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运动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778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椭圆运动器材。其包含有:一支架;一往复运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产生一往复移动轨迹;一圆形运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产生一圆形移动轨迹;二连接件,二端分别连接往复运动机构与圆形运动机构,产生一椭圆形移动轨迹;二平行四边形机构,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一第三连杆以及一第四连杆,其中第一与第三连杆相互平行,第二与第四连杆相互平行,且第二与第四连杆的二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与第三连杆;第一连杆枢设于连接件上,第三连杆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上;各第一连杆的顶端设有一脚踏板,由此,使用者的双脚踏在二脚踏板上施力时,双脚沿一椭圆形的轨迹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脚趾的移动速度本质上与脚跟的移动速度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运动器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椭圆运动器材
技术介绍
一般的运动器材会产生一预定的移动轨迹,让使用者依循该轨迹运动。例如踏步机(stepper)产生上下移动的轨迹、脚踏车(bike)产生圆形运动轨迹、滑步机(air walker)产生水平移动轨迹、椭圆机(elliptical trainer)产生椭圆运动轨迹。美国专利第5,242,343揭示了一种椭圆轨迹的运动器材,其主要是在一支架上 设置一圆形运动机构、 一往复运动机构以及一连接件,该连接件分别连接圆形运 动机构与往复运动机构。该圆形运动机构可提供一圆形的移动轨迹,而该往复运 动机构提供一往复的移动轨迹(可以是直线或是弧线往复运动),由此,使用者站在 该连接件上可产生椭圆形的移动轨迹。但此种运动器材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使用者脚跟的速度大于脚趾的速度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运动器材,其在运动的 过程中,可让使用者脚趾的移动速度在本质上与脚跟的移动速度相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椭圆形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支架; 一往复运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以产生一往复移动轨迹; 一圆 形运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以产生一圆形移动轨迹;二连接件,二端分 别连接所述往复运动机构与所述圆形运动机构,用以产生一椭圆形移动轨迹;二 平行四边形机构,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杆、 一第二连杆、 一第三连杆以及一第四连 杆,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三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与第四连杆相互平行,且所述 第二与第四连杆的二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与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枢设于所 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三连杆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各所述第一 连杆的顶端设有一脚踏板,由此,使用者的双脚踏在所述二脚踏板上施力时,双 脚沿一椭圆形的轨迹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脚趾的移动速度本质上与脚跟的移动 速度相同。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导槽,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有 一导杆,设置于所述导槽中,所述导杆沿所述导槽移动,使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 沿所述导槽移动。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第三连杆 连接有一导杆,设置于所述各滚轮之间。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滚轮具有一导槽,所述导杆容设于 所述导槽中,使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沿所述导槽移动。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一延伸支架,其上具有一座椅,设置 于所述支架上,位于所述圆形运动机构的旁边。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具有二扶手杆,其中段位 置枢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二扶手杆的一端枢接所述二连接件。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具有二轨道,其上分别具 有一滑块,沿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二连接件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二滑块。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运动机构具有一轮子以及一飞轮, 所述二连接件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轮子的二侧,所述飞轮具有较大的质量,通 过一皮带连接所述轮子。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第二连杆为新述连接 件的一部份,所述第一连杆枢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同时枢设于所述第一连杆,所 述第三连杆固定于所述往复运动机构上,随着所述往复运动机构一起往复移动, 所述第四连杆的二端则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包含有二扶手杆,枢设于所述支架上,以 及二连接杆,连接所述二扶手杆与所述二连接件,所述二连接件移动时带动所述 二扶手杆摆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利用平形四边形机构的特性,当使用者的脚踏在 二脚踏板上施力时,在往复运动机构、圆形运动机构与连接件的共同作用下,使 用者的脚沿一椭圆形的轨迹移动。而平形四边形机构随连接件一起沿着滚轮前后 移动,第一连杆则随着连接件上下移动,使得无论在何种状态,第一连杆永远平 行于第三连杆,而第三连杆只有水平的移动并没有角度的变化,因此第一连杆上 的脚踏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并没有角度的变动。由此,使用者的脚踏在二脚踏 板上进行运动时,在所有的运动过程中,脚跟与脚趾的速度相同,解决了现有运 动器材在运动过程中,使用者脚跟的速度大于脚趾的速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图1与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3与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显示椭圆形运动器材动作时, 平行四边形的运动状态;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椭圆形运动器材运动时,使用者足部的状态;图6显示使用者使用延伸支架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8与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显示椭圆形运动器材动作时, 平行四边形的运动状态;图IO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椭圆形运动器材运动时,使用者足部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及特点所在,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椭圆运动器材l,其主要 包含有一支架10、 一往复运动机构26、 一圆形运动机构32、 二连接件40、 二平 形四边形机构42,以及一延伸支架16。支架10具有一底座12以及一直立杆14,直立杆14固定于底座12的前端, 底座12的后端固定延伸支架16,延伸支架16上具有一座椅18。底座12在中段 位置的上下二侧各设置有二轮轴20,各轮轴20的二端分别枢设有一滚轮22,各 滚轮22上设置有导槽24。往复运动机构26具有二扶手杆28,其中段具有一枢设部30,枢设于支架IO 的直立杆14上,使用者双手可握持于枢设部30上方的区段,而二扶手杆28的底 端可产生弧形的往复运动。圆形运动机构32枢设于支架10底座12的后段,其具有一轮子34以及一飞 轮36,飞轮36通过一皮带38连接至轮子34,且飞轮具有较大的质量。二连接件40的二端分别枢设于往复运动机构26的二扶手杆28的底端,以及 圆形运动机构32的轮子34的二侧。在往复运动机构26与圆形运动机构32的共 同作用下,连接件40可产生椭圆形的移动轨迹,如美国专利第5,242,343所揭示。二平形四边形机构42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杆44、 一第二连杆46、 一第三连杆 48以及一第四连杆50,其中第一与第三连杆44、 48相互平行,第二与第四连杆 46、 50相互平行。第二与第四连杆46、 50的二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与第三连杆44、 48,使此四连杆形成一四连杆机构(four-linkage mechanism)。第一连杆44的顶端设有一脚踏板52,且第一连杆44枢设于连接件40上。第三连杆48的底端连接有 一导杆54,导杆54穿置于四滚轮22的导槽24中,使平形四边形机构42可相对 于支架IO水平往复移动。如图3、图4所示,当使用者的脚踏在二脚踏板52上施力时,在往复运动机 构26、圆形运动机构32与二连接件40的共同作用下,使用者的脚沿一椭圆形的 轨迹移动。而平形四边形机构42会随着连接件40—起移动,此时,整组平形四 边形机构42会沿着滚轮22前后移动,而第一连杆44会随着连接件40上下移动。 由于平形四边形机构42的特性,无论何种状态,第一连杆44永远会平行于第三 连杆48,而第三连杆48只有水平的移动并没有角度的变化,因此第一连杆44上 的脚踏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椭圆形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支架;一往复运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以产生一往复移动轨迹;一圆形运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以产生一圆形移动轨迹;二连接件,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往复运动机构与所述圆形运动机构,用以产生一椭圆形移动轨迹;二平行四边形机构,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一第三连杆以及一第四连杆,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三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与第四连杆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与第四连杆的二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与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枢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三连杆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各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设有一脚踏板,由此,使用者的双脚踏在所述二脚踏板上施力时,双脚沿一椭圆形的轨迹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脚趾的移动速度本质上与脚跟的移动速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重华王保权
申请(专利权)人: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