述驱动电机9开始正转,主动带轮10随之转动,并带动从动带轮1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轴5及限位压块7转动,所述转动臂4卡入对中轴1的环槽内,当外侧的限位压块压下外侧的行程开关时,驱动电机9正转停止,接合动作完成;当数控车床床鞍与尾座需要脱开时,按下所述复位开关14,驱动电机9反转,此时主动带轮10带动从动带轮11及限位压块7反转,从而使转动臂4离开对中轴1的环槽,当内侧的限位压块7压下其对应的行程开关时,驱动电机9反转停止,至此,脱开动作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其使用的是一种数控车床床鞍和尾座接合与脱开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组件、转动臂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一对中轴(1)和一带内锥孔的对中套(2),对中轴(1)的中部设置有一环槽(3),对中轴(1)与数控车床床鞍固定连接,对中套(2)与数控车床尾座固定连接,对中轴(1)的前端与对中套(2)的内锥孔形成锥面配合,对中轴(1)的轴端和对中套(2)的锥孔底部设置有一传感器(13),所述传感器可以是磁效应传感器或霍尔效应传感器,也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转动臂(4)、转动轴(5)、轴套(6)和两件限位压块(7),所述轴套(6)固定在数控车床尾座的前侧面上,所述转动轴(5)穿过轴套(6),转动轴(5)前端与转动臂(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两件限位压块(7)固定连接,转动臂(4)的前端设置有一能够卡入环槽(3)的钩部,两件限位压块(7)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行程开关(8),所述行程开关用以判别数控车床的床鞍和尾座是接合状态还是脱开状态;所述行程开关可以是光电开关或微动开关;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对带传动、一个驱动电机(9)、复位开关(14)和一个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安装在机床配电柜内,所述复位开关(14)安装在数控机床床鞍的前面,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固定连接,并与控制器(15)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之间配合设置有减震垫板用以减少所述驱动电机(9)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力,所述带传动包括一主动带轮(10)、一从动带轮(11)和皮带(12),主动带轮(10)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9)轴端,从动带轮(11)安装在限位压块(7)内侧的转动轴(5)上,皮带(12)环绕在主动带轮(10)和从动带轮(11)上,以实现动力传递,所述驱动电机(9)为步进电机;所述驱动电机(9)的外壳的前后两个面上均设置有两片以上的散热鳍片(35),所述散热鳍片(35)用以将所述驱动电机(9)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散发掉,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防止所述驱动电机(9)长时间运行时温度过高而烧毁,所述驱动电机(9)的外壳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电子控制装置(36)与所述驱动电机(9)电连接,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调节所述驱动电机(9)的转动速度以控制所述主动带轮(10)的转动速度;当数控车床床鞍与尾座需要接合时,数控车床床鞍沿Z方向移向尾座,所述对中轴(1)伸入对中套(2)的锥孔内,使所述传感器(13)接通,在数控车床Z向移动停止的同时,所述驱动电机(9)开始正转,主动带轮(10)随之转动,并带动从动带轮(1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轴(5)及限位压块(7)转动,所述转动臂(4)卡入对中轴(1)的环槽内,当外侧的限位压块压下外侧的行程开关时,驱动电机(9)正转停止,接合动作完成;当数控车床床鞍与尾座需要脱开时,按下所述复位开关(14),驱动电机(9)反转,此时主动带轮(10)带动从动带轮(11)及限位压块(7)反转,从而使转动臂(4)离开对中轴(1)的环槽,当内侧的限位压块(7)压下其对应的行程开关时,驱动电机(9)反转停止,至此,脱开动作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的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方法,其使用的是一种数控车床床鞍和尾座接合与脱开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组件、转动臂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一对中轴(1)和一带内锥孔的对中套(2),对中轴(1)的中部设置有一环槽(3),对中轴(1)与数控车床床鞍固定连接,对中套(2)与数控车床尾座固定连接,对中轴(1)的前端与对中套(2)的内锥孔形成锥面配合,对中轴(1)的轴端和对中套(2)的锥孔底部设置有一传感器(13),所述传感器可以是磁效应传感器或霍尔效应传感器,也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转动臂(4)、转动轴(5)、轴套(6)和两件限位压块(7),所述轴套(6)固定在数控车床尾座的前侧面上,所述转动轴(5)穿过轴套(6),转动轴(5)前端与转动臂(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两件限位压块(7)固定连接,转动臂(4)的前端设置有一能够卡入环槽(3)的钩部,两件限位压块(7)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行程开关(8),所述行程开关用以判别数控车床的床鞍和尾座是接合状态还是脱开状态;所述行程开关可以是光电开关或微动开关;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对带传动、一个驱动电机(9)、复位开关(14)和一个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安装在机床配电柜内,所述复位开关(14)安装在数控机床床鞍的前面,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固定连接,并与控制器(15)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之间配合设置有减震垫板用以减少所述驱动电机(9)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力,所述带传动包括一主动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淑珠
申请(专利权)人:冯淑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