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运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759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椭圆运动机。该椭圆运动机包含有:一架体,用以设置于地面上,定义有一前端、一后端、一左侧、一右侧;二支撑座,分别位于架体的左、右二侧;一导引机构,设在架体上,用以支撑二支撑座,并导引各支撑座沿一封闭轨迹相对于架体前后位移;二踏板,分别设在二支撑座上,而且各可在对应的支撑座上左右位移;一连动机构,连接至二踏板,可在各支撑座由封闭轨迹上的一第一位置运动至一第二位置时,带动对应的踏板相对于支撑座由一内侧位置运动至一外侧位置,并且在支撑座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带动对应的踏板由外侧位置运动至内侧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训练腿部侧边肌肉及踝部,达到增加运动变化性,以及增加运动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器材,特别是指一种椭圆运动机
技术介绍
椭圆运动机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运动健身器材, 一般泛指各种能导引左、右二 踏板沿着近似椭圆形的轨迹运动,供使用者进行模拟走路、跑步、登阶等腿部运 动的装置。传统椭圆运动机左、右二侧的踏板,各沿一封闭轨迹移动,这些封闭轨迹分 别位于一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且左右二平面多呈平行,故此类椭圆运动机的运 动行程较为单调乏味。如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62216号「一种可形成椭圆轨迹之 多功能健身器」提供一种调整机构,可改变左右二封闭轨迹的相对关系,若由俯 视图观之,二封闭轨迹所形成的二垂直平面,除可维持传统的平行状态之外,也 可调整为前端较窄、后端较宽,或是前端较宽、后端较窄的状态,提供不同于传 统椭圆运动机的运动轨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椭圆运动机运动行程较为单调乏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椭圆运动机,其可在踏板运动轨迹中,加入左右移动, 一方面增加运动 的变化性,另一方面也可增加腿部运动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运动机,其可产生异于传统椭圆运动机 的运动轨迹,除可具有前窄后宽或前宽后窄的二封闭轨迹之外,还可设定为上窄 下宽或上宽下窄的二封闭轨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椭圆运动机,其特征在于 包含有 一架体,用以设置于地面上,定义有一前端、 一后端、 一左侧、 一右侧; 二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架体的左、右二侧; 一导引机构,设在所述架体上,用 以支撑所述二支撑座,并导引各所述支撑座沿一封闭轨迹相对于所述架体前后位 移;二踏板,分别设在所述二支撑座上,而且各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座上左右位 移; 一连动机构,连接至所述二踏板,可在各所述支撑座由所述封闭轨迹上的一 第一位置运动至一第二位置时,带动对应的所述踏板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由一内侧 位置运动至一外侧位置,并且在所述支撑座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带动对应的所述踏板由所述外侧位置运动至内侧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封闭轨迹的上半部;所述第二位置 位于所述封闭轨迹的下半部。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封闭轨迹的前半部;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封闭轨迹 的后半部。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封闭轨迹的后半部;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封闭轨迹 的前半部。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椭圆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架体,用以设置于地面上,定义有一前端、 一后端、 一左侧、 一右侧;二支撑 座,分别位于所述架体的左、右二侧; 一导引机构,设在所述架体上,用以支撑 所述二支撑座,并导引各所述支撑座沿一封闭轨迹相对于所述架体前后位移;所 述导引机构具有至少一连接部;二踏板,分别设在所述二支撑座上,而且各可在 对应的所述支撑座上左右位移;二连结件,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各所述 第一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踏板,各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导引机构的所述至 少一连接部,各所述踏板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座间的相对位置随所述支撑座与对应 的所述连接部间的距离改变。所述导引机构具有二连杆及二支撑杆,所述二连杆分别设于所述架体的左、 右二侧,各所述连杆具有一第一端、 一第二端及一枢接部,各所述第一端可沿一 封闭轨迹移动,各所述第二端可沿一轨迹往复运动;所述二支撑杆分别设于所述 架体的左、右二侧,各所述支撑杆分别枢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杆枢接部,各所述支 撑座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撑杆上。各所述连杆上设置所述连接部。各所述连接部位于对应的所述连杆枢接部及所述第二端之间。 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第三种技术方案 一种椭圆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架体,用以设置于地面上,定义有一前端、 一后端、 一左侧、 一右侧;所述架 体具有至少一连接部;二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架体的左、右二侧; 一导引机构, 设在所述架体上,用以支撑所述二支撑座,并导引各所述支撑座沿一封闭轨迹相 对于所述架体前后位移;二踏板,分别设在所述二支撑座上,而且各可在对应的 所述支撑座上左右位移;二连结件,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各所述第一端 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踏板,各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架体的所述至少一连接部, 各所述踏板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座间的相对位置随所述支撑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 间的距离改变。所述导引机构具有二连杆及二支撑杆,所述二连杆分别设于所述架体的左、 右二侧,各所述连杆具有一第一端、 一第二端及一枢接部,各所述第一端可沿一 封闭轨迹移动,各所述第二端可沿一轨迹往复运动;所述二支撑杆分别设于所述 架体的左、右二侧,各所述支撑杆分别枢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杆枢接部,各所述支 撑座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撑杆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让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其腿部除了可做前后 上下方向的运动之外,还同时因踏板相对支撑座位移而产生左右方向的运动,由 此可训练腿部侧边肌肉及踝部,达到增加运动变化性,以及增加运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座于第一位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座于第一位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座于第一位置的后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座于第二位置的侧视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座于第二位置的俯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座于第二位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及由此可实现的 功效。如图1 图3所示,椭圆运动机1包含有一架体10,用以放置于地面上, 按照使用者操作时的方向,定义一前端、 一后端、 一左侧及一右侧。架体10包括 一底座11、 一设置架12、 一立杆13及一导轨座14。设置架12固接在底座11前 端,立杆13设置于设置架12上并向上延伸,顶端设有一控台15。导轨座14 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前端连接底座11,后端相对底座11向后延伸,导轨座14 顶面形成长条形的二导轨16。一皮带轮21及一飞轮22以左右轴向分别枢设于设置架12上,可原地转动, 且二者以一皮带相互带动。二曲柄架23分别固接于皮带轮21两侧,曲柄架23呈 十字形,且各设有一回绕接点231,左右二回绕接点231呈180度的相对关系。二连杆24设于架体10左、右二侧,各具有一前端、 一后端、位于中间偏后 的一枢接部241,以及介于后端及枢接部241之间的一连接部242。前端分别枢接 于回绕接点231,后端各枢设一滚轮243,滚轮243可在导轨座14导轨16的前、后二端之间运动。二扶手杆25以左右轴向枢设于立杆13的左右两侧,可前后摆荡。各扶手杆25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顶端可供使用者在运动时抓握。二支撑杆26设于架体10左、右二侧,各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前端枢设于 扶手杆25底端,后端向后延伸一适当长度,且于中间偏后的位置以一枢轴枢接至 对应的连杆24的枢接部241。二支撑座30分别设于左、右支撑杆26上,位于枢接部241后方,在本实施 例中,皮带轮21、飞轮22、曲柄架23、连杆24、扶手杆25以及支撑杆26构成 一导引机构20,可导引各支撑座30分别沿一封闭轨迹移动。支撑座30顶面各设 有左右方向滑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椭圆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架体,用以设置于地面上,定义有一前端、一后端、一左侧、一右侧;二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架体的左、右二侧;一导引机构,设在所述架体上,用以支撑所述二支撑座,并导引各所述支撑座沿一封闭轨迹相对于所述架体前后位移;二踏板,分别设在所述二支撑座上,而且各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座上左右位移;一连动机构,连接至所述二踏板,可在各所述支撑座由所述封闭轨迹上的一第一位置运动至一第二位置时,带动对应的所述踏板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由一内侧位置运动至一外侧位置,并且在所述支撑座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带动对应的所述踏板由所述外侧位置运动至内侧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宏茂赵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